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龙江河谷灌溉方案研究
2023-07-31占炜唐珊
占炜 唐珊
摘要:龙江河谷地区是河池市耕地最集中、土地资源最优质的区域,既是区域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桑蚕、甘蔗、水果等特色产业的聚集区。由于龙江河谷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河谷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现有供水工程以小型蓄引提为主,缺乏调节性的骨干水源工程,大部分耕地无灌溉设施,极易发生春旱和秋旱,严重制约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解决该区域干旱缺水问题,文章在分析龙江流域水资源条件及区域独特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结构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等需求,对区域发展灌溉面积、骨干水源方案进行研究,提出灌溉发展面积、水源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龙江河谷地区;灌溉范围及面积;灌溉水源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3)04-0125-04
0 引言
龙江河谷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的最大支流龙江的两岸,从上游至下游主要涉及河池市南丹县、金城江区、宜州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三县两区,耕地区域较为集中,土地资源和光热条件优良,具备发展大型节水灌区的自然条件。龙江河谷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和桂西北大石山区,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大石山区、曾经贫困地区和水库淹没影响区“五区一体”的特殊地区。其中,金城江区与宜州区是河池市的行政中心,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区域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宜州区、环江县为广西50个重点建设粮食生产县之一,并被列入国家粮食增产后备区,承担着河池市及广西全区的粮食安全重任;桑蚕是龙江河谷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宜州与环江均获得“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宜州获得“中国蚕桑之乡”称号。河池市提出把区域品牌桑蚕、优质特色粮食、“双高”甘蔗作为当地农业农村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急需建设配套灌溉水利基础设施。
受大石山区地形与大气环流的影响,区域内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枯水期为每年10月~次年3月,来水量不足全年的15%,并且因区域岩溶发育,地表河流少,现有供水工程以小型“蓄引提”为主,缺乏调节性骨干水源工程,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不足。区域耕地灌溉率仅为19.4%,大部分耕地无灌溉设施,极易发生春旱和秋旱,严重制约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研究龙江河谷地区灌溉供水保障方案,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区域人饮及灌溉供水问题,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 灌区范围及面积方案
1.1 确定原则
根据龙江河谷涉及5县(区)土地利用、农业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及乡村振兴发展对水资源保障的需求,针对河谷范围内供水、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合理划分灌区范围,确定的原则如下。
(1)遵循统一水源或统一管理单位的原则,只要在龙江河谷范围内,有灌溉发展迫切需求的片区,在经济整体合理的情况下均可考虑纳入灌区发展范围[1]。
(2)灌区以自流为主,局部提水为辅,提水扬程原则上控制在60 m以内,对于需求迫切且无其他替代水源的区域可适当考虑提高扬程。
(3)对河谷内有补水需求的现有灌片补水[2]。
(4)充分考慮各片区农业产业发展、农村饮水困难、巩固扶贫成果及实现乡村振兴的需求,重点向近期脱贫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5)发展灌溉面积用水总量和灌溉耗水量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3]。
