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体现数学之美

2023-07-31刘惠敏

考试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摘要:在最新颁布的新课改的要求中,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改进。基于此,我国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程必须要做出改进,以促进和引导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适当地融合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课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践得以解决,并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7-0098-05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基于数学课程的特点,新课改也提出了要增加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频率这一要求,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通过实践自行探索问题的结果,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这种方法和传统的教师讲授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的印象,又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然而,要想使综合实践活动按照预想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过程——问题的提出和探索、学生积极地参与、问题的反思和知识总结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实际的情境中去熟悉和记忆数学知识。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虽然它们都含有美的因素,但由于数学的美是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和模糊性,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的。数学之美,并不仅仅是在教科书中,而是在每一个角落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最新的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根据自己亲身的数学教学经验,论述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 数学课本的“灵活化”,实践活动验真知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本中,有许多可以开展综合素质活动的素材,例如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中提及的“一亿有多大”的问题、五年级数学课本中涉及的“不规则物体的测量”等,这些知识若是只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可能无法准确掌握其内涵,同时也会导致课堂比较无趣,但如果将其和综合实践活动融合起来,则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除此之外,这类素材无法根据已有的信息直接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先收集资料、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然后辅之信息加工和小组合作交流,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最终得出结果,这其实也是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

下面是筆者设计的“不规则物体的测量”的教学案例。首先,笔者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下发一个不规则物体,引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其次,让学生温习如何测量规则的长方体体积,然后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商量出一种能够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有效方法,并且验证其可能性。当然学生在这一步的时候,会提出许多想法,例如,将不规则物体切割为多个规则的物体,通过测量和计算出这些规则物体的体积然后相加来得出不规则物体的总体积;也有小组提出将不规则物体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那么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学生踊跃提出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鼓励,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再次,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的想法中挑选出几种可行的方案让学生实施,并且指导学生写一份简易的实验报告。紧接着,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准备好的视频资料,促进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那就是让学生反思自己提出的想法的可行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等多方面的表现,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表扬,让学生逐步适应数学课堂中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其实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变得更加积极和活泼,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也能够达成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 精心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这就导致了学生存在着一个错误的想法——数学无用论,认为数学知识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派上用场,长此以往,不少小学生会逐渐忽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数学课堂的形式,也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能够学以致用。而且,新课改提出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数学课程相结合这一个改进建议,表明要将这种方式呈现在日常生活中。当然,教师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不要布置难度过大的作业,使学生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学习热情就此消退。而且,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其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混合运算贯穿于小学数学课程中,在低年级的数学运算教学中,主要是一些简单的题目,而在高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则难度升级,变成了多位数的运算。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类似习题来提高自己的准确率。这个过程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可以说是非常“煎熬”的。因此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不仅仅注重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同时还把混合运算的作业变成了实践性作业,从而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其实和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而言数学是具有故事的数学,也是具有意义的数学。那么混合运算中的每个算式都代表着一个现实的数学故事,因此教师在增加数学运算难度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混合运算的趣味性,将单纯地完成作业的过程变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渠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混合运算的算式变为一个个具体的实际故事,从而将枯燥无聊的作业变为具备乐趣的实践性作业。

数学实践内容趣味性的设计,关键是看教师对实践作业的理解程度,看教师是否能准确掌握实践作业的真实价值和意义。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尽情地体验玩耍的乐趣。通常的书面作业会将他们的本性给抹杀掉,而在趣味性实践作业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在课后将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将作业的内容进行趣味性的设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的吸引力。比如老师在讲授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以把兴趣和实践数学作业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准备一副纸牌,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接着,教师发给每人一张纸牌,并要求同学们给手上的牌面数字添加“加减乘除”运算顺序或小括号,得出数字“24”。哪一组计算方法最多,哪一组就赢。这种趣味性的实践作业,让计算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通过反复的试验实践,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积极地把握其要领,从而提升其数学操作能力。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实践性任务打破了传统书面作业的局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布置数学实践作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抑或是在讲授“折扣”这一课程时,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知识与实践作业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某一家超市正在进行牛奶的促销活动,A品牌牛奶每瓶售价是16元,顾客买五瓶再赠送一瓶;B品牌的牛奶同样是16元一瓶,但是每瓶都有8折优惠。问:假如你要购买30瓶牛奶,选哪个品牌的牛奶会更加划算?该题所给的条件都与生活中的因素相关,学生在解答时会借助生活中的经验来进行思考。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也会提出一些问题,并将自己代入问题的情境中去思考问题。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都是有益的。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数学知识从教室和书本中走出来,进入学生的生活中,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目的,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借助数学工具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感受到数学计算的魅力,也能明白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且通过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来让数学符号从课本上“活”过来,变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使之变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方法。

三、 组织趣味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之美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一个人的耳朵不能感受到音乐,那么再美丽的音乐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足以表明,审美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就是要培育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没有足够的观察力,任何知识都只是一闪而过。美学的行为也变得黯然失色。在教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大自然,深入社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去观察、去欣赏,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出他们心灵的涟漪。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绝大多数为教师授课、学生只负责听课的教学模式,再辅以PPT或者视频资料来进行教学,虽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仍旧存在着实践活动少、学生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还是要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改进,增加综合实践活动在数学课堂中的占比,以此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就笔者自身而言,会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数学游戏,例如猜数游戏、逢三拍手等,作为课堂休息和放松的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氛围的愉悦轻松,又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课并不只是单纯的解题过程,也会有如此有趣的一面。除此之外,笔者也会为学生准备拼图、十三巧板、魔方等数学游戏道具,让学生可以在上课前放松一下,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期待感。

