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查研究能力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2023-07-31崔禄春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调研领导干部

文_崔禄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身体力行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为全党作出了示范和表率。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摘录了140多篇重要文献,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体系化、理论化成果。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也对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是调查研究的主体,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能力,对于提升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各项工作,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称之为调查研究的素质和本领,是调查研究能力的同义表达。在党的历代领导人中,明确提出调查研究能力概念并将其作为领导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强调,是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把调查研究能力作为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之一突出强调,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调查研究能力属于专门能力,是领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干部顺利完成调查研究工作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本领和技能。调查研究能力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调查研究能力包括从事调查研究工作所必需的一切能力,包括政治能力、调查能力、研究归纳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文字工作能力等领导能力的许多方面。狭义的调查研究能力仅指领导干部完成调查研究工作必备的直接能力,可以细化为调查能力、研究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有高低之分。领导干部一般都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能够从调查中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是,领导干部个体的调查研究能力却存在高下之分。同样的调查研究问题、同样的调查研究环境,由不同的主体去完成,结果差别很大。同样的问题,有的调查研究者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有的却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洞悉潜在的问题和风险。这些都是调查研究能力不同造成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差距。领导干部要见贤思齐,向调查研究能力强的同志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调查研究本领和水平。

调查研究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狭义的调查研究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也很多,包括问题意识、分析归纳能力、政策解读能力、文字综合能力等,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领导干部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自定任务、自加压力,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是不断涵养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无止境的过程,都是在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的。一次调查研究任务完成并不意味着认识问题的结束,需要不停地进行调查研究。因此,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实际主动地、有计划地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训练提升能力。

二、调查研究能力的基本要素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发现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不是为了个人的兴趣,而是为了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任务、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从调查研究一开始,就坚持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不搞漫无目的、走马观花式的调查研究,而是真正把调查研究作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谋划工作推动工作的过程。因此,发现问题能力是调查研究的第一能力。

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有问题意识。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毛泽东曾形象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提高对存在问题的敏锐性,把“怎么看、怎么办”搞清弄懂,提高发现问题的思想自觉。其次,要深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询群众对现实问题的看法,征求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意见建议,“关起门来”“坐在会议室里”是找不出问题的。最后,要把自己摆进去。要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紧紧对照对标中央要求,从实际调查研究工作中找准问题,找出“病症”。

二是分析研究能力。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灵魂。同样,调查研究能力重在研究能力,要在发现问题基础上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研究能力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关键要素。领导干部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到许多资料,听到看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分析研究,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出对策建议。如果没有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搜集的资料是没有价值的。提高分析研究能力,首先要掌握过硬的政策理论水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指导调查研究全过程。坚持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保证调查研究工作的正确方向。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的最新决策部署,提高理解政策、把握政策、运用政策的水平,做好上情和下情的结合。其次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实问题纷繁复杂,抓不住主要矛盾,就像“螃蟹吃豆腐”,一塌糊涂毫无重点。因此,调查研究工作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大量零碎的材料经过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假若丢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去研究事物的细枝末节,就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这样的调查研究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后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领导干部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实际情况创新调研方法,善于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比较辨别方法、分类法、因果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社会科学方法,从专业社会调查方法和途径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开展调查研究的技能。

三是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历史正是在问题的不断产生与解决的循环过程中向前推进的。调查研究成果是检验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试金石和度量衡。

写好调查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是调查研究最直接的成果,调研报告的撰写能力是调查研究成果转化的基础和前提。调查研究报告必须秉承实事求是精神,反映真实情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客观实际中总结出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结论。调研报告要开门见山、观点清晰、文风清新,坚持短、实、新,切忌假、大、空,做到观点鲜明、资料翔实、言之有物、文风朴实。

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是调查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当前,在一些部门、单位还存在调查研究成果与实际工作运用脱节、转化不畅问题,有的重评奖、轻应用,致使许多有价值的调查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质量评估机制、调研成果转化机制,推动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调查研究政策建议要可行,同时相关部门应积极采纳相关政策建议和经验总结推广,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服务于科学决策和决策落实。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对问题作出决策、抓好落实。科学决策能力来自哪里?当然来自对问题的调查研究水平。要将调查研究贯穿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把“走出去”调研和“请进来”调研、实地调研和案头调研、综合调研和专题调研结合起来,切实掌握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做到科学决策、规范执行。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科学决策的全过程,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坚持决策必先调查研究,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也实现调查研究成果的最大化利用。要认真做好党中央政策部署与基层结合的文章,防止科学决策“落空”。

三、领导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基本途径

当前,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少数领导干部不会调研、不善调研的问题。比如,有的领导干部调研愿望很高但方法不科学不得要领;有的则是“只调不研”不出成果,甚至是单纯为调研而调研,下基层就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群众称之为“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彗星式”调研;有的调查研究成果不转化,上交调查研究报告后就算完成任务,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成效,乃至影响领导干部形象和党的形象。因此,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理论学习、思想淬炼、实践锻炼逐步提高,在调查研究实践中成长为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调查研究者只有具备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才能认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海量的材料中找出关键要素,形成正确的决策。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此外,还要广泛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各方面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认识水平。

二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基层问题和基层群众,要想调研有所收获,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工作时就提出调研工作“深、实、细、准、效”五字方针,求深就是深入实际,求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求细就是全面掌握情况,求准就是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求效就是调查研究要能提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五字方针是贯穿调查研究过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在‘深、实、细、准、效’上使足气力、下足功,落实到调查研究实践中。每到一个地方,要像毛泽东提倡的那样会“察言观色”:看老百姓吃得怎么样,穿得怎么样,脸色怎么样,情绪怎么样。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望、闻、问、切”,敏锐捕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材料,把实际情况搞清搞准。在这个基础上踱方步、冷思考,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进而提炼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三是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领导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既要传承好我们党总结探索出的有效方法,比如典型调查、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实地考察等传统方法,也要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加强宏观网络数据分析,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要按照调研对象的自身特点,采用适用的方法,也可多种调查方法并用,以此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当然,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工作。

四是提高综合分析和撰写调研报告能力。在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中,深层次的、有分量的调查研究成果还不够多。有些调查研究报告只是就事论事,综合分析还不是很充分,有的对微观问题研究多,但对宏观问题的研究不够。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的工作中,需要在大量汇集资料、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分析,就是指将占有的材料继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通过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综合起来,把所研究的对象放在一个整体和系统中,对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其各方面的相互联系进行观察,就容易得出调查研究之前没有预料到的许多有用的结论,从而把握事物本质,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此外,领导干部还要注意提高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对收集的材料善于综合研究,认真分析鉴别,勤思考,多练笔,从各方面加以培养、训练和提升。

猜你喜欢

调研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