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诗风与诗法
2023-08-01蒋昕宇
摘要:黄庭坚《登快阁》一诗在情感意蕴、风格技巧、章法结构等方面都颇值得深入探讨。该诗曲折表现了诗人一次登览而产生的“快感”体验;风格上既有对峭拔生新效果的追求,亦能呈现意境阔大、韵致高远的整体风貌;诗人在精熟七言律诗章法结构的基础上,融入歌行体淋漓酣畅的表达特点,彰显了个人超然不群的胸襟怀抱。从诗意、诗风与诗法等维度梳理、归纳与提炼古代诗歌学习经验,可作为开展古诗专题研习活动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登快阁》;黄庭坚;快感;山谷诗风;律诗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的古诗词诵读栏目选录了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名作《登快阁》,该诗作于黄庭坚在太和令任上,诗人面对民生困顿、政务繁冗而有志难伸,在开朗空阔的黄昏时刻登临快阁览胜,表现出忘怀得失的快意并心生归隐之思。全诗如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该诗历来被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在诗歌史上影响很大,但进入中学教材尚是首次。教材的诵读提示对诗歌情感线索、意境营造、艺术特色做了全面说明,还引述了古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的评论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加以体会。该评论出自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原文为:
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姚先生云:“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愚谓小谢《冬日晚郡事隙》等篇,山谷所全本,可悟为诗之理。[1]451
该评论对诗歌的情感意蕴、审美风格和章法结构等方面都有精到认识。深入理解和把握其中内涵并用以指导学生自主诵读,有利于落实选择性必修课程所提出的“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2]34的要求,也可为该学段古诗专题研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
一、诗意:“快感”的曲折表达
方东树认为黄诗的创作动机与情感内涵来源于南朝齐谢朓所作的五言诗《冬日晚郡事隙》,全诗为:
案牍时闲暇,偶坐观卉木。飒飒满池荷,翛翛荫窗竹。檐隙自周流,房栊闲且肃。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已惕慕归心,复伤千里目。风霜旦夕甚,蕙草无芬馥。云谁美笙簧,孰是厌薖轴?愿言税逸驾,临潭饵秋菊。
该诗首八句写诗人冬日劳于公务后登览宣城,通过坐观、行视两重行为动作,采用远近、视听、俯仰多重视角表现所见萧瑟空阔的冬日景象。后八句则言诗人望乡思归和渴望摆脱官场、隐居求长生的复杂感情,特别运用了《诗经》中表现燕享之礼的“吹笙鼓簧”、《风俗通义》中隐居长生之地“菊潭水”的典故,强调他不慕宴享荣华之礼仪,决意停车解驾回归诗意人生正途的愿望。黄、谢二诗皆是诗人暂时摆脱“案牍之劳形”后登临远眺求得心情舒畅的情感流露,采用多重视角描摹所见景象和用典以明志的手法也较为一致,方东树之论确有见地。
但黄诗并非檃栝或因袭谢诗,而是在表情达意方面着力突出“快感”,并呈现出委婉曲折的情感脉络。《说文解字》曰:“快,喜也。从心夬声。”[3]502《释名》解释道:“夬,决也,有所破坏决裂也。”[4]57指向情感际遇有所突破而产生的欣喜状态。现代美学所指的“快感”(sense of pleasure)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感受,专指“审美活动中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快适、愉悦和满足的感觉。”[5]113诗人黄庭坚逃离公务烦扰而登临快阁,面对无边落木延伸铺展到空阔辽远的天际、澄澈明净江水映衬着清幽皎洁的月色,求得了身躯暂时的舒展、心灵片刻的宁静,在感慨知音难觅后决意归隐江湖、再无俗念牵挂,用诗歌表现了人生快感。
