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国宝” 一眼饱览宋元古籍珍品

2023-07-31赵玉国

中国收藏 2023年7期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拓本宋元

赵玉国

第一站 上海博物馆

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古籍发展史上的黄金阶段。来上海的第一站,能在上海博物馆的首个古籍专题大展上能饱览如此之多的宋元古籍善本,此行可谓大开眼界、收获不小。

6 6 部宋元古籍善本、近半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不少都是博物馆“压箱底”的稀世珍本……在这场颇有人气的古籍大展上,除了能欣赏到许多举世稀见的国宝级珍品或孤本外,还有哪些值得细观的亮眼之处呢?

前不久,上海博物馆捧出重量级大展“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自开展以来在业内外广受好评,不论展品的珍稀程度、孤本善本的数量以及展品背后的收藏故事皆为人津津乐道。可以说,该展不仅为广大观众再现了宋元文化的繁荣,更是一次与历史名人对话的难得之机。

此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的首个馆藏宋元古籍大展,以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版本类型呈现馆藏珍本。上博所藏7件宋代写经,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画谱、曾是海上鉴藏巨擘吴湖帆镇宅之宝的南宋景定二年金华双桂堂刻本《梅花喜神谱》,被称为“海内孤本”的南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王文公文集》,以及2 0 03年曾引起巨大轰动的《淳化阁帖》“最善本”和由南宋皇家翻刻的《淳化阁帖》“修内司本”等均在展品之列,堪称阵容强大。

这些展品背后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上博近年来在古籍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收藏》杂志记者日前专访了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上海博物馆图书馆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陈才,从他的解读中,我们对这批古籍珍藏将有更深入的了解。

诸多藏品首次亮相

《中国收藏》:本次展品约半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上海博物馆拥有如此之多珍贵古籍善本,为什么到今年才首次推出宋元古籍大展?

陈才:首先是政策层面。2 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为新時代古籍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广大古籍工作者提供了新思路。而上海市政府和市文旅局也有关于推进古籍工作发展的相关指示,举办古籍展是上海博物馆落实中央、上海市政府和市文旅局相关精神的一项具体措施。

妙法莲华经(局部) 后秦 鸠摩罗什译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杜遇写本此本存卷五,经折装。首题、译者姓名、品题及正文中“佛”字用金粉书写,正文其余字及尾题用银粉书写。卷前佛画一则为说法图,一则为伎乐天图。中有朱笔书人名及藏文咒语。

其次是行业层面。近些年,一些公共图书馆开始举办古籍展,乃至加挂“典籍博物馆”的牌子,整个博物馆行业也开始有举办古籍展的举动或想法。而上海博物馆也有要办一场高质量古籍展览来回应行业的期待。

最后是从上博业务发展需求来考虑。上海博物馆在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业界公认的成绩,将学术研究转化成展览,服务更广大的市民朋友的时机比较成熟了。所以,我们结合上博馆藏实际,选择宋元时期的古籍版本举办了上博首个古籍专题展览。

《中国收藏》:展品中有哪些是首次亮相的?

陈才:本次展览中有很多藏品都是首次展出的,比如宋写本、宋刻本。元刻本中也只有《普宁藏》的《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等少量几部展出过。在宋拓本中,大部分是第一次亮相。

《中国收藏》:展览以三种版本类型呈现馆藏,这种策展思路对于观众了解这些古籍有哪些便捷之处?

陈才:存世宋元时期古籍的版本类型主要就是写本、刻本、拓本三种,我们按照版本类型来展示,分别部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观众认识到宋元古籍的总体情况和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版本类型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观众建立一些版本学知识框架。

“法帖之祖”人气最旺

《中国收藏》:在展览第一部分中展示了7件宋代写经,它们都有哪些特色?

陈才:就译场(古代翻译佛教经籍的机构)组织而言,宋代尤其是北宋,与隋唐时期并无明显区别。而在书写风格上,宋代写经总体上沿袭隋唐,仅有些细微变化。若就性质而言,宋代写经基本上属于传世文献,隋唐写经则主要是敦煌、吐鲁番等地区的出土文献。

《中国收藏》:曾引起轰动的《淳化阁帖》“最善本”,在展览开幕前就备受关注。其“人气旺”的原因是什么?

郎官石柱记(局部) 唐 陈九言撰 唐 张旭书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刻石 宋拓本 孙伯渊捐赠

碑文为尚书省郎官题名前的序文,原石久佚。此为孤本,是张旭传世的楷书精品。翁方纲等题签,王鏊、王世贞、王世懋、翁方纲、永瑆、何绍基等题跋,都穆、王鏊、王世贞、宋荦等旧藏。

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0582)、第一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陈才:《淳化阁帖》被誉为“法帖之祖”,由它的刊刻拓印产生了“帖学”。之后,《淳化阁帖》又被不断翻刻。“最善本”是存世最早、最好的《淳化阁帖》版本,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其版本系统的认识,因此引起学术界的重点关注。法帖是书家必备,广大书法爱好者对“最善本”也给予了广泛关注。从学术和书法的角度来说,《淳化阁帖》“最善本”的展出,人气旺是一定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 0年前,上海博物馆举办过一场《淳化阁帖》“最善本”展览,当时引起了全国文化界的轰动。本次在同一展厅展出,前后呼应,很有意思,或许也促进了人气更旺。

《中国收藏》:在本次展览中,吴湖帆旧藏南宋金华双桂堂刻本《梅花喜神谱》也颇为惹眼,除了作为孤本的珍稀性,其还具有哪些价值?

