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修理工程施工延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23-07-31王帆
王 帆
(镇江五峰山船厂,江苏 镇江 212132)
0 引言
国际运输服务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服务贸易领域之一,拥有庞大的行业规模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船舶维修产业就是其中之一,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环保法规的推进使得全球修船业务持续增长,中国是全球船舶修理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克拉克森研究数据库显示,2020年中国修船厂承接了约5 900次修船作业,占到全球总数的50%[1]。
面对庞大的修船市场,船舶修理企业修理延期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影响了船运公司船舶的完好率、在航率,进而影响了重大运营任务的及时部署和圆满完成。为此,本文结合船舶修理企业市场需求,对如何加强修船企业内外部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有效解决修理延期问题提供参考。
1 修理延期原因分析
1.1 修理工程技术分析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工程技术分析不到位,处理问题拖沓,导致技术问题在重要节点集中爆发,最终影响整体修理周期。主要原因如下:
(1)工厂技术图纸筹措、工艺文件和技术措施准备不充分,导致了修理过程中的技术鉴定工作不准确、工艺文件的适宜性和指导性不强等问题,甚至部分修理工程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
(2)技术质量部门主动靠前意识不足,设备技术状态勘验和修理过程记录滞后、可追溯性差,尤其在系泊试验等船舶修理重难点阶段,关键设备修理缺乏专项工艺、技术准备,技术问题分析不处理或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1.2 修理计划不够科学细致
主要表现在:大多数船舶的计划修理时限偏短,部分与修理实际需求时间偏差较大,在规定时限内根本就无法完成;程序落实慢,修理计划、任务书、修理方案等下达不及时等。主要原因如下:
(1)计划修理时限缺少专业细致的调研,未充分考虑到主观和客观等因素,如:天气、海试周期、工程量测算和项目管理效率等问题。
(2)企业内部修理方案程序繁琐不科学,如:只有首次修理的船舶修理方案需要进行评审和报批,但如果是同型号、同承修单位的情况下,应当减少评审和报批环节,集中力量在后期的具体勘验、工程明细、修理项目和修理工艺上下功夫。
1.3 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修理企业产能不足,一线修理、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出现等工现象,导致修理计划不能按时实施,修理节点后移,修理周期延长。同时,企业内部管理跟不上,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不够密切,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足,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多干不如少干、干快不如干慢现象。主要原因如下:
(1)企业人员编制结构不合理。生产一线与后勤管理薪资差距不大,很多新进员工都不愿到一线吃苦,影响了整体工作积极性。
(2)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不足。由于应对较重的生产任务,企业容易忽视责任心教育和职业再教育,员工普遍缺乏奉献意识、集体意识和配合意识,部门之间也缺乏基本的沟通协调及相互配合。
(3)管理体系不完善、运行不流畅。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价格管理体系等),但在实际运行中监督机制不能较好落实,以致修理任务不能及时落实和按时完成。
(4)修前准备不足。计划性不强、不细,工艺、人员、器材、工装等准备工作滞后,影响了修理进度。
1.4 配套单位配合意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外协计划落实慢、执行不及时,外协修理进度和外购进度滞后。主要原因如下:
(1)主承修企业没有和配套单位明确任务的急迫性及时间节点。只是关注外协单位能不能做、能否做好,但缺乏对时间节点的把控、监督与跟踪。
(2)外协配套单位的责任意识不强。偏重于质量工作,但对项目进度认识不足,有的企业不愿意做,造成主观上的进度滞后,以致影响了修理进度。
(3)部分外协单位特别是有些工业部门对自身定位还不够清晰,总是认为这型船是自己生产的,但在修理过程中自己不是主体,从而造成了积极性和配合度降低,最终影响了整体修理进度。
1.5 船东助修不够积极