同时,笔者会在教室后面的图书角里面放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图书,例如《神奇的数学世界》等,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书籍,开阔视野。而且笔者会定期给学生播放一些数学电影,例如《笛卡尔》《美丽心灵》等,让学生通过影片来感受数学之美。

四、 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协作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都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较好的把握,从而达到思想的有效碰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协作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进行实践的时候,可以从“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式开始,让学生之间多进行沟通,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在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小组之间的平衡性,以利于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共同进步。比如,老师在讲授统计学的时候,把班级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设定一个调查题目,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把他们的数据写完。根据所需统计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地画出与之相适应的统计图,例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在实践中,应对每个团队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团队的责任。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实践结果,并就一周的实践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最后由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协作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快地进行问卷调查,更好地完成统计任务。不同的群体,其思考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群体以“群体身高统计表”为研究对象;有些群体以“小明一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为题进行调研;有些群体以“全班期中英语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还有些群体以“最喜爱的科目”为研究对象。不同的统计方向,带给学生不同的实践体验。调查“小明一家一周的开支情况”的学生,能够对数字与金钱产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并学会合理消费,培养节约的品质;调查“全班期中英语考试成績”的学生,能够对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产生深刻了解,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身的不足,奋勇直追,提高学习成绩。在学生结束了实践活动之后,他们可以站到讲台上,对他们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用更加合理的数据来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数学观,让他们能够用一种合理的眼光去看待数学问题。“小组探究”是一种能使学生更亲近、更亲密、更和谐的学习方式。一个好的协作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个人学习中的缺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要给同学们提供适当的协作途径,加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这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加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升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同学们的数学素养。

五、 推动社团活动,让学生心中有册“数学笔记”

对数学课堂而言,教师可能无法花费过多的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是带领学生在课堂进行知识学习,这时数学教师就要多找一些途径和渠道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基于此,社团活动就是很好的一条途径,可以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到综合实践活动。

除了让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还要帮助小学生养成记一份较好的“数学笔记”的良好习惯。对小学生而言,记笔记对其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当然,数学笔记不仅仅指的是学生要将数学课本中的重点进行记录,还要将教师在课上所添加的知识点记到笔记上,同时也要记录自己参加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感悟和收获。当然,任何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辅助学生记数学笔记,让学生懂得并且真正掌握记数学笔记的有效方法,并逐渐将其变为自己的良好习惯。

简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数学课程中融合综合实践活动,就要利用一切和实践活动有关的资源,逐步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小学数学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要将数学课本的知识点和框架作为主要的教学重点,不然最终只是舍本逐末,达不成最开始的教学目标。而且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较为懵懂的年纪,教师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必须要起到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六、 课内实践,数学知识具象化

实践表明,仅仅对美的感受与体验感到满意,是不可能实现对数学美的全面发展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对美的渴望,并指导他们在美中进行更深层次的创作,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的美育目标。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拥有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一种民主与融洽的师生关系、一种生动而又具体的教学过程、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激情的学习竞赛、一种充满趣味的数学故事、一种充满魅力的数学知识,这些都带给了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表达和创造美,去体验美。

教师常常埋怨孩子们没有亲身体验,比如不知道1千克的重量,1千米的距离。笔者从来都不觉得这是学生的原因,在课堂上,许多老师就着课本教材,使得原来的材料变得枯燥单一,这样的话,学生又如何能有实际的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经验教育,比如,在“千克、克”这一概念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材料,并组织小组学习,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大量的称量,让学生对1克、1千克的重量有深入的了解,知道什么物品是1克,可以估量周围事物的轻重,对所学的东西有更深刻的认识。再比如,在讲“认识吨”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工地和食堂,让他们试着去搬运物品,感受大体积的东西。又如,在“认识千米”时,让学生到操场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感受1千米到底有多长,要走多少步,还要估算从哪到哪大约有1千米。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对这个抽象的内容有了更多的实际经验。把教室搬到户外,把抽象变为形象,巩固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数学日志,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并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了增强。同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光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七、 拓展课外活动,营造综合性实践环境

数学始终服务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将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让数学问题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课堂中,创设情景,就是将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的素材,对其展开处理,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和探索的热情。在最后阶段,教师可以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的知识,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解题需要。比如,在教授了“小数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具体的实践活动:去超市找一找小数,尝试说一说它的含义,看看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有什么区别,然后带着问题,在明天的课堂上进行交流。一是要使课堂上的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小数的含义,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二是寻找差异,激发深入探索的积极性。又如,在学习完“面积的计算”之后,老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即:同小区的同学建立合作小组,测量小区某个建筑物的占地面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很难求解,因此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持续探索的精神。

八、 结论

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若想要真正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和目标,还要继续进步和努力,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数学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无法真正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数学教学有機地融合起来,让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其全部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低与其日后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

基于此,笔者在文章中论述了自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几个策略,利用这些策略让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同时希望文章能对其他数学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也期望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数学教师发表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让更多的教师可以来交流和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策略,让数学教学变得有趣起来。

参考文献:

[1]蒋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7(26):7-8.

[2]邱毓芬.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新课程·上旬,2018(8):22.

[3]疏忠良.考查学生综合与实践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2017年安徽省中考数学填空压轴题的一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4):111-112.

[4]周逢九.创设空间,理性思维——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上),2018(5):75.

[5]田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刘惠敏(1978~),女,汉族,福建南靖人,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迎宾分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