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
2023-08-01姬硕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姬硕 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水利工程是关乎民生的基础建设,必须与当地的人文、地形地貌、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实地调查河道与河流,结合调查结果规划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方案,选择科学、合理的导流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安全与质量。近年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导流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施工技术。具体实践中,应结合施工现场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导流方式。
1.导流施工技术简介
1.1 明渠导流施工
明渠导流技术首先需要在基坑上游或下游设置一个围堰,通过修建围堰的方式起到导流作用,比如在河岸或者海滩上修建水道;在地形较宽的区域修建渠道等,通过这些方式让水流下泄。施工人员可以在综合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导流需求的基础上设置明渠,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明渠导流的轴线,优化明渠及出口与高程等重要指标。比如明渠的进口需要设置在水利工程河道的上游,出口设置在下游,上下游的水流相互连接,以达到疏导水流的目的。明渠与河道的交角不超过30°,在不影响工程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明渠长度,减少施工量。明渠疏导施工通常应用于河床较窄、河岸较宽的区域,能够很好地处理较大的水流量,保障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安全。
1.2 隧洞导流施工
通过在河流岸边修建隧道来实现导流效果,隧洞导流通常用于地形复杂、地势不利于施工的区域,通过导流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对河水造成的污染,避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隧洞导流技术对土地、岩石的要求较高,施工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水流量较大的区域。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隧洞出口与入口的直径,避免孔径太小而被泥沙堵塞,如有必要,还应清理和疏导隧洞,保证隧洞能够有效发挥导流效果。
1.3 分段围堰导流施工
通过修建围堰的方式保护河床,此技术尽管施工成本较低,但施工周期较长,涉及的施工要素较多,施工量大,需要全面做好施工管理,妥善安排施工内容。施工的地理位置不同,分段围堰导流方式也存在各种差异,比如泄洪口的设计、孔径大小等,需要相关方协调讨论后确定[1]。第一阶段的围堰施工需要在枯水期内完成,以降低河水涨潮引起的风险;第二阶段的施工需要实现横向与纵向围堰的相互结合,合理设置运输路线,提高施工质量。
2.导流施工水力分析
本文通过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导流施工水力特点。首先模拟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数值;其次是模拟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水力数值。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施工数值,在导流施工的洞口上施加并释放荷载,每次荷载完成一个循环,便代表一个施工步骤,因此在数值模拟过程中不可一次性完成所有荷载的施加。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施工数值模拟,通过相关系数控制荷载的施加与释放。通过设置目标函数A,可得到公式:
α:各个导流施工的步增量;
δ:当前模拟的导流施工荷载的释放系数;
F:导流施工洞口水力的等效结点力。
利用公式(1),可以对水利工程的导流施工数值进行模拟分析,并结合导流施工洞口的水力数值模拟施工过程,考虑等效替换导流施工洞口水力的方法,完成混凝土和水力的强度等效替换,把导流施工水力模拟转换成等抗压强度的混凝土力学模拟,以降低数值模拟难度。有限元分析表达式为:
E:折算后混凝土弹性模量;
g:导流施工水力的最大应力;
s:导流施工横截面积;
q:混凝土弹性模量;
v:导流施工材料的屈服强度。
通过公式(2)可以模拟导流施工水力数值,分析导流施工水力,为导流施工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要想合理控制水利工程的导流施工,不仅要分析水力,更要确定导流能力。因为水利工程的导流能力是导流施工技术的核心,并直接决定导流施工水平。不同状态下,水利工程的导流能力也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可体现在自由出流、过度出流、淹没出流三方面,其表达公式为:
m:自由出流的流量系数;
p:上游水深;
B:下游水深;
ψ: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
H:泄洪洞底的高程;
hs:从隧洞进口的断面底部算起的上游水头。
根据公式(3)计算出水流工程的导流能力后,为后续导流施工的进出口高程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3.导流施工内容
要想从施工位置把水流向下游引导,必须采用导流施工技术,从而为水利工程创造干燥的施工环境,加快施工进度。本质上,导流施工技术的根本作用是对水流进行控制和引导,包括截流、下闸蓄水、基坑排水几个环节。
导流施工技术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水位较低区域的施工建设能够顺利开展而设置的围堰,从而实现对基坑的保护效果,把水引导到设计好的方向[2]。全段围堰与分段围堰是两种常用的导流方式,设计导流方案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充分结合工程的安全过度汛期、施工工期、质量要求等。在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阶段,细致的部署工作,充分考量以下内容:①了解施工现场周边河流的位置、水文特点;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与气候特征等。②施工之前,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导流施工的时间,计算导流流量。记录导流生效的时间,总结、对比多种导流施工方式与效果,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实用性最强的一种导流方式。③规划导流经过的区域,设计导流顺序并保证其科学性,制定施工方案,用以指导导流建筑的封堵和围堰的拆卸。④制定河流汛期基坑的排水措施,结合水利工程的具体特点选择导流施工技术,为施工质量保驾护航。
