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州市林木病虫害防治及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探讨

2023-08-01温美君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林木

摘 要 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木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对林业资源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为推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广西贺州市为例,分析贺州市八步区病虫害防治及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深入宣传病虫害防治技术;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林区巡查监测;充分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充分落实林长制,为森林资源保护赋能;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林农资源保护意识;坚持联合执法,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突破创新保护措施等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关键词 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保护;广西贺州市八步区

中图分类号:S763;F32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26

自“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出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深入发展林业富民,积极打造生态林业、人文林业,强化林木病虫害防治,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但在防治林木病虫害和保护森林资源工作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为推进贺州市林业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基于贺州市地理资源及林业资源现状,提出病虫害防治与森林资源保护优化措施。

1 贺州市林业发展现状

1.1 林业资源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时间充足,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约为20 ℃,年平均降水量约1 806 mm。贺州市充分运用林业资源,推进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贺州市共完成植树造林31.09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3.19%,其中贺州市八步区林地面积293 615.28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0.10%,全区森林覆盖面积276 169.36 hm2,森林覆盖率75.31%。同时,贺州市新建了爱莲湖公园、永丰湖公园、金泰湖公园、北堤公园和大钟山公园等一批高规格公园绿地,林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4.55亿元发展到2022年的244.67亿元。林业资源是贺州市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推进贺州市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须高度重视林木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保护。

1.2 病虫害防治及资源保护现状

1)2022年,贺州市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面积1 703.93 hm2,桉树溃疡病发生面积204.07 hm2,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1 138.67 hm2,桉蝙蛾发生面积219.4 hm2,桉树叶斑病发生面积133.33 hm2,油桐尺蠖发生面积650.4 hm2。贺州市采取了以针对性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波尔多液、有机磷、石硫合剂、多菌灵、托布津等化学药剂,同时配合清理林区病死、枯死林木1 500余株,释放35.1万只花绒寄甲等,有效控制了林区病虫害的扩散。

2)在资源保护方面,贺州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林业发展目标,以重视植树造林、森林抚育、强调生态补充、森林防火等为主要保护措施。2018—2022年,贺州市共新增补植面积60 248 hm2,森林抚育面积58 000 hm2,森林火灾发生率均达到绩效目标低于0.8‰的要求,为濒危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 存在的不足

2.1 林木病蟲害防治存在的不足

1)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不到位。贺州市林区主要通过林区的公示板宣传病虫害防治技术,但大部分林农不会仔细阅读公示板上张贴的具体内容,导致大部分林农无法及时获知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而造成林业病虫害防治不到位[1]。2)防控措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缺少调查预警预报机制,导致林区工作人员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出现在发现明显的病虫害后才进行防治的情况,且无法在病虫害源头对其进行针对性、预见性遏制。如贺州市八步区在松材线虫病已导致100余棵松木处于病态情况下才执行常规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导致防治难度加大的同时防控效果也极不理想。3)侧重采取化学防治法,不利于林区整体的生态稳定。为抑制病虫害蔓延,贺州市多采用化学防治法,如大量使用波尔多液、有机磷、石硫合剂、多菌灵、托布津等化学药剂,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导致1万余只投放的花绒寄甲等有益生物死亡,且降低了林区的空气质量。同时,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提高了病虫害的抗药性,为后续的治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2.2 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不足

1)未充分落实林长制。林长制的落实有利于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监管[2]。但贺州市八步区林长制处于发展建设的初级阶段,部分林长未充分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导致林长制执行难度大、工作效率低下。2)专业人才匮乏。因林区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较差等因素,极少有年轻的专业人员愿意主动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导致现有人才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知识迭代更新速度慢,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对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利用率较低,工作效率低。同时,当前贺州市八步区护林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且当地未对现有护林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导致林业资源管护工作滞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3)林农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足,存在乱砍滥伐问题。4)联合执法效果不理想。执法部门、督查部门及巡林部门均是森林保护工作的实施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未形成高效的沟通共享机制,配合度差[3]。各责任主体之间未建立责任体系,导致一些森林保护措施未能得到高效执行,生态防护及修复工作存在滞后性。

