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中医药文化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2023-08-02邹燕聪叶桦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中医药文化长效机制

邹燕聪 叶桦

摘  要: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师素质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文章梳理当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探析中医药文化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结合点。中医药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扶正祛邪、治未病、标本同治等理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目标、理念、原则相融相通,将中医药文化运用于指导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依托中医药院校的丰富资源,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构建“内容强基,教育固本,制度保障”的融合中医药文化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有助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3-0157-04

高校师德师风即指高校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由个体职业道德素质所形成的职业氛围和风气[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对教师的标准与要求[2]。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独特且优秀的文化资源,其与师德师风建设有诸多契合之处,研究二者相融相通点,同时将中医药文化运用于指导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融合中医药文化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這是师德师风建设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当前师德师风的整体状况是向好的,但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理想信念模糊,缺乏政治信仰

受到西方和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个别教师理想信念模糊,爱国意识淡薄,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观点偏激,在课堂内外信口开河,宣扬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刻意渲染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思想的成熟和个人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二)道德言行失范,自律意识薄弱

个别教师受社会浮躁风气影响,以及自身缺乏自律意识,出现言行失范现象。道德沦丧,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非法收受财物,徇私舞弊,为他人牟利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教师形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教育教学敷衍,缺乏钻研精神

个别教师不顾职业道德规范,存在“懒教”思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教学育人敷衍了事,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更新知识缓慢甚至停滞,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学术缺乏使命感,功利化倾向严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现象屡见不鲜。

(四)育人意识淡薄,缺少奉献精神

个别教师只顾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认为课堂外的一切与己无关,与学生交流互动少,为避免麻烦对学生逃课、作弊等行为视而不见。个别教师丧失从教初心,道德取向功利化,心态浮躁,唯利是图,不安其位而热衷于搞经营、挣外快、争名利,甚至把学生当作赚钱工具。

二、中医药文化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通之处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文化精髓,蕴含深厚的哲学基础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其“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扶正祛邪”的养生观、“治未病”的预防观、“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治疗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目标、理念、原则相融相通,同频共振。

(一)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四有”好老师的内涵相通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蕴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包括医道和、医德诚、医术精、医心仁,可以概括为“仁、和、精、诚”四个字。

《黄帝内经》认为医道要和,要秉承“天人合一、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从医要饱含深厚的家国情怀,曰“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3]。要实现医人、医家、医国的统一;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认为医德要诚,要求医者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大慈恻隐之心”,来“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体现淡泊名利的品质;《大医精诚》认为医术要精行医是“至精至微之事”,要求医者有精湛的医术,习医之人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断提高医术水平[4];《医门法律》认为医心要仁,曰“医,仁术也”,要求医者秉承“人本至上、生命无价”的思想。

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四有”好老师是师德师风的内涵,与“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相通,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可丰富师德师风的内涵,完善内容体系,夯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

(二)“扶正祛邪”的养生观与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新风正气”的目标相通

《黄帝内经·素问》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指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5]。疾病发生是正邪两种力量互长及相互抗争的过程,“扶正祛邪”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与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新风正气”的目标相通。正气好比教师的品性修养,只有心存正确信仰,才能抵制外因诱惑,防止失范行为产生。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正气就是从内因出发,不断磨砺自身、打铁锻造的过程,正气充足,歪风邪气就会被人们所唾弃。

(三)“治未病”的预防观与师德师风建设“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理念相通

《黄帝内经·素问》曰:“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现预防为主、防胜于治的思想,与师德师风建设“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理念相通。“未病先治、固本强根”进行源头治理,健全师德师风制约监督、考核评价制度,做好风险防控;“祛邪防控、及时调理”控制疾病发展演变,发现师德失范苗头要及时采取惩罚措施,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四)“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治疗观与师德师风建设“标本兼治”的原则相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于本”[6]。《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也。”中医学认为,标本俱急者,单纯治本不能缓其标,单纯医标不能救其本,应标本同治。中医“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治疗观,与师德师风建设“标本兼治”的原则相通。治标,突出“惩”的功能,严肃师德失范问责,对师德失范者起到惩治、威慑作用;治本,突出“防”的长效,强化监督和考核制度保障,强化制度执行,综合治理,严治“已病”、早治“将病”、防治“未病”协同并举。

三、融合中医药文化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

融合中医药文化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立足中医药院校丰富资源,坚持内容强基,教育固本,制度保障的辩证统一。传承“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丰富师德师风内涵;借鉴“扶正祛邪”的养生观、“治未病”的预防观、“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治疗观来指导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以完善师德师风内容体系、建立师德教育宣传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制度保障为抓手,持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弘扬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完善师德师风内容体系

准确把握师德师风的内容是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基础。传承“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丰富师德师风的内涵,培养“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是师德师风的基础,这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对教师初心和使命的要求。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用家国情怀观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境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自身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有道德情操是师德师风的关键,这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示范引领作用。立人先立德,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系好学生人生中第一粒扣子。

有扎实学识是师德师风的核心,这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要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优化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仁爱之心是师德师风的灵魂,这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对教师信仰的要求。教育工作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对学生和职业的热爱两方面。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知识讲授,更应体现在课堂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身心健康、职业规划等都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要热爱教育事业,秉承敬业奉献精神,摒弃急功近利之心,把教师职业视为生命信仰,把教育事业作为毕生追求。