“快感”的审美感受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多有表现。如《瀛奎律髓》选录了陈师道一首表现登临快意的五言律诗《登快哉亭》,诗云: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全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快哉亭所见的江泉流淌、夕阳隐没、暮霭升腾、飞鸟横空、云朵流动等动态环境,一日内黄昏时光的短促,自然中万物运动的变化,尾联直抒自己兴犹未尽、依依不舍之情。两诗都在表现“快感”,但呈现形态有很大差异。陈诗着力凸显外物与时光之快,黄诗则重在写内心情感之快。“黄庭坚诗是以快写不快,以一时之快写长久之不快,以登临之快发泄胸中淤积之不快,最后表達对挣脱世网追求快意人生的向往。陈师道诗则写快中闲静,以静心观物,心不逐物,不与物竞,外物一任其快,我心依然闲静,最后却写出在世俗中、面对俗事之促迫难守闲静(不得已只能快)的无奈。”[6]又如李白《早发白帝城》“笔势迅如下峡”[7]1074,突出船行之迅疾和心情之快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汇集为诗人“生平第一首快诗”[8]628。孟郊《登科后》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出苦读多年后一朝得中的欢畅之感。黄、陈二诗对“快感”的表达不同于前引诗文中的一气贯注、痛快淋漓,更有对人事的多重关注与思考,呈现出曲折的情感变化,是另一种更具张力的“快感”审美类型。
二、诗风:“山谷习气”之内涵
黄庭坚是北宋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诗歌创作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从章法句法、用典使事、用语韵律等方面打造峭拔生新的效果。纪昀评《登快阁》一诗云:“起句山谷习气,后六句意境殊阔”[9]39,指出该诗首联具有黄庭坚诗歌的典型特点,后六句又别有意境阔大、韵致高远的风貌。
前人对“山谷习气”大致含义的认识主要聚焦于频繁用典使事,故意颠倒语序以追求奇崛和化用前人诗句等方面。《登快阁》的首句借用《晋书·傅咸传》中所记,杨济曾与傅咸书云:“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自嘲自己为“痴儿”整日忙于公事,当公事办结后方能别有闲情登临游赏,显出诗人挣脱了为尘世俗务所羁绊的外在身份,倾听自己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呼唤,为后文抒发“快感”扫清障碍。次句“快阁东西倚晚晴”涵盖了诗人登临高阁纵情远眺的过程,“晚晴”二字也是对高阁所见景象的高度概括。若细究该句的表述,可有两种不同理解。其一,认为诗人有意省略了表现登临过程的一段动作,直接表现登阁后置身傍晚晴天的氛围,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倚”是古诗中常见的行为动作,其后可接受事宾语,多指倚靠在某建筑部件。如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亦可模糊为建筑物整体,如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本诗中的“倚”字后接中性宾语,指诗人置身的时空状态和整体氛围。其二,认为该句语序颠倒,即理解为诗人在“晚晴”中登楼而四处闲望。此诗的“倚”动作应是“徙倚”,即徘徊逡巡,来回地走。如《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等等。在首联中,诗人虽在字句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并没有造成诗意表达的障碍和龃龉,反而使诗歌语句更加凝练而耐人咀嚼。
诗歌的颔联化用前人诗句的痕迹十分明显,如杜甫《天河》:“常时任显晦,秋至晨分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查慎行评“三、四句极似杜家气象”,确有语句所本。而后,诗人频繁用典以明志,用《吕氏春秋·本味》中的伯牙绝弦和《晋书·阮籍传》中“青眼有加”的典故表现知音难觅的孤寂,最终在结句使用《列子·黄帝》中与白鸥订盟的故事表现归隐之志。
全诗虽然频繁用典和化用前人语,诗句语序也值得考究,但能做到“以故为新”,使形式与手法为表现情感服务。诗人的叙事和情感脉络十分鲜明,所见所感也得到了较为明晰的呈现,具有宏阔的视野和清淡的风格。因此,《登快阁》既有黄庭坚诗歌生新奇峭的特点,又有盛唐诗风浑融高旷的整体风格。
三、诗法:律诗的章法与风格
《登快阁》是一首七言律诗,不论从外在的固定字句数、严格押韵、讲求平仄、要求对仗,还是内在的章法结构各方面都严格符合律诗的体裁要求。方东树在评诗时引述姚鼐“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的观点,是对该诗以律诗体裁呈现歌行风格的精到概括。对这一评价的准确理解,需要明晰律诗的章法结构和李白歌行的艺术风格。
“起承转合”是对律诗章法结构问题最为普遍的认识,概括了律诗四联应具备的结构功能。清人冒春荣曾解释道:“起联道破题意,次联承其意,第三联用开笔,结句收转,与起联相应,以成章法。”[10]1571古人以起承转合论律诗可分解为三个要素:“其一,将诗歌分为四部分;其二,强调各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其三,重视各部分与诗题(诗意)的关系。”[11]以此考察黄诗,可见其章法井然有序。首联破题,指明诗人登临快阁时的心境及过程中的时空环境,句末“晚晴”二字分别照应次联的对句和出句;颔联描绘的秋日广阔视野和江上月光明亮则分别细说天空之“晴”和时候之“晚”;颈联从美好的自然光景转换到个人情绪的抒写,诉出自己因知音难觅而导致心情不“快”;尾联收束所见与所感,表明个人心志——以归隐方式寻求长久的心灵之“快”。
