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思路、目标与举措
2023-08-02徐斌徐琼
徐斌 徐琼
(上海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 上海 201400)
2015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1],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围绕这一目标,首届上海体育资源配置峰会于2017 年11 月举行。2018年9月,第二届体育资源配置峰会提出:构建专业的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促进体育资源高效流转。但是到目前,上海对建设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设计尚未完成,对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鉴于此,该文通过梳理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理论框架,结合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思路与举措,为上海顺利建成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言献策。
1 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概念及特征
上海提出建设体育资源配置中心是上海建设全球“四个中心”城市的需要。体育资源从性质上来说属于社会资源,由人类创造出来并用于开展体育活动,造福人类[2]。本课题组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体育资源是指一个社会用于开展体育事业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体育要素,既有有形资源,也有无形资源,包括国际体育组织、国内体育组织协会、国际体育产业集团、国际体育经纪公司、体育资源交易市场、国际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职业体育俱乐部、专业体育场馆等内容。
对于体育资源配置中心而言,丰富的、优质的资源条件是前提,对体育资源进行控制、整合与分配是核心。该研究认为:“体育资源配置中心”是指通过运用各种市场和行政手段,主导全球体育资源市场发展的,体育资源丰富、服务功能健全、服务范围覆盖全球、配置能力高效且多元的,具有全球化服务网络的特定区域[3]。
2 上海建设体育资源配置中心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上海在体育人才、体育场馆、体育组织机构、体育会展、国际体育赛事等各类体育资源汇聚上呈现总体增长态势,在体育资源配置方式与方法的改革上不断推进,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距离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建设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2.1 缺乏国内外体育组织协会
国内外体育组织协会作为全球体育赛事的主办者,掌控着全球主要的体育事务和竞技体育人才。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既没有体育组织协会的入驻,又缺乏相关体育人才在体育组织协会中任职,特别是在奥运重点项目组织协会中任主要职务,必然会影响该国家或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上海当前只有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这唯一一个国际体育组织入驻,极其缺乏国内外体育组织协会,直接影响着体育资源在上海的集聚和配置效率的提升。
2.2 国际体育赛事能级不高
国际体育赛事是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吸引体育资源聚集,体现体育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指标,一座全年举办多项全球顶级体育赛事的城市,足以体现强大的体育资源配置能力[4]。近10 年来,上海每年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100余次,2017年更是达到162次,其中国际赛事61次,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上海体育赛事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呈现出以“十二大品牌赛事”为核心,赛事市场不断繁荣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可以看出,上海国际体育赛事体系构建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一是国际重大赛事举办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单项最高等级赛事的举办数量明显不足;二是国际体育赛事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体现在赛事吸引力、赛事竞争力和赛事影响力上。例如,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上马”),虽然同是国际白金标赛,但与其他同级别的赛事相比,还有差距。以男女赛会纪录来说,上马男子赛会纪录是2h7m14s,女子赛会纪录是2h20m38s,同处于亚洲的东京马拉松男子赛会纪录是2h4m15s,女子赛会纪录是2h17m45s,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三是全年赛事举办时间布局不合理,上海赛事全年集中在5月、10月和11月,占全年总量的60%左右。四是自主品牌赛事影响力较弱,多为乒乓球、太极拳、木兰拳等地方小众项目,时尚性与消费引领性明显不足[5]。
2.3 职业体育俱乐部实力不强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吸引体育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平台,是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增长有着长远的推动作用。当前以三大球为代表的上海地区职业俱乐部,在全国总体上处于中上水平(见表1),但是国际影响力明显不足。近年来,只有上港、申花和上海有线男排参加洲际以上的职业赛事,总体成绩并不理想。以这样的成绩和影响力,很难吸引高水平运动员加盟,也很难获得国际赞助商的重视和青睐。
表1 上海市三大球项目各职业俱乐部2016—2020年国内最高等级联赛排名
2.4 体育资源交易平台规模有限
体育资源交易平台是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提高体育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2015 年,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体育资源交易中心正式上线,主要开展体育赛事承办权、电视转播权、体育场馆冠名权、运动员转会权等资源交易业务[6]。经过5年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影响力,对盘活、挖掘体育资源,促进体育资源的有效流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上来说,上海体育资源交易平台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一些困境:一是缺少优质体育资源进场,导致现有标的对市场吸引力不大,没有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二是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专业的、权威的体育资源价值评估机构,因此进场交易的体育资源商业价值不能被市场接受;三是由于目前体育资源交易平台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国内外影响力有限;四是目前体育资源交易平台的中介机构呈现出小、弱、散的特征,缺乏既了解体育资源特性又熟悉资本市场交易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当前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
2.5 体育资源配置方式与方法陈旧、落后
体育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一样,总是呈现出一定的稀缺性,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使稀缺性的体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产生最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需要在分配体育资源时采用合适的配置方式。当前,我国对体育事业的管理已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因此,体育资源配置方式也逐渐由计划配置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变。但目前还明显以政府主导为主,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提高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要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运用最科学的体育资源配置方法。然而,当前采用的还是粗放型的配置方法,即只注重总量,不讲过程,不重视细节的投入产出比,造成体育资源投入量大,浪费也多。
3 上海建设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思路与目标
3.1 总体思路
基于上文分析,未来一段时期,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发展逻辑也将发生变化,逐渐演变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依照“完善制度环境—吸引资源集聚—提高配置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四大步骤加以推进。开启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新征程,应树立全球视野,按照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完善制度规范,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促进国内外体育资源要素在上海集聚。持续推进体育资源“放管服”改革,逐步实现混合型配置向市场化配置过渡。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体育资源高效合理配置,从而使得上海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提升,掌控能力也将随之提升,最终发展成为辐射全球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