3 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深入宣传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林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贺州市八步区积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开展下乡服务,通过会场培训、现场教学、发放营造林政策宣传单(共发放宣传单5 000余份)、拉条幅、设置咨询台、绘制活动板报等形式,为病虫害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定期组织护林员、科技工作人员等落实技术下乡服务,向林农传递林木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技术和林业惠民政策。大力推广绿僵菌、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防治病虫害的生物药剂,确保林农掌握更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4]。

3.2 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林区巡查监测

1)贺州市八步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病虫害的高效防治。在林区范围内积极开展病虫害普查工作,例如,在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利用流动式疫木粉碎机处理疫木,对入场的林木进行逐一检疫,实现病虫害源头防控。同时,林区通过林木病虫害普查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具有集中性,林间温湿度不合理、抚育措施不合理是诱发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为此,在后续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运用无人机、3S技术(GIS、GPS、RS)建立预警机制,完善林木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5]。运用人工智能系统、虫情测报灯、苗情与灾情摄像机、预警预报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实现林区测点的全覆盖。实现了林木资源的远程监控,为林区管理提供自动化、智能化决策,提高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2)贺州市八步区设置巡查路线42条,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LY/T 2516—2015),在2022年对松材线虫病、桉树青枯病、桉树叶斑病、桉树溃疡病、松褐天牛、萧氏松茎象、桉大扁蛾、油桐尺蠖、马尾松毛虫及薇甘菊等10种林业有害生物开展全面的灾情监测调查。2次巡查监测时间间隔在30 d 以内,监测面积136.15万hm2,巡查覆盖率85%以上,有效提高了林业病虫害发现及预防的及时性,降低了病虫草害蔓延的可能性。

3.3 充分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贺州市八步区充分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林区病虫害防控的生态性。

1)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即利用物种间的食物链关系,及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原理,以趋利避害为根本目的。贺州市八步区所采取的林木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两大类:①针对病害,使用白僵菌、昆虫类病毒、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治理,合理确定防治试剂的浓度、密度和类型;②针对虫害,培养灰喜鹊、赤眼蜂、七星瓢虫、大山雀、青蛙等益虫、益鸟,利用生物群落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进行防治[6]。贺州市八步区在林区的适合位置搭建了500余个人工鸟巢,并在林区范围内拉设“保护益虫益鸟,强化生态防治”的宣传条幅,强化益虫、益鸟保护工作的宣传,利用益虫、益鸟减少病虫害数量。

2)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即利用病虫害的自然属性,通过物理手段破坏其生存环境,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物理防治可应用于育苗、造林、栽培、成林階段。①在林木育苗阶段,贺州市八步区选择透水性、透气性良好的肥沃黑土地作为育苗地,育苗时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以减少土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②在造林阶段,于合适位置安装灭虫灯,采取超声波等无害化技术对害虫进行捕杀,有效控制害虫繁衍。③在栽培阶段,调整林木间距,控制高大乔木间的间距在3~5 m,以保障林间的通风性和透气性。同时,及时清除被病虫害侵蚀的枯枝、病枝,避免病虫害扩散。

通过使用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措施,贺州市八步区化学药剂使用量降低50%以上,有利于林业病虫害生态化治理目标的实现。

4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4.1 充分落实林长制,为森林资源保护赋能

1)随着林业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2021年贺州市八步区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打造智慧林长制平台,通过一体化监管平台实现“远程管理、公众监督、移动巡林”,全面覆盖森林资源,推进落实森林资源监管职责。同年,八步区积极采取林木采伐放管服举措,由乡镇部门负责林木采伐证的下发并于9月实现全区乡镇的全覆盖,使林农办理采伐证困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有效控制了违法采伐现象。2)自实施林长制以来,八步区林长坚持开展常态化巡林,以“只能增绿、不能减绿”为根本要求,明确林长工作职责,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同时推进护林员体制机制创新,强调林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施“一长三员”管理体系,以林业惠民、生态林业建设为核心,推进林业产业改革创新[7]。在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级林长通过发放宣传单、挂设宣传条幅、微信平台推送等形式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护的宣传。

4.2 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从业人员培训

1)贺州市在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根据林区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定各部门间的工作职责,保证责任到人,约束具体工作的落实。如明确森林资源植树造林、病虫害防治、安全管理、林区防火等模块的责任人,同时基于框架式组织结构建立主体部门,对下属部门的工作起到监管作用。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林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潜能,为林业资源的保护发展提供助力。

