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是碳中和的主角

2023-08-01

财经 2023年15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榜单气候变化

从2021年起,《财经》杂志与中创碳投每年都会联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榜》。榜单涵盖八大高耗能行业。通过这个榜单,公众可以直观看到高耗能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万元营收对应的排放量)。并且通过对比上市公司的历年数据,看到其排放量的变化轨迹。

从2022年起,《财经》杂志与中创碳投每年联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双碳责任表现榜》。榜单除了八大高耗能行业,还会渐次覆盖其他对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影响的行业。2022年有五个行业纳入榜单——汽车、房地产、互联网、银行、证券,2023年将纳入食品饮料行业。这个榜单是一把尺子,度量了上市公司在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战略眼光、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

2023年初,双方团队开始讨论除了增加“双碳”责任榜的行业数量,还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写本中国企业优秀“双碳”实践案例集迅速成为共识。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已近三年,企業是碳中和的主角,企业现在不仅关心为何要做碳中和,更关心怎么做碳中和。那么,搜集整理优秀先行者的经验,不就是后来者的行动指南吗?

优秀先行者其实就摆在我们眼前。2022年编制“双碳”责任榜时,我们调研了数百家上市公司,并用十个评价维度综合打分,把它们分为“卓越/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五档。卓越和优秀档的公司,天然就是案例集的采访调研对象。但仅挑选榜单里的公司也有大不足,于是我们把目光放宽到所有行业。

采访调研是《财经》杂志记者的强项,把知识、经验和技能形成方法论则是中创碳投的优势。读者通过案例对如何做碳中和可感可知之后,若再能有一个系统的方法论做参考,那么付诸行动就更加容易。这就是本刊第二章《企业低碳发展路线图》的功能。

工作深入下去之后,我们还发现,如果想制作一本企业“双碳”行动指南,那么只盯着企业自己的业务是不够的。越是“双碳”先锋企业,越关心自己企业之外的事情,例如碳价与碳市场、绿电与绿证交易、碳汇与减排机制,例如气候谈判的进程和中国的立场、欧盟碳关税的走势、美国相关法案的影响。这让我们意识到,这本专刊应该给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于是就有了第一章《全球应对气候问题的由来、现状及中国的角色》。我们专访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他也是中国最早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专家之一;对话了连续13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企业家王石,他正在从事打造碳中和社区的创业;并约请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波士顿咨询公司气候和可持续发展专项全球领导委员会委员周园为本刊撰写专稿。

第五章《碳交易与绿电交易》主要由中创碳投的专家撰稿。碳市场、碳汇、碳交易、绿电绿证交易,这些事情在中国是新领域,了解的人不多,实践的人就更少。但随着碳足迹成为全球贸易的硬约束,以及国内的相关市场和政策法规建设从无到有,这一领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是否介入、是否擅长这一领域,将实质性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第六章《碳中和政策汇编》也由中创碳投执笔,我们希望本章能提升本刊的工具书属性,更好地成为相关读者的工作指南。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国家目标,此后三年可谓多事之秋,俄乌冲突、能源危机、东西对抗、全球性的经济衰退阴影笼罩,以至于在《财经》杂志内部,“双碳”项目组外的同事也疑问:现在谁还会关心气候变化?

其实恰恰相反,越是动荡不安之际,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利益攸关的人类共同议题,其纽带作用就越凸显。同时短期经济波动、能源供需波动完全不会影响碳中和的大势所趋。

欧洲崛起称霸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崛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称霸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全球经济从化石能源经济转向可再生能源经济,不啻为新一次工业革命,而这次工业革命的主题词就是碳中和。

是的,世界正在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这是至关重要的转折期。一个国家和一个公司、一个人一样,决定命运的就是几个关键节点,抓住了,就大国崛起,错过了,就一蹶不振。过去40多年,中国很好地抓住了全球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一跃而成第二经济大国。但是,基于化石能源的工业经济,其红利已所剩无多,中国急需新的、原生的、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低碳经济,无疑就是这样的增长动力。

低碳经济立国,这应当成为中国的国策,而企业则是践行国策的主力军。2060年碳中和,那么至迟到2050年要完成低碳经济转型,距离现在27年时间。27年前是1996年,我那年大学毕业,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榜单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榜单
榜单
榜单
工业革命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