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

2023-08-02刘娜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视域

刘娜

摘  要: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两个环节,缺一不可,思政课则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但思政课教育也存在着空心化和形式化问题,教学老化,内容生硬,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中,借助创新创业教育增强高职思政课的活力,并且系统性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采取文献调查法、定性分析法、调查调研法、经验总结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手段、思政教育内涵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展开途径进行了实验研究。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和能力都有了一定提升,并且也提高了他们对高职思政课的兴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既可以提升高职思政课活力,又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互联网+”教育手段是非常不错的教学方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线上或线下)是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必要的途径,不可或缺。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政课程;“互联网+”视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3-0165-04

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导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综合素养,比如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自我认知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抗逆能力等,在日常教学中点滴渗透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这无疑与高职思政课内涵不谋而合。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课融合有很大的可行性。在“互联网+”视域下,构建“互联网+教育”方式,打造线上或线下创业实践平台,进一步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一、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将部分教育“搬”到线上,形成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教学中大量使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课件,让学生能够直观而形象地获取知识。创新创业教育紧密联系互联网,为学生构建线上平台,集合创新创业的资讯、技术、实践等于一体,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二)创新创业教育

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下,高职院校积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主要有两大模块:力争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学生的创业能力。重点培养四个方面:一是意识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学生成为具有开创性的人。二是能力提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一切技能以及所需的综合素质,技能包括专业技能以及组织技能等;而综合素质则包括批判性思维、决策力、洞察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能力提升可以结合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素质模型”,该模型指出人的素质模型中,冰山之上的部分应该是专业技能、社交技能、组织技能、职业认识、自我认识等,这些是显性的,因而能够观测的,而冰山之下的部分应该是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决策能力、工匠精神等是隐性的。比如图书管理专业,冰山之上是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编目、归档、服务技能,而冰山之下则是无私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精神等。三是环境认识。了解所学专业涉及的行业环境及其最新前沿信息。不同学生感兴趣的创新创业环境不同,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去了解行业环境。四是实践模拟。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技能比赛、项目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实践性地模拟创业过程以及体会创业风险[1]。

(三)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涵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课三者的关系,即思政课程是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是目标,而“互联网+”则更多的是手段,利用“互联网+教育”手段,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程中,并让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获得更多成长[2]。

二、明确教育内容,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明确“教什么”的目标,才能有条不紊地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打造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思政课程。结合上文可从以下几点切入。

第一,职业规划。学生应具备清晰的职业规划,找准职业目标并且分阶段制订职业计划,而不是随波逐流。部分高职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不足,有学生说走一步看一步,有学生说听家长安排,有的学生则说想当明星、领导等,这些都是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足的体现。对此,思政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思考以后会做什么职业,又将会是什么身份,同时给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或者其感兴趣的专业所涉及的行业前沿信息,比如一些学生对电子商务很感兴趣,未来想开网店,虽然并非本专业,但是兴趣十足,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电子商务市场前景、创业的途径以及将会遇到的难点;再比如一些学生对互联网行业感兴趣,教师可介绍互联网行业的前景以及基本信息。最后,引导学生做职业规划,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3]。

第二,创新创业意识。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就業形势,引导学生投入创业途径中,启蒙学生思考创业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采用互动教学,对学生感兴趣的行业进行分析。个案讲解和任务模拟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有积极作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开办一间网店”的实践模拟,前期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有什么样的计划,然后如何执行,开办网店需要什么证件、材料等,要如何宣传与引流,让学生提前思考,编制计划书,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4]。

第三,自我认识培养。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具备清晰的自我认识,让学生知道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或者创业要求。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分析现在与未来的距离,紧紧围绕专业,向学生介绍专业以及行业形势,让学生作出科学的判断,通过分析就业需要哪些技能、证书等,分析需要具备但现在未完善的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可对学生的个性与素养进行测评,利用专业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不仅让教师了解,更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思想认知、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等,包括技能测试、情商测试、自信心测试、价值观测试、职业技能测试等。在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酌情对学生布置针对性的成长计划,促进学生短板提升。

第四,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包括法律意识、职业公平、职业热爱、职业社会价值等,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课最契合的地方。一个健康的就业或创业价值观,应该明确认识到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比如首要的就是不能偷税漏税;应该认识到职业公平的重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也应该真正热爱就业或创业,知道自己所创造的价值,如出现破坏社会价值的事情,应看到社会价值大于个人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通过案例中正向的、优秀的价值观传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思考与鉴别中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比如提问学生当发现行业黑幕或潜规则,影响社会公平性的情况下会怎么做。当发现同事或上级存在贪污受贿或者弄虚作假的事情,你要怎么办。通过提出问题,渗透职业价值观培养[5]。

第五,创业技能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让学生了解如何选取创业地点,如何聘用人才,如何广告营销,如何构建组织框架等。另外让学生知晓国家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政策,如提供创业贷款,提供创新创业产业孵化园,免租金、水电费等,既能让学生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同时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政治认同感。