3.2 发展目标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等政策文件为依据,提出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
第一阶段: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在公平公正、服务优良的制度体系保障下,上海将不断充实体育组织、机构、人才和资本,同时,体育设施、体育技术等随之得到提升。体育资源集聚度和配置力走在世界前列,达到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适应的水平。
第二阶段:到2035年,迈向更高水平体育资源配置中心,拥有一批实力强、影响力广的知名体育机构、职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科技研发中心,使得上海在全球体育资源配置网络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提升。
第三阶段:到2050 年,全面建成体育资源配置中心。体育资源集聚度、配置力、影响力和掌控力全面跃升,体育各项发展指标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目标[7]。
4 上海建设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举措
4.1 加强上海听证中心建设,适时引进国际体育组织落户
当前入驻上海的国际体育组织只有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不仅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全球体育城市差距明显,严重削弱了上海体育在全球的影响力,更可能阻碍上海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建设进程,因此,上海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上海听证中心建设。伴随着中国体育事业全面走向世界的进程,运动员、教练员、赞助商、国际体育组织之间,以及各国家之间的体育纠纷日益增加,上海听证中心要深入与各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沟通,全面提升专业能力,不断拓展听证中心的业务范围,坚持公开独立,高效务实的原则,提高全球体育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使上海成为解决全球体育争端的重要城市之一,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二是吸引国内外体育组织落户上海。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情况下,世界各地的体育组织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损失。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各国都把重心调整到国内体育事务上,造成了国际体育组织对全球体育“掌控力”的下降,全球体育事务面临调整与重新洗牌,在此局面下,上海要积极参与国家战略,主动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广泛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发挥上海力量,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吸引国际体育组织入驻上海,同时加强国际体育组织人才的培养,支持国际体育组织克服困难,再创辉煌。
4.2 打造科学的体育赛事体系,建设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2020 年10 月17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以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为发展新方向,全面提升赛事的专业度、关注度和贡献度[8]。一是引进和申办国际重大赛事,力争每年都有世锦赛、世界杯、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等重大国际比赛在沪举办。二是继续办好“十二大品牌赛事”,努力提升马拉松、田径、网球、自行车、斯诺克等国际赛事能级,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更多顶级运动员来沪参赛,创造更多更优异的成绩,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合理安排赛事时间,注重室内项目与室外项目、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好4月、5月、9月、10月、11月等月份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田径、网球、水上运动等赛事,利用12月、1月、2月等月份举办各类冰雪赛事,并科学论证夜间办赛的可能性,挖掘夜间赛事经济。四是利用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舞龙舞狮、龙舟、武术、自行车、登高等自主品牌赛事,结合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发展赛艇、水上、网球、跆拳道、羽毛球、街舞、滑板、滑冰、极限运动等具有时尚特性的赛事。
4.3 加强职业俱乐部建设,吸引顶级运动员加盟
深入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做大做强职业体育俱乐部,以长远发展来打造百年俱乐部。一是在当前职业体育联赛全面限薪的前提下,很难通过花重金的方式快速提升俱乐部实力和影响力,只能扎扎实实做好俱乐部梯队建设,做好俱乐部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科学的训练、比赛、管理体系,重视青少年运动员权益的保护,逐步提高俱乐部成绩。二是在新冠疫情对全球各大职业俱乐部投入产生影响的前提下,适时引进有实力、有前途的年轻运动员做长期打算。三是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国际著名职业俱乐部的交流比赛,提高竞技水平,提升影响力,并以此契机吸引高水平运动员加盟。四是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形式扶持职业俱乐部发展。
4.4 加强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针对当前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存在的困境,一是落实“政府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的改革要求,加快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导体育管理部门将优质体育资源推向交易平台,盘活现有体育资源存量,激活交易平台活力;二是积极推进专业体育资源价值评估机构的培育,鼓励相关专家学者发挥研究专长,逐步建立体育资源估价体系;三是整合各地分散的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立综合性平台,进一步活跃交易平台,以实现投资方与体育资源主体的高效对接;四是加强区域合作和联动,培育专业的体育资源中介机构,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加深对各类体育资源的认知,加强交易平台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4.5 改革体育资源配置方式与方法,提高配置效率与效益
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既要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又必须要采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指导、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依据各类资源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的不同地位,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对于注重社会效益的体育资源,如学校体育资源、公共健身设施等,应实行政府干预的计划配置方式,满足人民的健身需求;对于一些休闲性、娱乐性、职业化的体育资源,应实行市场方式来配置,发挥其最佳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实现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的效益最大化,目前急需要准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即哪些是可以进行商业化和产业化运作的体育资源,哪些又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资源。分清了资源属性,通过改革来实现集约式体育资源配置方法的转变。一是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对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体育资源不再进行行政干预,保证体育资源按照市场需求进行配置。二是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作支撑,不断提高上海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益。三是发挥个人和社会团体的积极性,改变当前体育场地设施由政府单一投资建造的局面,对于公益性的体育设施,主要由政府投资并予以免费开放使用,对于可商业化、产业化运营的场馆,应当充分吸纳社会资本进行建设,并实行收费开放,有偿使用。四是要通过制度创新来配置存量体育资源,加快推进优质体育资源进入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使体育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提高体育资源配置效益。
5 结语
当前上海正面临着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上海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扎实推进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各项举措,为体育强国战略和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