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打造县域振兴发展人才支撑体系

2023-08-02赵清云米国源

新长征·党建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榆树市人才农业

赵清云 米国源

近年来,榆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市人才工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学把握县域人才供需关系,高质量建设人才队伍,搭建人才合作、培养、服务、发展“四大平台”,推动人才工作与振兴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激发人才驱动发展引擎新动能,为县域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构筑人才合作平台,转变思路、创新方式“引”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榆树市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人才引进上持续转观念转思路转方式,探索实践了“合作型”“契约型”等引才模式,瞄准大院大校人才优势,采取联合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推进人才“带土移植”,推动科研成果引进转化利用。一是开展院地战略合作。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签订《共建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市战略合作协议书》,根据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黑土地保护、良种培育等方面人才需求,协调省农科院选派资深农业专家挂职副市长,协助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另选派农业专家团队1个、高层次农业专家8人。院地战略合作开展以来,联合制定了《榆树市黑土地保护“十四五”规划》,共同培育了“吉第816”“华玉988”等高产玉米品种,“吉粳515”“吉粳525”等高产水稻品种,并采取“现场+远程”相结合方式,累计提供农业技术指导30余次,解决农业发展难题10余个。二是开展人才联招联引。强化人才引进联动,通过联合招生的方式,把引才关口前移至高校入学前,下好人才引进“先手棋”。用好吉林农业大学等省内农业院校人才平台,开展农科生订单式培养,制定《榆树市“订单农科生”培养引进五年计划》,每年拿出10个左右乡镇事业编制,有针对性地储备、引进农业现代化所需的高校毕业生。截至目前,已有30余人签订“订单农科生”培养协议,大学毕业后到乡镇基层从事农业农村工作至少5年,持续推动涉农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三是开展医联体合作共建。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紧密结合卫生健康系统医联体改革,创新了“季节型”“假日型”等柔性引才形式,引导基础较好的市属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与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等行业前沿人才团队进行合作,设立专家诊疗室10个,柔性引进高层次医护人才30余人,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广大居民群众看病就医创造便利条件。

二、构筑人才培养平台,夯实基础、多措并举“育”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榆树市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夯实人才培育基础,细化人才培育举措,实施了人才“火种计划”,开展了“传帮带”活动,培养了一批振兴发展急需的“农创客”“土专家”。一是举办人才示范培训班。举办农业农村人才“示范培训班”45期50个班次,累计培训3.25万人次。发挥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带动作用,举办古建筑材料烧雕技艺示范班。打造了科技型、领军型、实用型“三型”人才队伍,已培育省级优秀农村实用型人才3人、长春市乡土专家8人、农业技术人才1700人、新型农业主体经营管理人才500余人、农村文化艺人400余人、农村实用人才1.43万人,涌现出农民能工巧匠周艳文、农村致富带头人刘占文等一批乡村振兴急需人才。二是打造人才实训基地。在棚膜蔬菜、鸭稻种植、肉牛养殖和手工编织等比较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聚集区域,整合农业农村、人社、妇联等部门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10余处,统一购置人才学习所需书籍1万余册。开展“师徒相传”现场实训载体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实地观摩、现场教学,为有创业意愿的中青年提供学习场所,为乡土人才成长“沃土增肥”。在人才引领带动下,榆树市农产品深加工产值达220.5亿元,出现了八号镇北沟村等首批“亿元村”。三是加强人才学历教育。实施“基层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累计从农业技术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等人才中,招录100余名高职扩招生进入高校学习,并免交报名费和考试费,按规定享受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政策,颁发全日制专科毕业证,为基层人才增长知识、提升学历创造机会,不断优化基层人才学历结构。

三、构筑人才服务平台,优化环境、加强关爱“留”

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栖。榆树市始终把做优服务、加强关爱作为留才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质量,让更多优秀人才在榆树安心安身、安家立业。一是健全联系服务机制。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机制,组织党员市级领导直接联系服务重点专家人才,定期进行实地走访慰问,深入基层解答人才政策,推动解决人才发展难题,并采取“电话+微信”方式,与重点专家人才保持常态化联系。设立人才“服务专员”,深入产业人才所在基层单位开展一线帮扶,累计解决人才工作生活问题120余个。二是创新人才服务载体。开展“服务人才”专项行动,创新“人才服务周”等活动载体,抽调人才工作职能部门骨干力量,成立人才发展服务团,开设人才服务窗口,实施“一站式”服务,面向全市人才提供落户、社保、子女入学及档案管理等20项服务,保证人才政策咨询和业务办理都能得到有效回应及处理,提升人才服务便捷度和满意度。三是落实人才政策待遇。率先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价,制定符合现代乡村人才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体系,已有65名乡村人才成功申报职称。加强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发放免息创业贷款35万元。为重点专家人才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发放人才就医“一卡通”凭证。召开人才座谈会,加强对人才关心关爱,听取人才发展意见建议。

四、构筑人才发展平台,打破限制、拓展空间“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事业是拴心留人的根本,人才最看重的就是有没有发展空间、有没有施展平台。榆树市对优秀人才给舞台、给平台、给支持,打破人才发展限制,打开人才成长空间。一是打开党政人才“晋升通道”。破除论资排辈观念,大胆选拔任用年轻干部。2021年榆树市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换届中,有37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其中4名年轻干部被直接提任到乡镇党委副书记岗位,4名副乡镇长被提拔为乡镇长。及时将优秀年轻农村人才充实到村级党组织干部队伍中,2021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中,有94名乡村致富带头人成为“两委”成员,全市现已储备村级后备人才3898人。二是拓展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建立农业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司法等方面专业人才库,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精准将各领域优秀专业人才选拔进入领导班子,为班子重大事项决策、项目论证等提供专业化参考意见,提高决策科学性、操作性、专业性,也为专业人才发展拓展空间、延长链条。三是搭建作用发挥“广阔舞台”。根据基层发展需求,成立专家人才团队,常态化开展“专家下基层”“科技下基层”“文化下基层”等活动,开展“订单式”服务,深入村屯、城镇社区、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解决发展难题。截至目前,已累计解决各类问题2000余件,受益群众10万余人。(作者单位:中共榆树市委组织部)■

責任编辑/王若拙

猜你喜欢

榆树市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榆树市档案局召开专题学习会议
榆树市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