黄诗严守律诗井然有序的章法结构,也充分表现淋漓畅快的情感,这主要得益于融入歌行的表达特点。古人作诗、论诗时所谓的“歌行”多泛指七言古诗,明人徐师曾《诗体明辨》对指出:“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12]104指出歌行体裁没有严格的对仗、格律、篇幅方面的限制,具有音声舒缓、章法流畅、情感纵横驰骋的特点,因而古人多认为歌行体很便于诗人情感的透彻抒发,是最能体现诗人个性的一种诗歌体裁。正如胡应麟《诗薮》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唯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13]52
李白诗歌创作以清新飘逸著称,正所谓“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14]1005。而细察李诗不同体裁的情感表达又有各自的特点,其中“七言歌行,实多快心”“本乎豪放”[15]196尤為人称道。其中古题乐府多抒写个人真实感受,做到叙事、抒情、描写相结合。如《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李白创作的非乐府歌行在内容表现上更加自由,尽情显示了个人的丰富经历与人生感慨。如《上李邕》《梦游天姥吟留别》《把酒问月》《金陵酒肆留别》等。
在《登快阁》一诗中,诗人黄庭坚先后表现出抛却公务烦扰、倾心登高远望的淋漓痛快,眼见空阔高远、明净澄澈的天地之景而快然自足,顿生知音难觅、孑然独立的怏怏不快,最终决意归隐江湖、与天地自然为友的决绝爽快。情感毫无掩饰和遮拦,“一气盘旋而下,而中间抑扬顿挫又极浏亮”[16]99,全面记录了个人登临远眺后情绪意念的波动。在律诗严格整饬的外在形式和章法结构要求中,诗人以连贯的情感意脉一气呵成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表现出傲兀超俗的襟怀。
综上所论,黄庭坚《登快阁》一诗在诗意、诗风与诗法等方面皆有可深入探讨之处:曲折表现了诗人的“快感”体验;风格上既有对峭拔生新效果的追求,亦能呈现意境阔大、韵致高远的整体风貌;诗人在精熟七言律诗章法结构的基础上,融入歌行体淋漓酣畅的表达特点,彰显了个人超然不群的胸襟怀抱。以上对该诗三个考察视角也可迁移运用到高中选择性必修阶段的古诗专题研讨活动中,即从情感意蕴、风格技巧、章法结构等三方面着手,梳理已学习过的古诗佳作,归纳提炼其中的经验和原理,将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艺术的深入理解。
参考文献:
[1]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许慎.说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刘熙.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朱立元.美学大辞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6]査洪德.古代诗歌之格法与妙趣[N].光明日报.2022-06-13.
[7]陈伯海.唐诗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8]浦起龙.读杜心解[M].北京:中华书局,1961.
[9]方回.瀛奎律髓汇评[M].李庆甲,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0]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富寿荪,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1]吴正岚.宋代诗歌章法理论与“起承转合”的形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12]吴讷,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3]胡应麟.诗薮[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
[14]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5]许学夷.诗源辩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16]潘伯鹰.黄庭坚诗选[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作者:蒋昕宇,人民教育出版社博士后)
[责编:张应中;校对: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