1.2 可发展灌溉面积分析
龙江河谷内耕地主要分布在两岸台地,呈阶梯状分布,主要高程为150~250 m;台地以上则过渡至丘陵地形,主要高程为250~350 m;上游河谷丘陵地形连片耕地高程相对较高,为350~550 m;高于550 m的地区以林地为主。本次龙江河谷灌区分析范围以龙江流域流经范围为主要分析区域,若龙江与红水河、柳江交界区域有发展条件较好的耕地可以适当延展。
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资料,对龙江河谷内的耕、园地宜灌面积进行复核。由于龙江河谷地区山丘谷壑发育,很多耕地、园地零星分布在峡谷间,无法串联成片,四周山峰林立,山丘耕作层普遍较薄,无法耕种,零星分散的耕地、园地灌溉难度大、成本高,考虑剔除此部分分散耕地后,灌溉条件较好、可发展集中灌溉的面积为73 370 hm2。
1.3 规划灌溉面积分析
根据可发展灌溉面积分析,剔除现有六甲灌区、水任灌区等范围,扣除涉及的生态敏感区域面积,结合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的战略需求,对少数民族聚居、巩固脱贫成果及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大、现用水供水措施缺乏保障、供水成本较大、地方供水需求急切的区域进行特殊考虑,在充分挖掘现状水源工程的前提下,结合外引水源的供水能力,综合考虑经济性及地方的实际用水需求。
根据耕地的灌溉难易程度、成本高低、当地发展需求、水源供水能力及灌溉效益等因素,推荐龙江河谷灌区发展灌溉面积为56 099 hm2,该方案耕地灌溉覆盖率较为合理,能满足产业发展、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有效解决区域内主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用水安全问题,有利于民族稳定团结,且其单位公顷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水价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根据面积方案成果,龙江河谷灌区发展范围如下:下桥水库以下至河池市与柳州市交界龙江河谷地带,向北以凤凰山脉-九万大山余脉-罗城县融江流域分水岭为界;向西、向南以红水河流域分水岭为界;向东考虑至柳州市交界。该方案涉及河池市金城江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宜州区、南丹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5县(区)、24个乡镇、187个行政村。依据地形、地势、河流水系、现有水利设施、原有灌区布置、作物种植结构、行政区划、方便管理以及工程布置等因素,将可发展灌溉面积划分为11个片区(见表1)。
2 灌溉水源方案
2.1 需外引水量分析
对龙江河谷11个片区进行需水预测,规划至2035年供水区范围内,年平均总需水量为26 981万m3,其中农业灌溉需水量为23 185万m3,城区需水量为2 185万m3,村镇人饮需水量为1 611万m3。区域范围内现状主要灌溉水源包括小(1)型以上蓄水工程共26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土桥水库、六坡水库、洛西水库),均分布在六坡片区,还有小(1)型水库共23座,分布于11个片区,以上蓄水工程总有效库容为11 811万m3;此外区域范围内还有1处引水工程、3处提水工程。在加强节水、充分考虑区域现有灌溉水源工程挖潜的条件下,根据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现有水源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18 241万m3,比现状增加7 926万m3,但仍然无法满足区域规划水平年用水需求,需考虑外引水源进行补充。为满足灌区用水户供水保证率要求,需外引水量为8 270万m3,总外引流量为14.4 m3/s,区域各片区需补水量及补水流量成果见表 2。
2.2 外引骨干水源拟定与比选
根据各片区耕地高程分布,结合周边水源建设情况,初拟各片区外引水源方案按以下考虑,拔贡-八圩片区、罗城片区、刘三姐片区相对独立,高程比较高,单独分析;其他8个片区面积集中,高程较低,适合发展统一灌溉,本次按以上拟定的四大片区进行外引水源分析。
2.2.1 中心片区外引水源方案分析
龙江干流广西境内已建下桥、拉浪等10座梯级电站,均为径流坝后式电站。其中上游下桥电站正常蓄水位为282 m,相对较高,具有明显的水头优势,坝址集水面积为4 630 km2,多年平均流量为107 m3/s,多年平均来水量为34亿m3,水量较为丰富,但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调节能力有限。根据灌区面积分布情况,虽然龙江干流下游拉浪等梯级电站蓄水位较低,但是来水较为充足,也具有一定的调蓄能力,亦可作为中心片区的外引水源。龙江邻域红水河干流已建有龙滩电站,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10.54万km2,现状正常蓄水位为375 m,有效库容112亿m3,来水量充沛、调节能力强,水头高,可实现中心片区范围内大部分面积的自流灌溉,具备作为中心片区外引骨干水源的条件。综上分析,本次规划中心片区拟定 4 个骨干水源组合方案,即“下桥电站+拉浪电站”联合供水方案、拉浪电站供水方案、“龙滩引水+拉浪补水方案、沿江分散提水方案,各方案基本情况详见表3。
