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探索研究

2023-08-02常蕾谢珊珊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三者协同育人

常蕾 谢珊珊

(中华女子学院 北京 100101)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新时代是党和国家对历史方位的科学研判,同时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党和国家前进的方向。新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确立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青少年在国家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高度关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于青少年体育有过众多的重要论述,多次用个人的成长经历阐释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勉励青少年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塑造强健体魄。2013 年4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2]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培养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大格局。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青少年强健体魄和全面发展需要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稳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领域顺应时代要求,各尽其责、融合用力、协调发展,对于实现青少年体育培养的新奋斗目标和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为研究对象,围绕三者之间共同的培养主体及由此产生的内在关联、外在融合策略和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图书馆等平台,收集有关新时代、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此领域学术研究的现状和研究成果,为该文研究提供所需的理论支持。

1.2 专家访谈法

根据课题需要,就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相关问题,对体育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度访谈,专家情况如表1所示,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并对他们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

表1 访谈专家情况统计表(n=8)

1.3 逻辑分析法

根据所查阅的资料和专家访谈结果,对论文研究的主客体进行概括研究,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内涵、具体策略及融合路径等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得出客观准确的结果并进行系统总结。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发展的理论基础

协同理论(Synergetics)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在1976 年发表的《协同学导论》中提出。协同理论认为,在整个环境中,虽然存在千差万别的系统,且其属性各不相同,但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协作、相互干扰和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后被引入教育领域,有学者指出,教育各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即从无序到有序,各个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从而产生协同作用[3]。该文以协同理论为基础,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新模式,试图厘清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关联、承担何种责任,提出三者之间融合发展的策略和具体实施路径,从而发挥三者间的协同育人作用,最终促进三者间的共同发展。

2.2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发展的内涵

三位是指将体育育人的理念及其效力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场域中。一体是指一个有机的或完整的整体[4]。三位一体意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最大程度发挥育人作用,要将其三者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齐头并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领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在此背景下,体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场域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内涵在于在释清三位一体概念、厘清三者职责的基础上,明晰三者发挥育人功能时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探索和挖掘三位一体发展的有效体系、策略和具体实施路径。

2.3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发展的策略

在传统模式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三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家庭体育教育责任弱化及教育观念偏差过大;学校教育过于重视教育成果,淡化体育育人功能;社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等问题,影响了三者之间的融合发展[5]。打破传统认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三者的体育育人功能,才能最大化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从而实现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全面培养的总目标。

2.3.1 权责分明并各司其职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家庭是少年儿童体育的启蒙地,父母是体育教育的播种人,也是终身体育的督促者。将体育行之有效地融入家庭,挖掘父母对子女体育教育的意识,激发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亲子体育行为的开展与实践,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学校是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场域,是教育指导青少年强健体魄,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主阵地。学校要对体育教育担负起主体责任。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和2020 年先后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全面系统地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即深化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要保障学校体育课开齐上足。

社会是全方位进行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了解青少年,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文化、科技、体育机构要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提供条件[7]。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场地,完善体育活动的保障条件,不断汇集社会资源,为青少年体育保驾护航是社会体育的职责所在。

家庭、学校、社会是体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场域,三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应在厘清各自权责的基础上,明确职责与义务,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各自参与融合发展协同治理的责任感。

2.3.2 目标明确后精准实施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既分工明确又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6]。“健康第一”成为家庭、学校、社会体育育人的第一要义和共同目标。

家庭体育层面,全民健康要从孩子抓起,婴幼儿和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学习运动知识与技能、培养运动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期,父母应承担起相应责任。父母的体育意识和行为是影响孩子体育观念形成的直接因素。家长应以家庭名义带领子女进行必要的身体练习,鼓励孩子参与体育并挖掘孩子在体育方面的潜力,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转变教育观念,既要“文明其精神”,又要“野蛮其体魄”;正确理解家庭体育的重要价值和实施家庭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发挥家长的引领作用,全面培养孩子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

学校体育层面,在健康第一的育人目标指导下,学校是青少年学习体育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水平的重要平台。学校应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有序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指导学生成立不同项目体育社团,定期开展社团活动,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正规的体育项目比赛,丰富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开展好学生体质监测及体质健康评估工作,站在国家未来长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理解和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社会体育层面,应全面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推进体教融合,让“健康第一”应成为社会全员追求的目标。社会各相关机构应优化社会资源,将理念化为行动,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赛事平台,开展有效链接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运动项目培训、竞赛和体育参与活动。专业的社会机构应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给予家庭体育的参与者专业科学的健身指导。呼吁社会各界遵循教育规律,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精准实施各项措施,最终实现全社会全员健康。

2.3.3 统筹治理下协同配合

实现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长足发展,达到以体育人的根本目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配合。家庭体育是根基,学校体育是主责,社会体育是保障和延续,三方面需要统筹治理,融合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8]。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开展持续高效的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罗芮等人对我国八省(自治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已具雏形,但仍存在三者协同配合育人理念落后、人力和经费保障不足、学校整合各方资源能力有限等问题[9]。在共建共治的格局下,需要直面问题,打破三者之间的藩篱,建立三位一体统筹治理的综合体系。在协同配合的方式方法上、在明晰合作地位上、在丰富合作内容上,汇总三者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各要素,建立协同配合发展的常态化机制。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全方位提升三者之间协同配合的能力和步调,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2.4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发展的路径

