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个冬瓜品种在石屏县的引种表现

2023-07-30谢雪果李云驹于冬冬杨德荣汤俊瑜郑文娟杜丽丝罗丹丹子瑾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冬瓜品种

谢雪果 李云驹 于冬冬 杨德荣 汤俊瑜 郑文娟 杜丽丝 罗丹丹 子瑾

摘 要 以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的8个冬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同一种植时间和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对其生物学、植株生长特性、果实、产量等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个冬瓜品种可统一出圃时间为2022年4月28—29日,于7月31日达到采摘标准,采收期持续16 d;667 m2产量排名前3的品种则为YTH-41、YTH-43和YTH-37,分别为10 393.95、9 116.13、8 068.4 kg,品种的单果重与667 m2产量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综合考虑产量、病害发生程度及田间管理难易程度等因素,YTH-42、YTH-43品种出苗率低且其综合表现较差,应淘汰;YTH-35、YTH-36、YTH-37、YTH-38、YTH-40及YTH-41等6个冬瓜品种引种栽培成功,综合推荐顺序:YTH-41>YTH-35>YTH-40>YTH-37>YTH-38>YTH-36。

关键词 冬瓜;品种;标准化栽培;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S64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9.014

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是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生或攀缘草本植物,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叶柄粗壮被粗硬毛和长柔毛,雌雄同株,花单生,果实长圆柱状或近球状、大型、有硬毛和白霜,种子卵形。冬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兼具药用和保健功效[1-2]。谢大森等[3]对来源于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冬瓜主产区的146份冬瓜种质的生物学特性、品质、抗逆性、抗病性等性状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冬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3.52%,Na平均含量2.49 mg·kg-1,K平均含量0.15 mg·kg-1,P平均含量132.97 mg·kg-1,VC平均含量0.120 mg·g-1,总酸平均含量1.65%,可溶性总糖平均含量1.54%,糖酸比0.977,干物质平均含量5.54%,平均含水量为94.46%。此外冬瓜还含有抗坏血酸、硫胺素、核黄素及尼克酸等维生素,以及一些人体必需氨基酸,包括含量较高的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还含有鸟氨酸、γ-氨基丁酸和组氨酸等[4]。作为耐储运、货架期长的蔬菜,冬瓜在调节蔬菜淡季、保证周年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6]。目前全球冬瓜年栽培面积约50万hm2,其中我国的种植面积最大,年播种面积在20万hm2以上,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海南、广东、福建等省(自治区),多数地区冬瓜生产以鲜销为主。通过前人研究可知,冬瓜生产中问题较多,主要包括品种单一且种子混杂,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需求量日渐增大的中小型冬瓜品种、加工专用型品种比较缺乏[7]。

目前,农家种仍占据我国冬瓜市场主导地位,由于提纯复壮跟不上,导致品种种性不断退化;老菜区耕地面积少,导致连作障碍突出,枯萎病、疫病发生严重,流行快,病虫害加重意味着农药使用浓度越来越高[8]。以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的8个冬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对其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产量等进行田间调查分析,旨在筛选出适宜在云南石屏种植的冬瓜品种,探索在冬瓜原产地窗口期生产绿色标准产品,对冬瓜新品种引种及标准化栽培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共有7个大冬瓜品种YTH-35、YTH-36、YTH-37、YTH-41、YTH-42、YTH-43、YTH-38和1个小冬瓜品种YTH-40,均来源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宝秀镇内,属亚热带气候,地形半山半坎,海拔1 431.8 m(宝秀镇最高点2 329.3 m,最低点790.3 m);多年平均气温18 ℃,1月平均气温10 ℃,极端最低气温2.4 ℃;7月平均气温26 ℃,极端最高气温33 ℃;年平均降水量962 mm,年均无霜期312 d;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干旱、冰雹等,年均发生1次[9]。在试验区按照“W”形随机取10个初始土样,混样后对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有机硅、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及电导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下:pH值6.51,有机质含量28.9 g·kg-1,有效磷含量41.361 mg·kg-1,速效钾287.144 mg·kg-1,水解性氮123.118 mg·kg-1,有机硅238.22 mg·kg-1,交换性钙9.9 cmol·kg-1,交换性镁2.1 cmol·kg-1,电导率18.2 ms·m-1。

1.3  试验方法

在云天化现代农业石屏蔬菜种植基地选择一块约1.6 hm2的地块作为试验地(N23°46′44″,E102°25′16″),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8个冬瓜品种分别设4次重复,共32个小区。8个冬瓜品种统一于2022年3月3日催芽,3月5日点种,3月13日全部出苗,4月28—29日出圃移栽,7月31日开始采收。

1.3.1  育苗

育苗场所及穴盘消毒:育苗场所消毒首先使用90%三氯异氰尿酸粉剂稀释500倍液,对整个育苗场所进行喷洒消杀,并闷棚3 d,能有效杀死大部分病毒、细菌、真菌和虫卵;3 d后再选用0.5%高锰酸钾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均匀喷雾杀菌,同时加入阿维菌素等杀虫卵,闷棚3 d后可以投入使用。穴盘消毒可用40%甲醛100倍液或高锰酸钾500~1 000倍液浸泡10~15 min后晾干,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熏蒸。