主要表现在:船舶未按照合同计划时间进厂,船东工作时间与承修企业不同步,存在超出修理方案和标准等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主承修单位与船东沟通协调不够,对相关修理法规、标准、制度要求没有及时与船东宣贯沟通,对船东提出的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也没有认真研究对待,盲目拒绝,导致船东方、监理方对修理制度、修理项目及修理标准掌握不全。
(2)船东对法规标准了解和理解不够,主人翁意识、配合意识、质量意识、进度意识欠缺。
(3)船东对送修工作缺乏重视,认为修理工作就是承修企业的事,没有为助修工作制定专门的制度和要求,造成了作息时间不统一,影响了整体修理工作效率。
1.6 工作组织协调监督不力
主要表现在:利益上相互攀比、工作上相互争论纠缠、责任上相互推脱现象。主要原因如下:
(1)主承修单位未履行好主体责任,对外部单位和下级配套单位的工作协调上主动性不够、能力水平不足、工作韧性缺乏。
(2)主承修单位对船检和监理单位依赖较重,甚至颠倒了主次关系,进而影响了对进度的监督管理,造成了生产任务的延期。
(3)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出现了进度延期问题,未进行有效的问题分析和追责,管理监督浮于表面,甚至因修理周期延长而增加修理费用,影响了船东的经济效益和在航率。
2 解决修理延期问题的措施
2.1 加强思想认识和提升站位意识
主承修企业各级、各部门首先要加强对修理延期问题的思考,统筹谋划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各类风险,充分开展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同时要始终保持虚心好学、勤思善悟的工作态度,避免急功近利、短期效应。
2.2 紧前技措准备和提升技术能力
主承修单位要根据所修船舶型号提前做好技措策划准备,技术管理部门根据修理工程单和修理方案梳理所需图纸资料、技术标准,确保各项修理工作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标准执行。同时要针对修理船舶编制计划工艺文件目录,明确工艺编制完成时间和要求,针对重难点工程和重大故障工程编制专项修理工艺并及时组织评审工作,充分发挥技术、工艺在修理周期管控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2.3 科学制定计划和合理确定周期
现代船舶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和系统大量应用使修理难度不断增加,对主承修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首轮首修船的修理期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修理周期与过去老旧船舶相比明显延长。作为修理计划和修理周期的制定者,需要对新型船舶的修理难度、项目、难点和周期进行全面客观调研,充分考虑到影响修理周期的各项因素,科学制定修理计划和修理周期。
2.4 明确职责分工和厘清各方责任
要进一步明确船东方和主承修企业在修理计划制定、实施和验收等各环节中的职责,主承修企业要按照契约精神主动肩负起主体责任。其他单位(包括船检、监理、船方)坚决履行好配合工作,真正做到参修各方权责清晰。
2.5 完善体系建设和健全管理机制
首先要加强承修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按照体系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和进度管理体系,责任要落实到单位、部门和个人;同时船方要针对修理配合建立相关的送修管理、助修管理、验收管理制度,包括作息时间要按照修理期间的作息执行,要与企业、监理协调一致相向而行;船东公司和监理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交班、协调会、汇报和现场办公制度等。
2.6 强化制度落实和确保依法修理
首先要牢固树立船舶修理制度先行的理念,持续加强对船舶修理法规制度的学习宣贯,让参修各方熟悉各项法规制度的内容和条款,对法规制度心存敬畏之心。其次,要建立一套及时、有效、可行的问责惩处机制,定期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造成延期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对主客观上造成延期问题的,从经济措施上,甚至法律程序上,采取奖惩措施;给企业造成经济、业务损失的,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和制度进行处理。通过问责机制倒逼相关单位和个人强化进度管理工作,只有完善落实相关问责机制才能在思想认识上站高位,在内部管理上上台阶,在外部协调上更主动。
3 结论
(1)通过科学制定修理计划,工厂年度实际修理周期比计划修理周期缩短18%,承修船运公司船舶在航率由70%提升到85%左右。
(2)通过有效缩短船舶修理周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承修能力,承修数量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