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的因素研究*

2023-07-31李国鹏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车速产品质量电动

阮 立 陈 莉 许 添 焦 傲 李国鹏 洪 伟

(1-台州方圆质检有限公司 浙江 台州 318000 2-台州市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院 3-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引言

电动自行车的质量问题如今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当前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的形势下,全面提升对电动自行车质量的管控,从多个方面剖析产品质量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对此展开探讨。

1 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的必要性

如今,电动自行车成为了很多人出行的重要选择,一方面,很多人工资收入不高,电动自行车可以节省很多出行成本。另一方面,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使得城市交通日益繁杂,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交通运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电动自行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堵车带来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电动车数量得到了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也成为了很多车辆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而电动自行车具有很好的节能环保性,因此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从这一点来看,未来我国电动自行车数量还会不断提升。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共有22.3×104家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我国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注册量达5.16×104家,同比增长83%。全行业41%的企业注册资本低于100×104元。同时,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2 966.1×104辆,同比增长29.7%。可见,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数量在不断攀升。如此多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自然就会增加安全问题[1]。同时,由于利润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电动自行车生产领域中,因此,如何保障电动自行车产品的质量,自然成为了重要课题。

从目前来看,电动自行车的质量问题已经非常严峻。2020 年,贵州省抽查了30 批次电动自行车,有8 批次不合格。吉林省质量抽检20 批次电动自行车不合格率占15%。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2020 年度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共抽查产品21 批次,合格14 批次,不合格7批次。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对电动车充电器抽检结果,其中有3 成充电器质量不合格,而电商平台的不合格率甚至高达了60%。2020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查了10 个省(区、市)158 家企业生产的159 批次电动自行车产品,有24 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5.1%。由此可见,当前电动自行车质量问题十分严重,给使用者留下了重大安全隐患。基于这种考虑,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

2 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

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电气装置不合格

电气装置是电动自行车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电动自行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从当前市场反映情况来看,很多电动自行车的电气装置都不是非常合格,问题严重的还会引发自燃问题。一些电动自行车的导线布线安装不够合理,也不是非常规范,一些导线间的绝缘保护效果不佳,甚至存在一些裸露的情况,防护装备做得不够到位,非常容易出现线路短路等异常情况,进而造成电线局部积聚热量,让电线处于高温状态下,加速其老化,甚至发生自燃[2]。同时,一些电动自行车在充电线路和电池输出端没有设置熔断器或者断路器保护装置,部分电动自行车则只安装有一路保险装置。此外,一些电动自行车虽然安装了熔断器或者断路器保护装置,但是却同说明书的规定并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自行车可以说面临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2.2 电动自行车车速提示音不合格

电动自行车车速提示音是对于车速的提示语音,我国相关规定要求,当车速达到15 km/h,能够持续发出带有警示作用的提示音,提示音的声压级范围在55~62 dB 之间,以此来保证电动自行车处于一个合理的速度区间内,进而保障驾车人的安全。但是从市场表现来看,很多电动自行车的车速提示音的车速超过了15 km/h,而一些电动自行车的提示音声压级不合格,或者没有车速提示音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自行车车速提示的效果非常不好,对于驾驶的安全性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2.3 电动自行车限速不合格

我国相关规定要求,电动自行车在应用电驱动功能行驶时,最高车速不能超过设计的最高车速,并且规定上限速度不超过25 km/h。使用电助动功能行驶时,当车速超过25 km/h,电动机不提供动力输出,同时还要求电动机的控制系统应具有防速度篡改设计。如果一辆电动车设定的规定速度为20 km/h,那么其自然不得超过这一规定限制,因为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标准会基于这个速度来合理调整电动机控制系统和控制器等,超过了企业规定的速度,虽然没有超过25 km/h,也会造成很大的风险。

而从目前来看,很多电动自行车在车限速方面做得都不是非常好,速度过快极大地影响了车辆的操作稳定性。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质量相对较轻,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速度,电动自行车会出现发飘的情况,容易出现失控问题,进而造成人身伤亡问题[3]。同时,由于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过快,使得一些驾乘人员的判断力受到了影响,反应时间变少,也极大地增加了交通事故隐患。另外,由于超过了规定的速度,使得车辆零配件的承受度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严重损耗,这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很多电动自行车使用者期望获得更快的速度,这也成为了很多电动自行车生产商的重要考虑因素,进而造成很多电动自行车在限速方面做得不够到位,甚至违反了规定。

2.4 电动自行车结构不合格

从实际表现来看,很多电动自行车的结构不够合理,设计的车辆不适合驾乘人的特点,使得驾驶安全得不到保障。例如一些电动自行车的脚蹬间隙不合格,容易造成驾乘人摔倒。一些电动自行车存在部分突出物体,留下了安全隐患,可能会刺伤驾乘人。一些电动自行车的脚蹬间隙设计也不够合理,倾斜度不达标,使得一些驾驶人在骑行过程中存在接触地面的可能。一些电动自行车的中轴尺寸偏宽,曲柄的长度偏长,不利于操作。同时,在近些年,一些商家开始推出一些更为小巧美观的电动自行车,而这些电动自行车车身整体的重心偏低,中轴的设计尺寸、设计位置以及脚蹬曲柄选择都不是非常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一些驾驶的安全隐患。另外,电动自行车在设计过程中,车体的大小较为死板,要么过大,要么较为紧凑,并没有十分科学地进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一些驾驶者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电动自行车的尺寸,进而影响了操作效果。

