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航天动态

2023-08-01星辰

国际太空 2023年5期
关键词:航天太空观测

国内动态

我国首颗生态环境综合高光谱观测业务卫星投入使用

4月4日,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仪式举行,我国首颗具备业务化应用能力的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卫星正式交付。高光谱观测卫星由生态环境部作为牵头单位组织研制建设。该卫星于2021年9月7日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入轨后,圆满完成全部测试任务,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工程研制建设总要求。高光谱观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对于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效监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柱浓度和分布,服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对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埃及二号卫星开箱仪式在新开罗埃及航天城举行

近日,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的卫星开箱仪式在位于埃及新开罗的埃及航天城埃及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AITC)举行。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是中埃两国政府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对外援助项目管理模式的整星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承担项目全过程管理职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项目总承包任务。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双曲线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4月7日,双曲线一号固体商业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火箭按照预定程序安全顺利完成飞行,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火箭由民营航天公司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制。2019年7月25日,该型火箭首飞成功,但此后3次发射均失利。时隔3年有余,该型火箭终于复飞成功,此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火箭总体方案的正确性、积累火箭飞行数据。此次任务是双曲线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第5次飞行。

(来源:北京日报)

夸父一号探日卫星观测数据向国内外试开放

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准实时观测数据自4月12日起向国内外试开放。此次数据试开放的范围,包括自4月1日起的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的全部观测数据、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的部分观测数据、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的部分观测数据,以及它们此后的准实时观测数据。夸父一号于2022年10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半年的在轨调试,该卫星已经获得大约80TB的原始太阳观测数据。综合考虑卫星运行情况等,目前已经具备部分数据准实时对外试开放的条件。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巴将拓展月球与深空探测等领域合作

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于2023年4月12-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4月14日,两国发表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联合声明第33条提到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双方忆及1988年创立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取得的成就,重申愿强化和拓展两国在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方面的合作……双方还强调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巴双方持续深化航天领域的合作。联合声明同意加快推进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6星的研制和中巴航天合作大纲有关项目的实施,深化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5星的方案论证,拓展月球与深空探测等领域合作。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神舟十五号乘组圆满完成四次出舱任务

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截至目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在四次出舱活动期间,神舟十五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舱内舱外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长征四号乙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G星

4月16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风云三号G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风云三号G星是我国首颗低轨非太阳同步倾斜轨道气象专用星,也是我国首颗、国际上第三颗主动降水测量卫星。卫星配置了主动降水测量雷达、微波成像仪、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4台/套业务载荷,将填补国内降水三维立体层析探测数据空白。至此,我国已成功发射“两代四型”共20颗“风云”气象卫星。

(来源:中国航天报)

国际动态

太空安全联盟发布《太空运营可持续性最佳实践》指南

4月4日消息,太空安全联盟(SSC)发布了新版《太空运营可持续性最佳实践》指南文件,该文件为最大限度降低在轨碰撞风险,对旧版文件进行了重大修订。新版文件增加了用于协调太空物体机动的太空交通规则,把太空物体按操纵困难程度从高到低分为不可操纵、最低限度可操纵、可操纵、自动避碰和载人航天器五类,并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应由更易操控的太空物体进行机动避碰操作,而如果操纵难易程度相当,则需要进行特殊协调。此外,文件新增内容还包括呼吁避免主动产生空间碎片等。截至新版文件发布,已有包括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铱星公司(Iridium)、行星公司(Planet)在内的27个卫星运营商/国际组织同意并签署。

(来源:空间瞭望智库)

美国发布新版行星防御准备战略与行动计划

4月5日消息,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新版《近地天体危害和行星防御国家准备战略与行动计划》。该版战略在20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对2018年以来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评估,对行星防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并重点关注未来行星防御工作,提出了六大目标,包括:①增强近地天体探测、跟踪和表征能力;②改进近地天体建模、预测和信息集成;③研发近地天体侦察、偏转和干扰任务;④加强近地天体防御准备工作方面的国际合作;⑤加强并定期执行近地天体撞击应急程序和行动协议;⑥通过加强机构间合作改进美国对行星防御的管理。

(来源:空间瞭望智库)

搭载NASA污染监测载荷的国际通信卫星-40e成功发射

4月7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将一颗商业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40e(Intelsat-40e)送入地球静止轨道(GEO),星上搭载了NASA的一台对流层污染排放监测仪(TEMPO)。该仪器旨在测量美国大陆以及加拿大、墨西哥和部分加勒比地区的大气污染浓度。TEMPO是组成首个北半球空气污染专用监测网络的3台GEO仪器之一,将每小时获取北美大部分地区的观测图像。另外两台仪器分别是发射于2020年并运行至今的韩国地球静止环境监测光谱仪(GEMS)和欧洲航天局(ESA)将于2024年发射的哨兵-4(Sentinel-4)载荷。

(来源:空间瞭望智库)

欧洲成功发射“木星冰卫星探索者”

4月14日,欧洲航天局(ESA)的“木星冰卫星探索者”(JUICE)探测器搭乘阿里安-5(Ariane-5)运载火箭成功发射。JUICE任务将对木星及木星的3颗冰卫星——“木卫三”(Ganymede)、“木卫四”(Callisto)和“木卫二”(Europa)进行详尽观测,揭秘冰卫星的宜居性,探测木星系统的复杂环境,推进人类对外太阳系的探索。JUICE探测器将首次环绕“木卫三”运行,成为全球首个环绕月球以外行星卫星运行的航天器。探测器预计于2031年7月飞抵木星,之后将围绕木星飞行,在此期间完成“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的多次飞越,最终于2035年底撞击“木卫三”表面。

(来源:空间瞭望智库)

韩国公布有史以来最高金额年度航天预算案细节

4月16日消息,韩国近日公布了其2023年航天预算案细节,该总额为6.74亿美元的预算由韩国国会于2022年12月通过,较2022年增长19.5%,是韩国历史上最高金额的年度航天预算。其中,4.5亿美元将用于发展航天产业,尤其是民用卫星,包括韩国本土卫星导航系统;1.136亿美元将用于发展下一代运载火箭——韩国航天运载火箭-3(KSLV-3),该火箭具有近地轨道10t、太阳同步轨道7t、地球静止转移轨道3.7t、月球转移轨道1.8t的运载能力,将于2030年发射。韩国计划于2032年之前用KSLV-3火箭发射一个由韩国独立研制的无人月球着陆器;7310万美元将用于发展韩国太空防御能力,为韩国的太空防御战略服务。

(来源:空间瞭望智库)

首颗卫讯-3卫星发射成功

5月1日消息,美国首颗卫讯-3(ViaSat-3)超高通量通信卫星搭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重型”(Falcon Heavy)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此次发射采用全消耗模式,不回收。该卫星采用全电推进系统,质量约6.3t,通信容量达到1Tbit/s,设计寿命达15年以上。ViaSat-3卫星也是迄今为止单星通信容量最高的卫星,卫星定点后将为西半球的南北美洲提供通信服务。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ChinaAET)

猜你喜欢

航天太空观测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上太空,安个“家”
逐梦航天日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天测与测地VLBI 测地站周围地形观测遮掩的讨论
可观测宇宙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太空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