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船员队伍建设 逐梦航运强国跨越
——2023 年亚洲海员发展论坛观点集萃

2023-08-02石孟园

中国水运 2023年6期
关键词:海员高素质船员

本刊记者 石孟园

4 月18 日,亚洲船东协会海员委员会(ASA SC)第28 届中期会议暨2023 年亚洲海员发展论坛在山东青岛召开。来自亚洲船东协会、中远海运船员公司、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代表,围绕“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主题,聚焦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智能低碳航运人才培养等话题发表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由中国船东协会主办,与会代表在事关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船员教育培训、航运人才培养、海员权益保障等多个议题达成深度共识,形成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成果,对地区乃至世界船员发展贡献亚洲智慧和力量。

打造高素质船员队伍

海上运输是最高效、最安全和最环保的大宗远程运输方式。在中国,海运承担50%以上国内贸易运输和90%国际贸易运输,船员创造港口吞吐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的辉煌业绩。

船员是水上交通运输的重要人力资源,是航运强国之基石。“中国船员数量居世界前列,但从2015 年到2021 年,持证高级海员(包含沿海)总规模从13.1 万人下降至9.7 万人,活跃高级海员从10 万人下降至8.7万人。”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2021 年5 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的制度意见》,进一步优化船员职业发展环境,推动建设高素质船员队伍。

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江平表示,在船员队伍建设中,破解船员职业稳定和提升综合素质任重而道远。经济社会产业持续升级叠加新冠疫情影响,船员职业吸引力降低,难以吸引优秀年轻船员加入,也难以留住经验丰富的老船员。与此同时,新手船员由于缺乏专业基础教育和现场带教培训,难以适应现代集装箱海运安全发展需要。

“坚持打造一支关键岗位的自有高素质船员队伍、坚持严管善待持续提升船员队伍战斗力、持续强化培训提升船员安全履职能力……”秦江平表示,近些年来,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打造一支继承和发扬中国船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的自有船员队伍,持续为建设高素质船员队伍贡献国企力量、彰显“大国船队”的责任担当。

高校之所以成为大国重器的立足点,是因为高等教育肩负人才培养的重任。此时此刻,更要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脚步,为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发展蓄势储能。记者经查阅资料发现:从2015 年至2021 年,全国持证海员(包含沿海)总规模下降31%,活跃海员数量下降16.6%;中国航海类院校招生数量在2020 年增幅趋缓只占1.67%;全国航海类毕业生人数基本持平,但选择从事船员职业的毕业生占比下降。

“近年来,我国船员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全球船员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国内船员总规模缩小,活跃船员数量下降;海事院校招生困难,船员职业吸引力下降;船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相关紧缺船员岗位流失严重,呈紧缺态势。”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周明顺副院长表示,学校以船员职业培训和航海类专业职业教育为主要抓手,持续发挥在航海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各级各类船员职业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培养具备战略思维、专业能力的高端航运人才。

培养智能低碳航运人才

数字赋能和能源转型促使航运产业向智能、低碳方向发展,推进智能、绿色、低碳新技术在航运业应用,必将对船员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培养智能低碳航运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许民强表示,随着航运产业向智能、低碳方向发展,将逐步衍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和组织模式,未来航运专业人才培养将面临深度变革,实现从传统的学科专业教育向“航运+”交叉融合发展转变。

据了解,大连海事大学积极承担培养未来航运产业人才及推动海事科技进步的重任,围绕智能、低碳领域,积极谋划、布局。大连海事大学成立科研攻关机构,围绕国家智能、低碳航运领域重大战略需求,先后成立智能船舶研究院、智慧港口研究院等十余个专门研究机构,力争在智能低碳航运领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制定《大连海事大学关于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大连海事大学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等专项发展规划,重点围绕航运相关专业确立10 门左右的专业核心课程,并联合航运相关企业修订相关专业教材26 本。

许民强在会上表示,航运人才培养应主动掌握智能船舶发展的核心技术,积极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树立系统决策、智能交互等学科思维,培育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和航海科学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强绿色低碳教育,将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在课程思政中充分融入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元素。此外,现代船舶与航运工程涉及文、理、工等多个领域知识,航运人才培养应注重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面向海事全产业链的复合型工程实践人才。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作为航海类专业院校,将在加快培养智能低碳航运人才中大有作为。周明顺副院长表示,一方面聚焦船员培训新要求、新趋势,积极发挥船员培训教学研究和课程制作开发的优势,突出“数绿碳智”培训主题,针对性地开发“绿色低碳专项发展专题培训”等专题培训,设计《“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色航运发展》等特色课程;另一方面,以船员培训需求为导向,紧跟新形势、新要求,跟踪AI 等技术在船员培训领域的应用,持续开发线上培训资源,提升在线培训质量,积极开展有关公约法案、船舶绿色减碳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前瞻性、技术应用性研究。

健全船员发展保障机制

“没有船员的贡献,世界上一半的人会受冻,另一半的人会挨饿。”这是国际海事组织对船员所作贡献的评价。毫无疑问,船员是海运创造价值的核心主体和不可或缺的核心战略资源。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船员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给予船员等特定人群深切关注、关怀,加快完善船员权益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集团船长倪迪结合自身对职业的体会,就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优化船员等特定人群社会保障权益问题,对936 名远洋船员进行较为科学的调研,海员群体对于社会保障整体满意度为45.1%。展望未来,给予船员更多权益保障,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必然要求。

倪迪表示,船员在船工作期间,存在社会保险与行业强制商业保险重叠的问题。按照国际公约要求,船东或船舶管理公司通过船东责任附加险为其提供充足的工伤与医疗保障;与此同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用人单位和船员个人仍需缴纳社保费用,船员重复缴费但无法享受“双保”。此外,船员需要长期在海上工作,无法肩负照顾子女和赡养老人的重任,需要在社会保障方面有所加强。

“现行社会保险存在缴费基数较高、规则较为单一等问题,目前也越来越多的船员采取灵活就业方式。”倪迪表示,因为缴费规则相对单一,导致社保体系保障水平未达预期标准。此外,也有相当数量的境内航运企业出于成本经济考虑,更倾向于选择灵活用工方式,以规避承担社会责任,严重损害船员的长远权益保障,同时也造成行业不公平竞争。

倪迪建议,一方面根据就业形态新变化完善社保顶层设计,建立适合船员等特定人群的保障机制,改变过度强调劳动关系为先决条件的做法,实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探索特定人群保险基金的建设路径,对重复缴费群体所未能享受的社会保障资金建立单独的基金池。

具有25 年婚龄的海嫂于洪霞,在会上呼吁重点关注中年船员的健康问题。她表示,中年船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工作稳定性强,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较多,建议增设推拿针灸理疗的培训课程,在船上配备部分理疗器械;此外,还建议相关航运企业进一步加强对船员心理健康研究,切实增加船员心理健康知识,推动船员职业可持续发展。

航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船员,是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船员向海而行,劈波斩浪,运载希望,传递文明,始终不渝地向海追寻,接续奋力书写属于时代的水运伟业。

猜你喜欢

海员高素质船员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盼望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盼 望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论船员在海事污染中的刑事责任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