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效果

2023-08-02刘正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19期
关键词:单节椎间腰椎间盘

刘正军 姜 康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脊柱外科,山东 青岛 266300)

通道下进行椎间孔入路微创腰椎间盘融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1-2]。该手术克服了后正中入路进行腰椎间盘手术的过度剥离椎间盘旁肌肉而致使脊柱平衡性降低的缺点,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留患者脊柱的生理特点,有助于降低相应的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等发生率[3-4]。椎间盘稳定系统的推广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单节段椎间盘突出退变的发生率[5-6]。本院根据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以及微创腰椎间盘融合术的现状,旨在对比通道下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以及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异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其中84例接受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余84例接受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48例,女36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35.48±11.23)岁;平均病程(13.27±2.14)个月。观察组患者男42例,女4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36.39±13.27)岁;平均病程(14.22±3.19)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无严重先天性椎间滑落或不稳情况患者。③无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④无严重肝脏、肾脏功能性损伤患者。⑤无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患者。⑥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相关伦理规定。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常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并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将椎板修整成骨粒后植入椎间隙,同时植入1枚填充了自体骨粒的椎间融合器。观察组患者手术时取俯卧位,以患者上下椎间体表投影作一长3.5 cm的切口,分离后切开筋膜层,按照顺序将套筒后撑开切口,确定工作通道大小后建立工作通道。采用C型臂进行椎弓根螺钉钉道的制备,用骨蜡封闭后备用。切除椎板显露硬膜,对椎管进行减压后清除椎间盘组织。植入椎弓根螺钉,植入稳定后连接弹性棒进行固定,使用同样的方法对患侧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激素治疗,治疗5 d,并随时间延长减少药物用量至停药。嘱患者术后佩戴支具早期进行下床活动,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制定运动量。

1.3 评价指标 ①手术情况: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对比。②疼痛情况: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将疼痛感划分为10个距离相等的疼痛区间,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中间数字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由患者自行评价,对两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③术后恢复情况: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价量表(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进行评价,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腰椎间盘情况越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腰椎间盘功能障碍进行评价,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功能障碍越严重。④疗效评价:采用国际腰椎间盘疗效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将患者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2 两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以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JOA评分则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短期治疗疗效评价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短期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微创小切口手术的概念在2002年被提出[7-8]。其具有创口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9]。随着辅助机械以及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逐渐得到认可[10]。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骨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且与患者工作种类以及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15%左右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11-12]。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为后正中入路进行腰椎间盘手术以及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而接受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的患者较少[13]。一般来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较多使用保守治疗,通过服用药物、调整患者营养状况、适量运动以及康复活动等方式进行治疗,当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情况严重时再转为手术治疗[14-15]。但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若首次手术治疗不成功,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手术成为讨论重点,如何有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降低其发病率成为热点话题。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JOA评分则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采用国际腰椎间盘治疗效果评价量表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发现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术近期疗效显著,同时患者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本次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如选取的研究对象较少,样本数量较为单薄等,这需在往后的研究中选取更大容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完善。

综上所述,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术对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接受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有更好的短期临床疗效,能够较大程度减少患者单节段椎间盘突出退变的发生。

猜你喜欢

单节椎间腰椎间盘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