(二)弘扬“扶正祛邪”的中医养生观,建立师德教育宣传机制

做好师德的教育宣传是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根本。“正气”不足就会受到“邪气”的外因诱惑,师德师风实现树立“新风正气”目标的过程,就是由外在规范的他律走向内在价值的自律的过程[7],除外部的约束,更需重视师德建设的主体价值,充盈“正气”,驱散“邪气”,唤起教师道德自觉自省,实现师德内化。

1. 整合资源,开展培训

把师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入职和在职培训,贯穿职业生涯始终。一是加强师德理论教育。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使教师坚定政治方向,凝聚职业信仰;二是加强师德规范教育。深入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对照正面清单,约束自身言行;三是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开设中医药文化类课程,学习历代中医药学家为医、为師之德和仁爱为怀、清廉行医、精勤不倦的精神,用优秀事迹来诠释师德内涵。

2. 拓展渠道,丰富形式

一是举行庄严的入职仪式,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开展集体宣誓,由德高望重的师德医德标兵或名医名师领誓,带领新入职教师集体宣读人民教师誓词[8];签订师德承诺书,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遵守职业道德,让职业使命感深入人心。二是推行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发挥名医名师引领作用。坚持将中医师承教育的传统精髓与现代院校中医教育相结合,老一辈名师名医面对面、手把手传帮带,从道德品质、医术水平等方面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使教师在熏陶中传承名家的崇高品德。三是开展校风校史教育,汲取师德教育元素。组织教师参观校史馆、博物馆、荣誉室等,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历程,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理解校训蕴含的丰富内涵,继承中医药仁术济世传统,弘扬敬业奉献的进取精神。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主题教育。如举办师德主题演讲、师德短视频大赛等,创新形式和载体,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五是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实践,增强师德践行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调研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依托中医药资源优势开展社会服务,深入基层进行业务指导,推广疾病防治和养生知识;提供健康体检、切脉诊病等健康服务;科技赋能中医药产业,延伸中医药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3. 营造氛围,文化熏陶

中医药院校要打造蕴含中医药文化的校园环境,用校园文化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设立中医名家雕像、中医药典故文化长廊,在校园教学生活场所悬挂名家字画、名篇、格言,校园内地点命名体现中医药渊源等。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使教师感受到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熏陶,激励教师不断用仁心仁术诠释大医精诚。

4. 榜样宣传,示范引领

一是积极挖掘师德标兵。开展先进个人和集体选树及表彰活动,通过身边人和事诠释师德内涵,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感染力。二是线上线下结合,加强宣传力度,把握舆论导向。一方面,要坚守师德师风“高线”,利用重要节日和有意义的时间节点,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崇尚师德、争做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守住师德师风底线,适时通报反面案例,发挥震慑作用,促使教师筑牢思想防线。三是加强师德典型教育。举办名医名师大讲堂等,邀请师德榜样、教学模范进课堂,组织教师聆听名师教诲,坚定教育使命。

(三)弘扬“未病先防、标本同治”的中医理论,强化师德师风制度保障

完善师德师风制度是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保障。“上工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9]。《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强调标本同治,不仅要惩处师德失范行为,更重要的是找出失范的根本原因。运用中医“治未病”的预防观和“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治疗观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监督制约为核心,以考核评估为基础,着力健全师德师风监督评价机制,推进防控制度体系建设。

1. 建立健全师德监督防范机制

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其他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师德监督体系,通过师德调研、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听课、社会评价多途径开展监督,形成全面的监督网络。健全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畅通投诉渠道,设立师德信箱和举报电话等,及时掌握师德师风动态。建立师德失范问责制度,层层追责,压实各级领导责任,同时加大师德失范惩处力度,根据相关政策要求明确红线,对失范行为严肃惩处。

2. 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

从“评判标准、评价主体、结果应用”三方面健全考评体系。依据高校教师职业规范相关政策法规,结合中医药院校自身实际,建立包含“四有”好老师标准在内的科学、动态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构建同事、学生、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坚持激励与惩处相结合,将评价结果与人才招聘、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绩效考核等关联,对有师德失范行为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实现评价结果的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喻琼,马小强.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8,5(20):44-45.

[2] 陈大文. 论新时代师德建设的着力点[J]. 伦理学研究,2019(06):118-123.

[3] 袁慧玲. 《黃帝内经》人文思想与中医药院校外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 药学教育,2021,37(04):4-7.

[4] 陈妍,梁伟业. 从《大医精诚》论医学人文精神[J]. 中国医学人文,2016,2(08):12-14.

[5] 董开全. 《黄帝内经》中的医道与治国之道[J]. 光明中医,2011,26(10):2114-2115.

[6] 秦裕辉. 弘扬中医文化精髓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J]. 湖南中医杂志,2022,38(01):2-5.

[7] 徐荟华.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9(17):97-101.

[8] 阎敏,卢小宁.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1(11):25-28.

[9] 赵国强,汪建英,杨涛,等.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应用探析[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36(05):535-537.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建设中医药文化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吹响中职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号角
浅谈小学管理中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