结合当地的水文特点、地形特点确定导流方式。水文方面,应详细了解水位、枯水期、水流量、汛期等信息。过水围堰适用于水位变化明显的情况;涵管导流则适合水流量较小的情况或者枯水期。地形方面,需要了解河床的宽度和走向,根据这两点合理选择河床外导流或者分段导流方式,如果河床较窄,可采用明渠导流。中后期导流可分为蓄水阶段和临时挡水度汛两个阶段,然而,在坝体高度超出围堰高度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导流设施堵塞,这是临时挡水度汛阶段。如果坝体高度未超出围堰高度,在完成永久的泄洪设施后,就进入蓄水阶段。常用的度汛措施有过水度汛与土坝度汛两种,施工中尽量保证坝体的高度能够高于拦洪高度,以起到阻挡水流度汛的效果。
4.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4.1 明渠导流施工技术
此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但更多的是用在河面较窄、河床较深的地段。因为这种环境下并不适合采用分批导流方式,而明渠导流施工便能很好的解决河面窄、河床深区域的施工问题,充分保障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明渠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满足几个条件:①施工河床区域存在台地、古河道、垭口等增加施工难度的设施;②因气候、温度等客观因素,作为通航节点的河床结冰;③河流量大、地质条件差,无法采用水下挖隧道导流的方式;④施工工期紧迫,必须在工期内完成水流工程建设。
导流的主轴线、明渠的高程以及进出口所处的位置等因素,与明渠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明渠可修建在滩地或者山坡等区域。①主轴线:在古河道、垭口等区域修建明渠,能够有效减少水流量,降低引流难度。设计明渠主轴线时,应保证明渠中的水流通畅,尽量缩短明渠长度,在满足导流要求的基础上减少工程量,节约施工成本。将主轴线长度控制在50~100m,基本能够抵抗住水流冲击。②高程进出口位置:需要不对河流原本的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要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明渠的两端不会回流,淤泥不会堆积在出入口的位置,不会影响水流走向。
4.2 隧洞导流施工技术
隧洞导流适用于河流量较小、地形复杂、河面较窄的区域。首先,施工之前应该设计好隧洞的主轴线,并以主轴线为基准,保证后续施工有条不紊的开展。其次,根据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手册计算主轴线,在周主线的拐角位置,计算水流的流速、水流量,得出水流惯性,最终确定主轴线的曲率与长度,保证主轴线设计的科学性,提高隧洞施工质量。再次,隧洞之间需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因隧洞过于靠近、相互导通,影响河水导流。围岩厚度也需要达到设计要求,充分保障隧洞性能。最后,隧洞入口与出口的水流应保持通畅,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坡度大小,保证实际应用中不存在反向坡度现象,避免反坡水流严重冲刷隧洞,缩短隧洞的使用寿命。
在水利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点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应全面勘察施工现场,了解施工条件,合理设计隧洞导流技术。隧洞导流的施工成本较高,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只有在地形特点无法使用其他导流施工技术时,再考虑隧洞导流。实践中,施工人员需要在河床区域顺利通入水源的情况下进行隧洞引水,以免发生意外状况,提高施工质量。隧洞分流的设计应该详细,在施工刚刚开始的阶段,就应该设置好隧洞内部的分流轴线,根据规范要求确定隧洞长度和面向角度,保证可以充分发挥出隧洞功能。合理把握围岩厚度与间距,使围岩的受力符合施工要求。
导流隧洞的开挖与支护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4.3 分段围堰施工技术
分段围堰施工指的是在河床施工区域修建若干基坑,分阶段的实现导流功能。在河床宽、施工量大、水流量大的区域应用分段围堰施工,能够充分满足水利工程对河道通航的需求,此技术常用的导流方式有底孔导流、梳齿导流、束窄河床导流等。分段围堰施工的关键在于根据水利工程的导流要求,提前修建好泄水设施,备好导流的缺口与底孔,以免对径流路线产生影响[3]。
施工人员在应用分段围堰技术时,还应计算出各个区域的最大流速,比如,采用“束窄河床”施工工艺,围堰转角部位的水流速度就会加快,围堰底部受到严重冲刷。因此需要提前计算出分段围堰各个施工区域的最大流速:
V0:河床上游水流行进速度;
hv0:行进流速水头;
Zo:计入行进流速的水头差;
αi:沿着纵向围堰不同部位产生的压力差。
分段围堰施工质量会直接对水利工程的导流效果产生影响,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1)施工前与当地水利部门充分沟通,将施工场地的水排放干净,清除淤泥和杂物,开挖基坑,根据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施工特点明确围堰位置。施工中河道的出水点、泵站的分布情况都会对围堰位置产生影响,位置明确后,应该在此处做好标识,根据主体结构确定围堰坡脚的施工地点,围堰坡脚和主体结构之间相距20m。
(2)参考上游和下游围堰的具体特点设计围堰修建方案,上游围堰的施工可就地取材,用施工区域的土壤来填筑,然后使用推土机进行整平和压实,修正围堰,将围堰各层的填筑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上游围堰修建完成后,抽净河道内的水,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游围堰的修筑。施工结束后开始导流,辅助水流工程的施工,合理控制水流的冲击力[4]。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流施工技术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工程量。为了保障导流施工的有序开展,施工前需要全面调查施工环境,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导流施工方式,确定施工周期与施工技术要点,做好人员管理与施工任务的安排;统一组织施工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树立安全施工理念,学习科学先进的导流施工技术,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