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现状及效果优化策略分析

2023-07-31吴月云王晓燕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技术手段饮用水卫生

吴月云,王晓燕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临朐 262600)

我国虽然水利资源相对丰富,但是人口基数大,水资源平均量还达不到世界水平,我国水资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加上环境污染问题,导致水资源匮乏进一步加剧。因此水资源保护尤为重要,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相关部门必须重视水质检测工作,保障居民健康饮水。

1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1.1 检测结果城乡分化

①在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中,城市用水达标率明显高于农村,尤其是在大肠杆菌和微生物污染等指标的检测上,农村地区明显更高,表明农村地区饮用水质量相对较差,面临更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这与农村卫生环境较差,水资源易受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等的影响密切相关,如果不加以治理,农村居民会面临严重的用水安全问题和巨大的生命健康风险[1]。②我国农村地区在环保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上较城市地区明显不足,对饮用水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高,对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缺乏足够重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农村地区饮用水质量不达标。有些偏远缺水地区的居民可能直接饮用周边的湖水或其他未经检测的水源,加剧了水质安全风险[2]。同时,由于水质检测工作不到位,农村居民对水源是否已受污染辨别不足,可能会直接饮用已被污染的水源,给自身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农业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农药残留和农业垃圾等也给农村饮用水水质带来污染风险,加上农村地区对农村环境卫生缺乏系统化的治理,导致垃圾及粪便的随意堆放,对水资源带来严重危害,加剧了人畜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1.2 质检设备有待更新

1.2.1 水样检测仪器设备配备不足

为准确判断所检水质是否达标,需要对水样进行细致全面的质量检测和结果分析,以全面观察到各类污染物的状态,对饮用水卫生质量状况有全面了解。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对水样进行精准检测的仪器设备配备不够完善,饮用水中的农药及有机物质缺乏系统化检测,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降低了饮用水质检测工作质量。

1.2.2 检测设备无法满足对重金属检测的精密度要求

重金属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也成为饮用水质量检测中的重要指标,对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对防范癌症、儿童畸形等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有重大意义。但对重金属的检测需要精密度更高的仪器,在现有的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中缺乏可满足重金属精准检测的仪器设备,对提升水质检测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产生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乡居民用水健康。

1.3 技术支持有待完备

①在现有的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中还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缺少技术水平过硬的检测工作人员。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对检测操作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均有重要影响,是保障饮用水检测工作质量的关键,若缺乏满足检测需求的技术人员,则质检工作将无法高效开展。②水资源污染情况日益复杂,污染指标日益增加,需要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以实现对各项检测指标的精准检测。目前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技术理论还不够先进,技术优化水平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加大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3-4]。

2 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效果优化策略

为实现更好的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效果,有效解决当前水质检测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可从更新技术手段、规范操作流程、重视人才培养、做好数据管理以及建立保护机制方面积极优化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质量。

2.1 更新技术手段

在技术手段上,要结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测的实际需求,突出检测重点,提升检测水平。要明确饮用水检测的各项指标,并严格按照检测要求在检测操作中予以落实,其中重要指标包括有机物、微生物、农药残留物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等,同时对水质净化物如四氯化碳、亚氯酸盐及氯酸盐等的副产物进行检测,判断水质是否符合供水标准[5-6]。水质分析技术手段还需具备针对性,充分考虑到季节和气候对水质的影响。充分发挥现代化先进检验设备及仪器的技术优势,发挥信息化技术计算机系统的强大功能,提升水质检验的技术水平[7]。

①积极采用先进检验技术,优化检测分析技术手段,使其符合当前水资源检测形势下对技术手段先进性的新要求,快速、准确地确定所检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指标。例如,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等综合技术手段,精准测算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水平及丙烯酰胺指标,借助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精准测算挥发酚、氰化物含量等。②及时更换处理老旧设备,提升检验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减少检测误差,提升检测效率,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撑。③本地政府及质检部门应加强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人员资质的考察和审核,保障其能熟练操作现代化先进设备及仪器,有效开展对设备及仪器的日常维护,保障检测效果。④水质检测机构应定期向人们公开饮用水质量检测标准,帮助居民了解水质检测指标及评价标准,提升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意识[8-10]。

2.2 规范操作流程

在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过程中,操作不当不仅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无法实现水质检测工作的实际意义,还会对设备及仪器产生一定损伤,造成经济损失,影响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严格规范质检过程中每项操作流程,充分落实操作规范,使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在标准要求范围内开展。同时应落实水质检测中的人工管理规章制度,避免人工因素对规范流程操作的干扰,充分发挥自动化、智能化检验设备及分析仪器的精准化作用,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充分保障水质检验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2.3 重视人才培养

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管理制度的保障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政府及相关检测部门应不断完善开展水质检测的专业性机构组织,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并配足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后续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工作效果。可以现有的水资源质量检测管理机制为基础,根据当地水质检测实际发展,结合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新需求,对其进行不断升级完善和创新管理,明确责任,促进行业检测机制和企业检测机制在饮用水质量检测领域的有机整合[11]。同时,持续强化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严格考核人才资质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水质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帮助其细致规范地做好本职工作[12]。鼓励检测人员积极参与专业能力培训及考核,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满足新形势下对水质检测工作质量的新要求,促进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取得新发展。

2.4 做好数据管理

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对提升水资源质量和后续水资源治理工作的稳定开展具有重要影响,相关部门可通过完善相关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水质检测结果的精确程度,同时重视检测结果中的具体数据,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以提升数据的利用水平。为此,应对饮用水水质检测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从而对有效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高质量实验室协助下形成完备的水质评价分析报告,实现对检验工作和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此外,改进对检测数据的储存方式,建立适用于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实际的数据库管理机制,通过网络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数据库及档案资料的综合管理,为后续决策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和资料依据。

2.5 建立保护机制

为保障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及当地相关部门应建立和落实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机制,如通过设置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避免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对饮用水水质的污染,减少对水质检测工作的干扰,同时保障居民用水的安全、优质、无污染[13]。可定期开展对水源保护区水质的质量检测并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监管机制,从根本上减少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以不断完善水质,保障饮水安全。

3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对保障饮用水质量安全和人们生命健康有重要作用,应积极探索有益策略不断完善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保障工作质量,提升检测水平。本文在提升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工作质量方面进行了具体策略的探索,以期不断提升生活饮用水品质,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

猜你喜欢

技术手段饮用水卫生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卫生与健康
试析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创造性技术启示中的技术动因论
论环艺设计中材料性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
包装饮用水乱象:都是“标准”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