第六,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比如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抗逆能力等,这里多指“冰山素质模型”中冰山之下的部分,教师创设优质情境,开展教育活动,举办专题演讲等,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开展一期“工匠精神”的主題教育会,给学生系统性地介绍“工匠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工匠精神”,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其既是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促使他们不断推陈出新,不拘泥于旧作品,研究如何创造出更好的作品[6]。

第七,结合专业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提倡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形成“专创融合”。基于“专创融合”角度,创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革新教材,拿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结合学生本“专业—行业”的市场前沿信息,带领学生研讨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另外,结合专业课程,可开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则结合专业与课程的力量,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多元化实践训练机会,供学生在这里进行实践模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够切实提升他们围绕专业技能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

三、优化教育手段,巧妙采用 “互联网+” 手段

分析完“教什么”的问题,也要思考“怎么教”的问题,优化教育手段,让创新创业教育更全面地落实。一方面要对现有课程教育手段进行创新,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积极应用先进教学方法,推动新的教学理念落地,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形成全面的、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例如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开展更多地开放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互动、多交流,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获取自己感兴趣行业的前沿信息以及市场前景,参与实践模拟。

一方面采用“互联网+”教育手段,开展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将一部分教育“搬”到线上,形成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例如翻转课堂,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将有关创新创业教学的知识内容,比如面试技能、五险一金知识、创业技能、求职渠道分析等制成数字化教学内容,通过在相关教育网站上搜索教育资源,随后上传到班级群或MOOC平台,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提前学习[7]。课中,因为学生课前已经观看过理论知识,教师组织深入探讨,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畅所欲言,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相关技能。课后,教师布置一些创新创业作业,或者举办创新创业技能比赛活动,以练代学,以赛促练,与学生建立线上的联系,利用微信等及时性沟通软件互动交流、分享最新资讯,进行探讨[8]。

例如开展“职业规划”模块教育时,教师课前准备好数字化资源,包括课前给学生介绍职业生涯、介绍专业现状与前景、工种以及薪资情况、社会热门就业创业项目,给学生系统性地介绍在某一行业领域就业或创业需要哪些准备,需要考取哪些证书等。再给学生提出问题: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学生在课前观看后,会不由地产生一定的想法和思考,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用网络搜集相应资讯,做出初步计划。而到了课堂上,则可以展开职业规划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前景规划、岗位定位,并依据量表测量学生的兴趣类型、职业能力倾向、双商水平、行业认识等。课后,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继续去网络上搜集相关资讯,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得更好、更细,找准方向,持续前进。

再例如开展“如何创业”这一模块教育,同样在课前准备数字化课件,给学生介绍行业前景、创业所需要的技能,包括怎么获得创业资金、要贩卖的是什么东西、是否符合市场、如何做能吸引眼球、如何定价才能够让销售额和利润最优……先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学习并形成创业初步想法。等到了课堂上,不必再进行理论知识讲述,而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业模拟,让学生找准某一个创业方向,比如开一家养殖场(饰品店、健身房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撰写初步计划书,制订企业发展模式等,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创业策划书,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或者也可以开展就业模拟游戏,比如分为3个小组代表3个公司,模拟创业场景,规定一周为一个循环,购入原料,售卖商品,体验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掌握简易记账知识。课后,教师同样鼓励和引导学生继续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讯,把自己的创业策划书做得更好、更细[9]。

另外,在“互联网+”视域下,打造“线上资讯平台+线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线上资讯平台可以提供创新创业知识或就业知识,比如“大学生兼职如何讨薪”“创业进货渠道总览与特点”等内容;也可以组建兴趣论坛模块,让一群有创业意向的人找到同伴和组织,进行话题讨论、共同创业等;同时学校也可发布一些有偿任务或创新创业创意点等,为学生做出合理指导。而线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则结合多层院系的力量,为学生打造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提供多元化实践类目,供学生进行实践模拟,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0]。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其融入思政课程,既解决了思政课程空心化、形式化的问题,为思政课程注入活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能极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核心竞争力。此外,“互联网+”为融合教学提供必要手段,借助“互联网+”手段,能够让融合教学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何江霞.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评《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8):2.

[2] 史晓晶.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0):68-69.

[3] 郑亚洲.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20(47):24-25.

[4] 孙丽萍,卢萌萌,尹四倍,等.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 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03):1-3.

[5] 张少兵.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8):79-80.

[6] 谢仁凤,宋田田.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思政课实效性路径探究[J]. 教育观察,2020,9(26):20-22+25.

[7] 李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2(07):214-216.

[8] 孙盛.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性分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0):145-146.

[9] 俞丽清.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以某高校《创业基础》课程为例[J]. 武夷学院学报,2020,39(04):83-87.

[10] 王卫华,郭永邦.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J]. 经济师,2021(05):160-161.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