2)森林资源保护要求林业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责任意识、工作实践及应急处理能力。林业从业人员缺少责任心或能力不足极易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现差错或漏洞,为森林资源保护留下隐患。因此,要高度重视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定期从安全防护知识、专业技能、应急处理等方面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从而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及管理责任感,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效果。

4.3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林农资源保护意识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贺州市可通过互联网媒体等路径深入宣传森林保护工作内容及病虫害绿色防治观念,引导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发挥民众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主体作用[8]。同时,将林区分割成小片区,有计划地引导当地企业或林户承包林地,以充分调动民众主动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深入落实森林保护措施,规范森林资源使用,同时可通过林地承包解决林区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拓宽森林资源宣传保护渠道,推进林业产业与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4.4 坚持联合执法,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联合贺州市森林公安局、区林业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联合督查小组,开展森林资源破坏行为的统防统治。对野外火源及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管控,对护林员巡林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并强化森林防火宣传,弥补森林资源保护及监测中的短板和弱项,解决林区联合执法存在的职能交叉、共享不畅、权责脱节等问题[9]。同时,建立联合督查小组可实现执法部门协同共治,推行联合执法,可有效管控野外火源,降低火灾发生率,全面遏制林区乱砍滥伐现象,从而推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4.5 以人为本,突破创新保护措施

广西滑水冲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滑水冲保护区)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始建于1982年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东部。滑水冲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黄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伯乐树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滑水冲保护区建立前保护区范围内已有社区居民点和人工林,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滑水冲保护区林地全面禁伐,但滑水冲保护区处在广西杉木主要产区,当地居民长期以经营杉木为主要的收入来源,社区内山多地少,集体林地成为居民难以替代的生产资料,为此,当地居民曾多次到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上访,且盗砍滥伐现象时常发生,社区矛盾已十分尖锐。为推进贺州市生态文明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探索解决滑水冲保护区历史遗留问题,在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让滑水冲保护区社区的居民享受改革和发展的红利。2017年以来,贺州市八步区持续开展滑水冲保护区人工林赎买工作,赎买试点工作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各级部门的肯定及大力支持,2021年、2022年均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专项经费200万元。截至2022年7月,八步区已完成人工林赎买2期,累计投入资金824.091万元,赎买林木68.87 hm2,活立木材积1.38万m3,累计受益居民106户540多人。目前第3期工作正在开展,本期预计赎买经费200万元,受益15户约100人。通过人工林赎买政策,滑水冲保护区内的违法案件数量明显下降,对比自治區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发现,滑水冲保护区监测点逐年减少,从2017年163个、2018年38个、2019年13个、2020年10个到2021年0个。保护区内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居民受益后均积极主动配合滑水冲保护区开展保护工作,踊跃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已累计140个林农自愿签订生态公益林管护合同(60份合同),涉及面积超1 133.33 hm2,创造了“社会得绿、林农得利”的双赢局面。

5 结语

贺州市是林业大市,林业产业是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贺州市八步区为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高度重视林木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本文结合林业产业发展背景,提出多措并举的病虫害防治与森林资源保护优化措施,以打造美丽贺州、生态贺州,推进贺州市林业产业向着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培育、湿地保护与修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现代林业产业聚集发展等更高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磊.基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林木培育技术在河南省国有鲁山林场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2,16(22):96-99.

[2] 刘薇.新时期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突围路径分析[J].新农业,2022(13):35-36.

[3] 高敬红,赵晓莉,汪化刚.林木病虫害防治面临的挑战及优化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6):87-89.

[4] 马晓利.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大科技,2020(40):166-167.

[5] 张培军.营林生产中影响林木生长的病虫害[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4):135-137.

[6] 高亚军,王圳,黄建庭,等.云台山特色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11):183-187.

[7] 郝校飞.森林资源保护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探究[J].区域治理,2022(26):71-74.

[8] 许红霞.湖北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考和建议[J].湖北林业科技,2021,50(6):59-61.

[9] 张宇,刘洪坤.森林工作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检疫探讨[J].农家科技,2021(9):79-80.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3-04-19

作者简介:温美君(1988—),女,广西贺州人,硕士,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营造林技术、森林资源保护、村屯绿化、种苗管理等。E-mail:993207510@qq.com。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林木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大姚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情况研究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