陈才:首先是它的刻印技艺。《梅花喜神谱》应该是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画谱,是宋代版画的代表作,其雕刻十分精美,印制十分讲究。

其次是其递藏情况。此书到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才有著录,经黄丕烈、汪士钟、于昌遂等名家收藏,又有黄丕烈、钱大昕、孙星衍、洪亮吉、包世臣等名家题跋,钤印累累,满目琳琅。

再次是其屡经改装。黄丕烈、吴湖帆都对它改装过,成了现在的经折装。吴湖帆又请时人题诗、词、跋等,并配彩绘梅花图五幅,以与雕刻的墨梅相映生辉。经过这些流传过程,一部书籍已经成了一件艺术品。

未来将有更多惊喜

《中国收藏》:与写本、拓本相比,刻本书籍因装订缘故不能展示出全貌,那么在展览中向观众呈现的书页会有怎样的讲究吗?

淳化阁帖(局部)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刻版 宋拓本

《淳化阁帖》十卷,由翰林侍书王著选辑内府秘阁珍藏历代名家墨迹法书摹刻,被后世誉为“法帖之祖”。此“修内司本”刻于南宋淳熙十二年,是唯一由南宋皇家翻刻的《淳化阁帖》。此本为孤本,翁方纲等题跋,贾似道、文徵明、翁同龢等旧藏。

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0703)、第一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陈才:一般我们从版本学来说,需要关注首卷的卷端页,因而许多刻本古籍都会展示这一页。当然,存世宋元古籍很多都是残本,加上其中刻本存在一些特殊现象需要揭示,我們也会就刻本本身做一些考量。比如《王文公文集》,我们展出无鱼尾无刻工、无鱼尾有刻工、单鱼尾有刻工、双鱼尾有刻工的四种不同版式和一页公文纸;《淮海居士长短句》,我们展出卷中第二页反面和第三页正面,因为第二页是宋刻,第三页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朱之赤影抄写的;《范文正公集》,第一册我们展示的是牌记和目录页,第二册我们展示的是《岳阳楼记》,第三册展示的是《滕子京墓志铭》以呼应《岳阳楼记》,第四册展示的范纯礼的一段文字,以说明旧著录中作者项漏标了范纯礼;《文章轨范》也展示了《岳阳楼记》的一页,让观众了解另一版本的《岳阳楼记》;四件《普宁藏》的零种,我们也展示其各不相同的面貌:第一件重点展示碛砂藏扉画和蓝色封面,第二件重点展示卷末题记,第三件重点展示驼色护衣,第四件重点展示音释、罗振常题跋和《普宁藏》一整版为5折,每折6行,每行17字。

《中国收藏》:宋元时期的古籍善本除了在当时具有实用价值外,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您能否从版式、字体、装帧等方面,介绍一下宋元古籍的审美价值?

陈才:就版式而言,宋本比较疏朗,元本比较紧凑,天头、地脚的留白,版框、界行、版心、书口、书耳等的设计,在视觉上会让人有一个美的感受。就字体而言,前人归纳认为,宋代浙本大体为欧体、蜀本大体为颜体、建本大体为柳体,元代后期多用赵体。至于装帧有蝴蝶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等,既实用又有美感。所以,宋元古籍在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之外,也具有审美价值,完全可以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

范文正公集

(宋)范仲淹撰

元天历元年(1328年)范氏褒贤世家家塾岁寒堂刻本

潘祖荫旧藏,1937年曾在“吴中文献展览会”展出。

淳化阁帖(局部)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刻版 宋拓本

此“最善本”存四卷(卷四、六至八)。其中卷六为南宋《淳化阁帖》“泉州本”的北宋祖本,卷四、七、八是存世仅有的祖刻原石拓本。王铎、安岐、吴荣光等题签,王淮等题跋,褚德彝等题识。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0704)、第一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中国收藏》:上海博物馆作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对于古籍善本的保护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陈才:首先是原生性保护。我们采取恒温恒湿库房,定期除虫,并严格相关管理制度。此外就是引进古籍修复人才,改善修复条件。本次展览中的《文章轨范》有一个碎页,就是新引进的古籍修复人才修复的。

其次是再生性保护。我们积极开展古籍整理与研究,通过出版古籍研究著作、古籍整理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研讨会、开展学术讲座等形式,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我们采用扫描、拍照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并建设了古籍数字化平台,而碑帖数字化平台也正在建设中。等条件成熟时,我们将对社会公众开放。我们还将一些珍贵古籍比如《四印堂诗稿》等影印出版,化身千百,服务学术。

再有就是传承性保护。我们举办“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金石书画”系列展览第六期“上海博物馆藏善本碑帖展”和“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等古籍展览,开展“古籍修复技艺”非遗传承活动等,让大家有更多机会接触古籍、了解古籍。

猜你喜欢

上海博物馆拓本宋元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上海博物馆藏沪籍前贤文籍经眼录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博物馆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贾养材墓志》拓本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