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丢失的“食”光
2023-08-02张苗
张苗
“工作日中午吃什么?”“下了班又怎么吃?”一到饭点,这个问题似乎会准时浮现在脑中,带给每位伏案良久的上班族新的焦虑。
当你拿出手机,连翻数页外卖,看着千篇一律的“老朋友们”,味蕾呼唤着新的刺激,体检的各项指标却在警告你远离油腻诱惑;走出写字楼,站在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红灯迟迟不肯转绿,你眺望着对街招牌花哨的餐厅,不禁叹息“偌大的城市,何处安放我的餐桌……”
“成人小饭桌”悄然兴起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一件大事。而对于有些上班族来说,吃饭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会做饭,单位没有食堂,认为外卖不健康且已经吃腻了,何解?最近,一些上班族关注到家附近的“小饭桌”。
前不久,“‘90后女子不想做饭,花700元吃托管班小饭桌”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除此之外,山东东营一女士不想点外卖,去附近的托管班吃“小饭桌”;甘肃兰州24岁的周女士不会做饭,外卖吃腻了,就在小区里的“小饭桌”报名等此类新闻引发热议。那么,“小饭桌”到底是什么呢?
实际上,“小饭桌”原本是帮助城市上班族解决孩子午餐没有着落,午休无人托管的家庭食堂。据了解,它们一般位于城区的街头巷尾,集中于中小学校附近。对于家长而言,他们交上几百块钱,就能承包孩子一个月的健康餐食,确实很方便。但是,最近既简单又干净的“小饭桌”却迎来了不少“蹭饭的白领”。
最开始,只是有人尝试着加入“小饭桌”,随手拍了一段午餐视频,由此便开启了“小饭桌”模式在网络上的传播。但是在这场传播中,被视频流量捕捉的不是小学生,而是在午休时间无处吃饭的上班族。比如,河北有一对年轻情侣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们“蹭吃小饭桌”的视频:“非常健康,还没有吃啥的焦虑,嘎嘎好。”视频中的他们,面前放着铁质餐盒,每个小格中盛放着少量精致的家常菜,身边围坐着调皮吵闹的小学生,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两位不速之客。
除了吃饭还有“烟火气”
为什么选择“成人小饭桌”?记者也很好奇,于是决定进行一次实地品尝。
某个工作日下班后,记者经朋友推荐选择了小区里一个被称为“某某妈妈厨房”的“小饭桌”。走进单元房,竟然感觉像是“回家”一样,一股饭香有点儿亲切。“某某妈妈”说自己选座位,饭好了就端来,此时恰巧看见一个女生独自坐在那里,记者便主动上前拼了个桌。在吃饭时记者和女生聊起了天,在问到她为什么选择小饭桌时,女生说:“点外卖的话,重油重盐不健康,去快餐店吃,价格不便宜。看到有人在家里做饭,价格不贵,满足了物美、价廉、便利这三个条件,还是很乐意尝试的。”在后来的交谈中,女生还表示,由于工作节奏比较快,下班后自己已经很累了,懒得再去买菜做饭,所以希望可以在外面解决自己的餐饮问题,“小饭桌”便成了首选。
吃完饭,记者和“某某妈妈”聊了会儿,才发现“某某妈妈”原来是一名家庭主妇,开办“小饭桌”和只为家人做饭对她而言不过是多做点和多炒几次的区别。原来她开始只是为孩子做饭,但一段时间后,她逐渐发现一些成年人也是想要在这里吃饭的,便在小区群里开起了“小饭桌”。有人想要便可以订餐,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某某妈妈厨房”便在小区群里出名了。“某某妈妈”还告诉记者,无论来“小饭桌”吃饭的是儿童还是成人,她都一视同仁。她在今年春天接单了几个住在同小区的成年人,收费也和小学生一样。她说,成年人比小学生更省心,“到点了就过来吃饭,也不像孩子会挑食或者吵闹”。
随后,记者也申请加入了名叫“某某妈妈的厨房订餐群”的群聊,在那里你可以说明订餐情况:份数、忌口以及食量大小,群公告里是供餐时间、餐品规格等。值得记者注意的是,有一份关于“其他”的说明被贴在了用餐的地方:因为喜欢才有了开始,我吃啥,你吃啥;佛系做饭、预约制、空降随缘;如有需求提前沟通,尽力满足等。
在记者看来,“小饭桌”虽小,却能以饭为名,召集起一群在大城市努力奋斗的“无根食客”。同时,“小饭桌”的存在满足了独生子女一代对于集体生活的向往,在美食和玩伴的双向奔赴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饭搭子氛围”。