2.5 电动自行车电池不合格

电动自行车最重要的部件为电池,目前电动自行车主要有锂电池和铅酸电池两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些电池质量有待提升,电池的保险丝设置不够完善,一些并不是在工厂安装的,而是在实体门店安装的。而实体店很多时候并不会基于工厂工艺文件质量保障的要求来安装设备,进而造成了质量问题频发。甚至一些门店以次充好,严重弱化了电池的安全性[4]。同时,从实际表现来看,很多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线路及插接件容易出现短路的问题,而充电机由于无法充分保证充电性能,也带来了电动自行车起火问题,而充电器及电池也存在插件接触不良等问题,使得在充电过程中出现了不利的影响,再加上充电设备质量不佳,容易出现故障,进而引发火灾。

另外,在实际表现中,一些电动自行车的防潮、防雨和防晒等功能也不够完善,使得很多电动自行车的应用寿命较短,容易出现损伤,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带来了安全隐患。

3 影响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的因素

影响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3.1 政府管理不够严格

从目前来看,政府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但是整体来看,仍然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虽然国家颁布了电动自行车的限速标准,但是很多使用者期待更快速的电动自行车,使得一些生产厂家铤而走险,不顾政策要求,对于限速设计不遵循相关规定,进而使得很多电动自行车超出了国家标准限速以及限重要求。同时,对于那些超标的电动自行车,无法有效回收重组,使得管控的难度增大。虽然目前政府持续加大了对电动自行车生产和应用的管理,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速度过快以及使用者的数量不断增多,造成了管理难度持续增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3.2 行业生产不规范

电动自行车市场目前鱼龙混杂,很多厂家参与到生产环节中,致使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无法全面保障。虽然国家出台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但是事实上,由于电动自行车的核心技术不多,使得很多厂家为了占领市场铤而走险,以更美观的外形、更快的速度等去吸引消费者,随之而来的是对国家规定标准的侵害。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一些技术要求并不高,其期待的是电动自行车质优价廉、外形美观、速度快、行驶里程长等,在这种诉求下,使得很多生产者和销售者不顾国家生产标准,制造和销售违规的电动自行车。以限速为例,很多消费者并不满意限速要求,因此在选择电动自行车产品时会主动去掉限速的产品。这样一来,销售者可能会直接解除限速的功能,甚至生产过程中根本不会执行限速规定,进而带来了安全隐患。

3.3 消费者的问题

消费者自身方面的原因是影响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从客观表现来看,一方面,消费者驾驶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意识较差,无论是在车辆驾驶过程中,还是充电等环节,都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造成了电动自行车出现了安全隐患。同时,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不需要驾照,不需要资质,使得很多人都较为随意地驾驶电动自行车,进而增加了安全隐患,且电动自行车没有得到安全管理,进而让其质量受到了不良影响。

4 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的完善建议

基于影响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为了提升产品质量,需要从多个角度加以考虑,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1 强化政府管理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工作,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管理,要定期和不定期排查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生产、销售场所的数量和情况,建立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生产、销售单位档案,并积极组织质量认证中心专家及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做好产品质量抽查工作,组织对生产、流通领域的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等配件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严格管控,找到产品源头,并作出必要的惩处,责令企业限期改正、行政处罚以及公告曝光等措施,全面提升管控的质量。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认证监管,对电动自行车由生产许可转为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重点检查车速限值、整车质量、尺寸限值等项目,要求生产企业持续确保获证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从而全面保障电动自行车质量。

4.2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我国需要基于电动自行车发展的客观表现,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加强电动自行车行业法律法规建设,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制造、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设定相应的立法标准,例如让超标电动自行车进行强制登记,硬性规定购买交强险。同时要求驾驶人取得相应的驾驶资格,而且规定在取得驾驶资格后才有权购买。并且要通过立法来进一步规范电动车生产经营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生产企业没有认证,或者超出强制性产品认定范围的生产活动以及不按3C 证书生产、假借出口名义生产违标车辆、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等行为进行明确的立法规定,对于存在上述行为的企业,要撤销认证证书,并进行相应的惩处,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还要强化对驾驶人的立法规定,对于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规范、驾驶规定、佩戴头盔、车辆附载人员的、购买保险、回收处置等行为进行立法规定,从而全面提升管理的质量。

4.3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需要立足客观需要,不断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要相应地搭建产业信息共享平台,积极邀请知名专家对电动自行车行业进行系统分析,做好精准预判,引导企业调整电动自行车战略发展方向,并对新的产业技术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同时,要发挥产业协会的作用,实现协会同交管部门、街道办等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巡查引导,并搭建会员单位同政府部门沟通交流的平台,对生产和经营行为进行全面管控,将企业的诉求、行业发展的需要反映到相关决策部门。另外,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补偿机制,如构建系统的置换方案,搭建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以此解决驾驶者的资金问题,提升管控质量。

4.4 加强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宣传教育,让消费者具备相应的驾驶技术,遵守交通规则,在充电时,要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杜绝飞线和乱扯线等问题,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自我安全意识。同时,要引导消费者购买合格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切莫为了速度以及外形盲目选择产品,要选择有质量认证标准的产品,以此保障产品的质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不但关系到驾驶人的安全,也对未来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在当前发展背景下,我国需要不断强化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的监督管理,强化立法规制,加速行业标准建设,并不断提升监管的效率,此外也要不断强化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电动自行车管理的质量,倒逼产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车速产品质量电动
电动自行车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2012款奔驰R300车修改最高车速限制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MINI 电动概念车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
北京现代途胜车车速表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