2.4.1 建立政府主导路径

政府职能部门需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科学建立协同治理政策和细则体系,自上而下地营造协同育人的氛围,鼓励从理念上转变、从实践中摸索,不断增强家庭、学校、社会体育三者之间协同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从政府主导入手,克服三者之间协同育人机制上的匮乏,积极出台新政策、新办法,引导三者建构科学、合理的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让三者之间的发展有章可循。政府主导可发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家庭、学校、社会体育育人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能力。利用政府强大的政策资源、财政资源、政治资源和人力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各自发展中的氛围缺失、资金匮乏、号召力弱、参与度低等问题。各级政府应建立联动机制,上级部门研制出台家庭、学校、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级政府匹配相应的实施方案,形成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促进体系。

2.4.2 建立有效的调节路径

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不是同时登台的混杂,而是有张有弛的协商开展,这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调节路径。在对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进行基本权责界定的基础上,指导不同的家庭开展长期有效的亲子体育活动,对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能够及时有效地回应,努力达到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期望值。要让学校体育在育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系统性,让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在衔接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能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定期有序地开展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亲子体育活动,与社会联合打造品牌赛事。调节社会体育,使其更高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在满足家庭亲子群体体育需求的基础上,搭建更多的三者融合发展的赛事或场景,发挥社会资源的灵动性和多样性,弥补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资源短板。实现三者间的有效对接和协作需要建立有效的调节和协调路径,以促使三者之间相互协同、取长补短,最终发挥三者合力。

2.4.3 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路径

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对于家庭体育而言,可以避免家庭体育流于形式,确保家长作为监护人,真正起到体育教育发起人的作用,督促青少年在家庭场域得到充分的体育启蒙和教育。家长和学生通过监督评价路径可实时监测亲子体育活动的成效,可以对标监督评价体系,监测家庭体育的安全性、科学性。如对运动项目选择的适宜性、对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把控性、对运动持续程度的激励等,都可以通过监督评价路径获得,让亲子体育有章可依。对于学校体育而言,可以通过监督和评价路径衡量体育教育的实施程度。通过测验学生具体的运动指标,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结合学生运动过程中个人的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在各个运动项目中的实际水平。对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参与体育的过程做到科学把控,才能有目标、分阶段地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发展和身心的健康。对于社会体育而言,参与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互动的社会组织良莠不齐,在资质把控、活动影响力及育人性等方面的考虑,需要有严格的监督和评价体系。

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增强社会团体开展体育活动、实施体育育人的约束力,筑牢社会资源与家庭与学校之间体育衔接的价值取向,避免三者衔接过程中出现断层、断档等情况。科学、规范、有指导性的评价体系可对家庭、学校、社会体育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和合理的评价,提高三者共同治理的实效性。

2.4.4 建立完备的宣传路径

过去的几年受疫情全球化的影响,网络线上平台的作用被突显出来。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体育协同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完善家庭体育指导平台、线上学校体育授课平台和线上社会体育参与平台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开发与打造适合三者之间开展的体育活动、赛事、互联、微博、微信等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未来的信息共享不应仅仅局限于各部门之内,还应将其拓展到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与市场组织的联动上[10]。2019 年5 月,新浪微博发布的2019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微博月活用户已经增至4.65亿,活跃用户数较2018 年同期净增约5 400 万,新浪微博成为全球第7 家月活用户规模突破4 亿的社交产品[11]。微信依托智能手机,能够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信息,也可以观看查阅各种小程序,截至2019 年3 月31 日,我国微信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增长6.9%,达到11.12 亿[12]。微博和微信成为我国受众范围很广的自媒体软件。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新媒体、自媒体的应用和宣传,重视网络平台的打造与应用,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的深度合作,才能凝聚合力,共同提高三位一体发展的质效。共同营造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宣传氛围,应积极发挥权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媒介作用,结合不同场域的体育育人需求,搭建好完备的宣传路径。

3 结语

家庭、学校、社会体育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是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体育现代化治理的现实要求。家长应重塑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第一”的成长理念,将家庭体育融入日常的亲子活动之中,成为孩子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校体育应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拓宽教育范围,积极开展各类亲子体育、社区体育活动,发挥体育教师专业优势,开展各类体育指导活动,彰显主体价值。各部门要意识到社会体育的育人价值,通过政策制度的调控和经费的支持,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开展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的互促活动,提高三者之间协同发展的紧密度和关联性。疏浚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理念沟渠,打破三者之间在场域、传统模式、育人方式之间的壁垒,汇聚家庭、学校、社会之合力,发挥好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资源平台的积极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三者之间实现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共同为青少年强健体魄工程发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三者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读 书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协同进化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