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与基础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脂的影响
2023-08-02刘身芳姚瑞清肖磊
刘身芳,姚瑞清,肖磊
湖北省洪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洪湖市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内分泌肾病科,湖北洪湖 433200
2 型糖尿病在临床内分泌科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的生理病理基础包括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两个方面,而胰岛素抵抗又比胰岛素分泌缺乏先出现,且贯穿疾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1]。有研究指出,血糖长期异常升高和肥胖是发生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需要对血糖、血脂水平进行有效控制[2]。目前,临床常通过适当饮食及运动同时辅助胰岛素药物的方式,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但长期采用胰岛素治疗,会发生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导致肥胖风险加剧,而肥胖会促进患者体内脂质的合成,引起血脂升高,最终影响整体治疗效果[3]。因此,针对2 型糖尿病患者,不仅需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还需降低其血脂水平。利拉鲁肽进入机体后,能够与胰岛β 细胞中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结合,具有生物学作用,降糖效果显著,还可使体质量下降,改善肥胖状态,对血脂水平降低有一定作用[4]。因此,本研究选择2021 年11 月—2022 年11 月洪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102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利拉鲁肽、基础胰岛素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血脂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内分泌科诊治的102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22 例;年龄41~62 岁,平均(47.88±3.91)岁;病程1~10 年,平均(7.53±1.26)年。观察组:男30 例,女21 例;年龄39~65 岁,平均(48.13±4.65)岁;病程2~12 年,平均(7.97±1.44)年。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5]中的诊断标准相符,且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空腹血糖(FPG)>11.1 mmol/L;②年龄<75 岁,体质指数>24 kg/m2,近3 个月体质量变化幅度<10%;③患者及其家属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者;②合并慢性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者;③对于本次所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指导其服用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32021625,规格:0.25 g),3 次/d,0.5 g/次,并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告知患者恰当饮食及运动的方案、措施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S20160009,规格:3 mL∶300 U)治疗,起始剂量控制在10 U,每天晚上10:00 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治疗1~2 d 后根据血糖控制程度对剂量进行调整,平均每次调整2 U。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甘精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册证号S20160005,规格:3 mL∶18 mg)治疗,其中甘精胰岛素的用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利拉鲁肽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起始量控制为0.6 mg/d,若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7 d后将注射剂量增加到1.2 mg/d,在7 d 后剂量可调整为1.8 mg/d。
两组均持续治疗12 周,每4 周开展1 次随访。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 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变化程度,同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采集患者3 mL 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待检测,其中采用RC-46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渝械注准20192220170)对TC、TG、2 hPG、FPG 水平进行检测,HbA1c 水平检测方法为高压液相色谱法,均根据说明书开展所有操作。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低血糖。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C、T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images/BZ_124_271_854_1229_958.png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 值P 值 (2.15±0.64)*(1.84±0.52)*2.685 0.009 5.35±1.80 5.68±1.62 0.973 0.333(3.92±1.51)*(3.15±1.07)*2.971 0.004 2.92±0.98 2.83±0.88 0.488 0.627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FPG、2 hPG、HbA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2 hPG、HbA1c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9.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因环境、遗传等因素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6]。该疾病常见临床症状以体质量减轻、多饮、多食、多尿等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累及心脏、眼部、肾脏、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7-8]。因此,临床需寻找出一项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有效控制糖脂水平,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既往临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其作为一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良好的调节糖代谢的作用,可降低血糖水平,但该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低血糖发生率高、β 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体质量增加等,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为此,结合多项研究[9-10],本次研究提出甘精胰岛素、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并将其与单一甘精胰岛素治疗进行比较。经结果分析显示,采用甘精胰岛素、利拉鲁肽联合治疗的患者,其血糖(FPG、2 hPG、HbA1c)水平、血脂(TC、TG)水平均低于单一甘精胰岛素治疗患者(P<0.05),与陆岳萍等[11]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上述结果提示,联合使用胰岛素、利拉鲁肽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可降低血糖及血脂水平,加强临床治疗效果。这主要是因为:甘精胰岛素作为一种长效人工胰岛素类似物,可降低FPG 水平。利拉鲁肽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 类似物,其在进入机体后,可使β细胞的数量增加,减少α 细胞释放量,双向调节胰岛功能,对胰高糖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促进机体胰岛素β 细胞相关功能提升,抑制胰岛素抵抗。同时,该药物可延缓β 细胞功能的衰退,为患者血糖水平维持稳定提供保障,降糖效果持久,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使用,其血糖控制作用互补,临床用药有效性提高,以此降低血糖水平[12-13]。当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后,能够改善脂代谢紊乱现象,对血脂进行调节,且利拉鲁肽可抑制胃排空,使肠蠕动次数变少,有利于控制饮食摄入量,减轻体质量,进而减少内脏脂肪浸润,最终降低血脂水平[14-15]。从患者安全性的角度评价利拉鲁肽、胰岛素联合应用的价值,本研究中,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一胰岛素治疗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原因为:利拉鲁肽通过皮下给药,可与白蛋白有效结合,从而吸收效果减慢,延长药物血浆半衰期,对血糖浓度较为依赖,用药更安全,同时该药物还可以改善HbA1c 水平,低血糖发生风险下降,所以不会额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但该推论还需更多研究样本来支持。
综上所述,在胰岛素的基础上添加利拉鲁肽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能够降低血糖及血脂的水平,强化治疗效果,且不会额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