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管理学派”的责任与建设方向

2023-08-01吴照云

上海管理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派管理学学者

编者按: 2023年4月15日,在太仓顺利举行的“中国管理50人”2023年春季论坛上,江西财经大学的吴照云教授在闭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管理学派的责任与建设方向”的演讲。吴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管理学派曾经走过的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个管理学派未来改进的方向,号召管理学者投身于建设中国管理学派,做负责任的研究。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演讲,有删节。

中图分类号: C 93 文献标志码: A

0 前言

记得在2021年“中国管理50人”论坛的闭门会议上,我简要谈了谈中国管理学派存在的必然性、合法性与合理性,今年基于本次会议的主题——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我想在2021年的基础上继续谈谈中国管理学派“曾经走过的路、它又该走向何方”这一问题。

1 “中国管理学派”走过的路

首先,我想再次重复一下“什么是中国管理学派”。根据《辞海》对“学派”的解释来说,“中国管理学派”就是由中国管理学者立足管理实践、发现管理规律所归纳形成的研究成果,旨在提升理论的解释力与指导性,其中扎根中国情境是前提,师承、地域和职能是保障,贯穿古今、融汇中西、创新范式是目标。

一个学派的源起、发展与建设是一群人共同的成就,中国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企业、杂志社、高校与学者持续进行有责任心的探索。那么,我们中国管理学派现在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呢?回顾以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做总结。管理学作为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致用性学科,企业界一直是为其贡献理论素材的土壤。幸运的是,我们中国有一批负责任的企业、企业家和从业者,他们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实踐经验与心得体会或总结成册公开出版,或面向公众发表讲话,为中国管理学派提供了大量研究素材,如表1所示。

二是期刊设专栏。目前围绕传统文化与中国范式的管理研究并非主流,这或多或少影响了中国管理理论的产出与传播,但不少期刊通过设置专栏与专题研讨的形式正逐步扩大影响,例如《管理世界》就“学者的初心与使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管理学体系”等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并结集出版。

三是高校设机构。自复旦大学1999年设立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以来,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相继设立研究中心,很多高校更是将“东方管理”“中国管理思想”设置为硕博研究方向并开设专题课程走入课堂。

四是学者出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管理学派扎根实践前沿与传统文化,产出了颇多重量级成果。根据中国学术主体性,我认为可以将中国管理学派的研究内容划分为四方面:一是扎根中国实践的中国管理情境,侧重地理位置上中国企业日益涌现的新实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二是立足传统文化的中国管理元素,不仅用管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也用中国传统文化视角重新审视管理学;三是凝练中国价值的中国管理构念,根据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和合、阴阳、道、善、水等哲学意象炼出能反映传统文化与哲学特征的管理学构念;四是形成中国理论的中国管理范式,在理论框架、结构设计与研究方法中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底层逻辑与价值取向。部分中国管理学派代表性成果如表2所示。

知道了已经走过的路,那么我们未来要走向何方呢?借用王方华老师的话说,我们中国管理学派要扎企业之“根”、融文化之“魂”、牢管理之“基”、立模式之“形”、传中国之“体”,可谓是高屋建瓴。而具体要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是“传统文化”的转化问题,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下文脉从未中断,历朝历代、各门各派均留下诸多修身治国的管理智慧,这些跨越时空的中国智慧,就是中国管理学派赖以存续和发展的资本。

第二是实践观察问题,要坚持古代思想、近代经验与当代实践“三位一体”的管理观察,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实践基础。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不但有古代的历史传统,还有革命时期的红色经验,更有5G时代的创新引领,从而需要我们管理学者系统整合在各个阶段的研究中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

第三是概念表述问题,要坚持“中文文法”的概念阐述,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概念基础。一方面,不能仅执着于用中文准确表达英语概念,也要重视用英语准确表达中文概念;另一方面,以致用为导向的管理学面向公众应避免用众所不知的语言去讲述众所周知的道理,让公众读来不以为雅、学者读来不以为俗。

第四是价值取向问题,要坚持“人道与天道统一”的至善之道,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价值选择。中国管理如果脱离了“人性向善、万物共生”的文化深层结构与管理价值取向,盲目地突出文化与实战中的权谋与技巧,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兵战思维引爆商战,无疑是陷入了潜规则乃至厚黑学的误区。

第五是研究方法问题,要坚持“经学考据”的研究方法,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独特方法。传统教育中考据、训诂等研究方法,留下了校、注、集、解、疏等多样文本。这些文本能够为扎根编码与案例开发等质性研究提供完整证据链与数据库,有助于找到超越时空仍然行之有效的管理智慧及其背后的底层逻辑。

第六是落地问题,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这是中国管理学派的落地策略。一是需要设立专业研究机构,建议各级政府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智库,在各级研究所成立相关研究领导小组;二是修改科研评价体系,避免让中国管理思想研究成为青年学者避之不及的“冷板凳”乃至“冷门绝学”, 用生力保证活力、用质量保证数量、用深度保证高度,最终将成果写入高校培养方案、编入管理理论教材、嵌入管理咨询培训、融入企业制度与文化。

2 结语

讲了这么多,我认为管理学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讲好中国的管理故事,贡献中国管理学的智慧,建设中国管理学派。2023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奋起之年,让我们管理学者坚持问题导向,以多学科知识储备的融合做负责任的研究,投身于中国管理学派建设与人类重大难题化解。我相信,我们的目标正在实现,我们的目标必将实现!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学派管理学学者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浅谈管理学
学者介绍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