在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上,68.9%的青年认为找“搭子”是踏出社交舒适圈,而“小饭桌”上的“饭搭子”也被包含在內。这一方面可以说明,当下的年轻人并不愿意沉溺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即使手机上可以看视频、玩游戏,甚至交友,但从中抽离出来后还是避免不了空虚之感。因此,线下真实的交往仍然是现代社会的“刚需”。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下年轻人可能更喜欢浅层次的认识和交往,深度交往在现代社会劳心费力,由此“饭搭子”看上去是一种更理想化的交往模式。在记者看来,“饭搭子”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从吃饭出发,双方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更像社交中一种浅层次的认识和加工。
此外,“小饭桌”主打价格“亲民”路线。四菜一汤的平均价格在25元左右,相同的价位放在外卖平台,“打工人”还须在工位上操作半天领一张优惠券,再精打细算地凑一番满减才能实现。小饭桌的“体面”之处在于既能让三餐在精心烧制下显得不敷衍,又能以友好的价格挽救“打工人”或将突破极限的恩格尔系数。
“小饭桌”没那么简单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成人小饭桌”,弹出的界面多是花样繁多且诱人的菜品照片,并配以宣传文案:“主打的就是家的味道。”同时,这类帖子一般有较多流量,甚至有网友留言:“打工人属实需要,建议在全国推广。”
但是,“小饭桌”真的那么简单吗?
目前,消费者对“小饭桌”持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小饭桌”的家常菜干净卫生又健康,能避开外卖的“科技与狠活”,且价格不贵,帮助年轻人解决吃饭问题,同时让有时间会做饭的人增加经济收入,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街头巷尾的“小饭桌”质量良莠不齐,“小饭桌”餐食的分量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此外,“成年人的饭点不一致,很难凑齐一起吃”“餐馆这么多,真的有必要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办?”“证件齐全吗?有健康证吗?”等问题也让消费者担心。
无论是“儿童小饭桌”还是“成人小饭桌”,记者认为都需要相应的监管。“成人小饭桌”是否合规?需要有什么资质?办理哪些手续?……就这些问题,记者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咨询。
据一位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就食品经营行业来说,不存在“小饭桌”这一业态。该工作人员表示,针对未成年人的托管餐饮,如果取得托幼机构的主体资质,可以申请托幼机构的食堂。而针对成人的餐饮,应先取得含有餐饮服务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并根据《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此外,针对“成人小饭桌”营业执照的办理问题,工作人员表示,办理营业执照需要有固定营业场所,且房屋性质须为非住宅类,按流程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办理。另外,关于经营范围的选择可借助“经营范围规范表述查询系统”进行查询,涉及后置许可经营范围的,在办理营业执照后,须到相关部门审批,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据了解,目前有地区已经出台了《“小饭桌”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总之,“小饭桌”作为餐饮行业新业态,要想发展甚至推广确实“道阻且长”。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人等你吃饭,有人用心给你做饭”是“小饭桌”吸引成年人的法宝。“小饭桌”在成人世界里悄然兴起,背后不仅是吃不腻的人间浪漫,还包裹着灯火阑珊的温柔和柴米油盐的充实。当我们在普通餐厅吃饭,顾客是上帝,吃的是点单食物,常常还会伴随着菜色评价;但进入“小饭桌”的你,自动放弃了挑选的权利,用餐目的变得纯粹,新鲜食材的采买和小锅烹煮的热气让你沉浸在健康和安心的双重满足中,忘记了对口腹之欲的过度追求。“小饭桌”为成年人提供了生活与工作平衡的短暂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