水量条件方面,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水量充足,可完全满足引水需求;方案一需要通过下桥联合拉浪补水才能满足灌区需水要求。地质条件方面,各方案均不存在制约性工程地质因素,但方案三由于需新建总长为97 km的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从工程投资的角度看,方案三长距离引水,总投资最大、运行成本最高,方案一前期投资略大,但运行成本最低;方案二投资较小,但需新建2座河道提水泵站,灌区除现有水源控灌范围,其余均为提水灌溉,运行成本较大,后期管理投入较多;方案四前期投资最省成本,但需新建6个河道提水泵站,运行成本较大,后期管理投入较多。从实施难度的角度看,方案三需要修建总长97 km的隧洞,实施难度较大,而方案一隧洞短、实施难度相对较小,但也存在与电站原有管理单位、流域管理单位协调难度大的问题;方案三和方案四不存在较大的实施难度。各方案投资费用分析见表4。
方案一充分利用下桥电站水头与水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下桥电站的综合功能和效益,相较于方案二,前期投资略大,但运行成本及运行费用现值最低,同时保证自流灌溉率高达94.2%,从方便管理、经营成本低、实施难度小角度方面考虑,方案一更优。此外,从构建区域水网的角度,下桥电站位于龙江干流上游,正常蓄水位為282 m,来水较为丰富,具备全面改善龙江河谷两岸集中连片耕地灌溉条件的能力,方案一可为加快构建以下桥电站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以本灌区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支渠田间工程为目的“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4]区域水网创造有利条件,可全面增强区域内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考虑方便管理、经营成本低、实施难度小等方面,本阶段推荐方案一。
2.2.2 拔贡-八圩片区外引水源方案分析
拔贡-八圩片区位于龙江与红水河刁江分水岭区域,周边水源有天生桥水库,直线距离约为35 km。由于天生桥水库扩容后在满足自身原有灌区及南丹县城区、车河镇区供水后,已无多余水量,因此推荐利用下桥水库右岸预留的灌溉放水口取水,输水灌溉南丹县八圩乡附近的片区,解决区域人饮、灌溉严重缺水的问题。
2.2.3 罗城片区外引水源方案分析
罗城片区与龙江河谷中心片区之间有高山阻隔,片区相对独立,但距离东小江上的宾村梯级较近。如采用方案一,需提水14 m,新增管线长度83 km,投资成本较大,因此本次推荐采用当地水源东小江提水灌溉方案。
2.2.4 刘三姐片区外引水源方案分析
刘三姐片区耕地高程主要为200~2 600 m,沿山丘两岸呈狭长状分布,耕地面积成片但地势较高,与中心片区隔东小江相望,沿山丘两岸呈狭长状分布。如采用方案一,需新增管线长度34 km,投资较大,因此本次推荐采用龙江洛东电站提水灌溉方案。
3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龙江流域水资源禀赋条件及区域独特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结构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等需求,对区域发展灌溉面积、外引水源方案进行研究,从技术及经济出发,初步确定龙江河谷台地区的灌溉面积,经外引水源方案比选龙江河谷灌溉方案拟定如下:以下桥电站+拉浪电站联合供水,辅以尾部的龙江、东小江提水。工程建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12 321 hm2,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3 688 hm2,有效提高灌区的灌溉保证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蔗糖业发展。该研究为灌区内农村人饮提供可靠水源,对发展区域特色现代农业、促进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石漠化片区治理等具有重要作用。
4 参考文献
[1]李科杰.广西百色市右江河谷台地区灌溉方案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2022(2):43-50.
[2]唐春燕.百色水库灌区规划范围及灌溉面积分析[J].广西水利水电,2018(2):51-55.
[3]韩振中.新时期大中型灌区高质量发展策略[J].中国水利,2021(17): 15-17.
[4]李原园,刘震,赵钟楠,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J].水利发展研究,2021,21(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