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

2023-07-31赵可金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

文_赵可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重大关系,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和大历史观,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进行精准定位,既要遵循人类社会现代化一般规律,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要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自主权。只有在实践中坚持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一、以正确历史观和大历史观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是中国面对的重大历史问题,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确立正确历史观和大历史观。坚持正确历史观,就是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将中国式现代化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逻辑。坚持大历史观,就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放宽历史的视界”(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页),致力于研究150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

从唯物史观来看,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必由之路,尽管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信仰、环境不同,经济发展道路选择也各不相同,没有一套现成的、能照搬照抄的理论,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逆转。近代以来,欧洲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归根到底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法国年鉴学派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认为,从15世纪到18世纪400多年的世界历史,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从15世纪开始,欧洲诸国的物质文明发生革故鼎新的变化,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农业主导向工商业主导的转型,核心力量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开足马力。在这400年间,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陆陆续续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用武力夺得大片殖民地,并且屠杀当地原住民,抢掠金银珠宝,贩卖黑人,实行关税保护制度,连打商业战争,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

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在推动历史发展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生态后果。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靠加大对工人的剥削,积累了巨额资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环境破坏。对此,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过深刻的批判:“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1页)同时,由于多数国家自然资源贫乏,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不仅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去深重灾难,还先后引发对人类文明造成巨大破坏的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进行了曲折的探索。然而,无论是以改变自身社会内部障碍以解决不发达问题的现代化理论,还是致力于化解外部不合理世界体系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都没有走出一条成功的现代化道路。除了一些国家凭借自身资源禀赋(比如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或凭借自身条件和战略设计实现了现代化(比如拉美的巴西、智利、阿根廷,“亚洲四小龙”)外,民族独立国家均没有找到实现现代化的普遍经验。

从正确历史观和大历史观出发,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课题是正确处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问题、中国和世界的关系问题。近代以来,围绕核心历史课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坚持自立自强和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成功开创和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成为当今世界党员人数最多、连续执政时间最长、世界影响最大的百年大党。无论从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来看,还是从世界近代以来的百年历史来看,这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成就。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推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总结近代以来的百年历史经验,坚持自立自强和对外开放辩证统一,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动力。

二、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基

坚持自立自强,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致力于实现14亿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部分人的现代化,而且很多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对其他国家殖民掠夺和暴力冲突的基础上,建立在社会不平等和对环境破坏的代价上,非但没有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同现代化,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本国国内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一些实现了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凭借丰富的能源资源(比如海湾地区的一些产油国)或者借助正确的发展战略(比如拉美的巴西、智利、阿根廷和“亚洲四小龙”等)实现了现代化,但从根本上并不稳固,发达国家依然凭借垄断高科技、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嫁自身危机等手段控制整个世界,联合国推出的多项发展计划和援助项目基本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甚至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危机。

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经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变化,呈现乱变交织的动荡变革期特征,个别发达国家加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遏制、封锁和打压,我国在国际上面临技术上的“卡脖子”和话语上的“哑嗓子”问题,在国内经济和社会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制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近年来,面对国际竞争中非经济因素冲击的严峻挑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因此,无论面临多么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挑战,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上迈出坚实步伐,才能不断增强在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国内国际局势中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坚持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同上)。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现代化,是与整个世界互利共赢的现代化。

动力问题是现代化发展的不竭源泉。中国脱胎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育得都很不充分。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内生型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动力既不是仅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推动力,也不同于拉美、非洲、中东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外生型现代化道路,不是片面依靠来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外部拉动力。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原始积累、殖民扩张和霸权对抗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内外结合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要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这是对经济全球化大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指明了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表明,关起门来搞现代化是死路一条,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也是死路一条,需要把坚持独立自主和坚持开放包容结合起来,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又坚持开放条件下的开放包容,坚持全面对外开放,积极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因此,新时代的中国对外开放是全面对外开放,坚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四、统筹兼顾,坚持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实现中国自立自强与实现全球共同发展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统筹兼顾自立自强和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中国发展与全球共同发展的有机统一,既助力实现民族复兴,又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自立自强是一个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永葆对外开放姿态的前提基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越来越步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没有自立自强,一个民族就失去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安身立命的根基。同时,自立自强也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久动力,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如果没有自立自强,一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对外开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缺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驱动力,国际合作也不可能深入。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实现自立自强,才有资格参与国际竞争和平等合作,对外开放才能向纵深推进。

对外开放是一个民族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实现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人类文明百川入海的时代大势下,闭关自守死路一条,脱钩断链没有前途。同时,对外开放还是一个民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坚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总之,统筹兼顾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理念,必须在实践中全面贯彻,积极落实。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中国人民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追求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内在契合、辩证统一。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还提出推动国际合作的“一带一路”倡议,所有这些倡议都体现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统一,不仅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各成员共同发展,成为造福各方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也必将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历史观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习近平的历史观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