催芽点种:催芽后种子露白60%时开始播种。选用3份PINDSTRUP?品氏泥炭土(丹麦进口)+ 1份珍珠岩,充分混匀后作为冬瓜育苗基质。3月3日催芽,3月5日点种,先将穴盘中的基质浇透水(浇到底部流水),在孔穴中央点种,点种时将冬瓜种子的小头朝下(即芽口朝上),深度2~3 cm,然后盖上一层薄泥炭土即可。

湿度管理:3月13日全部出苗,齐苗后进入育苗管理阶段。子叶展开时,要求基质中有效含水量为65%~70%,到3叶1心以后水分含量为60%~65%。浇水要求浇匀浇透。

光照管理:冬瓜对光照的需求较多,但苗期阳光过于强烈将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因此在整个育苗过程中均开启遮阳网,确保光照强度在10 000 Lux左右。

施肥:育苗期间视苗势补肥,如果2叶1心时冬瓜叶片薄、面叶色浅、茎细弱,可随水补喷磷酸二氢钾液1次,4叶1心时有针对性地补充0.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液。补肥应少量多次,以免烧苗。

炼苗移栽:出圃定植前5 d进行练苗,白天开棚降温到20 ℃左右,夜晚降温到10 ℃左右,逐步打开遮阳网,使之与露地条件相接近。同时喷施0.1%尿素溶液+0.1%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移栽定植成活率。在冬瓜苗3叶1心到5叶1心时可出圃移栽,点种到出圃约10~15 d。

1.3.2  种植

整地及土壤改良:深翻土地40~60 cm,犁耙翻地后在阳光下暴晒5~10 d,利用紫外线消毒杀死虫卵。在经过阳光暴晒后的土地上,均匀撒施土壤改良剂,每667 m2用量为矿物源有机肥1 000 kg+生物质有机肥1 000 kg+普钙40 kg+10%噻唑膦颗粒剂1 kg+0.5%噻虫胺颗粒剂1 kg+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1.5 kg,并用旋耕机把土壤改良剂与表层土混合均匀后起垄。

栽培模式:本试验的所有品种均采用支架栽培模式,支架为“人”字型支架,“人”字型支架的撑杆用三根竹竿或树干并用铁丝扎紧。垄宽1.8~2 m(包沟),垄高约30~40 cm,垄沟宽40~50 cm,垄面呈龟背形,株距80 cm。

1.3.3  移栽及田间管理

定植:单行种植,株距80 cm,定植在垄中央,YTH-40每667 m2种植800株,其余品种每667 m2种植420株。

肥水管理:冬瓜苗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滴灌系统的滴灌3 h),使根群与田土紧密结合,以尽快恢复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高成活率。缓苗后至抽蔓期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群深扎土层促使植株粗壮。在缓苗后浇1次透水(滴灌3 h)。幼苗期浇水以土壤含水量维持在60%~70%为宜;开花坐果时期土壤含水量维持在80%,以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果实膨大期,及时提供充足水分(滴灌3~4 h),7~10 d浇水1次促进果实膨大。冬瓜植株极不耐涝,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发生植株死亡现象。冬瓜对养分的需求应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施肥管理。追肥按照m(N)∶m(P2O5)∶m(K2O) = 1∶0.35∶0.94的规律施肥,不同物候期的施肥见表1。

1.3.4  选瓜、定位及摘心

不同冬瓜品种的第1朵雌花分化节位有差异,第1朵雌花后,一般间隔2~3片真叶再分化雌花,有时2~3朵雌花接连出现。留瓜的基本原则是要兼顾高产与早熟两个方面,可选留第2~3朵雌花坐果为好。待雌花授粉之后,可在最上的小果上方留4~5叶片后摘心。每株可只保留15~20片葉,不宜让瓜蔓生长过长。到果实“弯脖”开始膨大时,可选留1个子房肥大、茸毛密、果形周正的,将其余的果去掉。如果精准供应水肥,且病害能有效控制时,可留2个瓜。

1.3.5  套瓜

大型冬瓜进入膨大期后,其重量会快速增加,有的品种如YTH-41在10 d左右单瓜重就增加到15 kg以上,这时茎蔓就难以承受其重量,在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的作用下,容易落瓜,所以需要进行套瓜作业。为降低成本,在留瓜时适当留节位相对较低的雌花坐果,这样果实进入膨大期后冬瓜底部刚好着地,即冬瓜落地栽培模式,减轻茎蔓承受压力。

1.4  指标测定方法

1.4.1  植物学特性

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株,调查其果形、果肉颜色、老熟果皮颜色、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株高、茎粗等指标。

1.4.2  物候期

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株,对始收期、终收期、采收期等进行调查。

1.4.3  抗病性及丰产特性

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株,对出苗率、死苗率、抗病性、内腔直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折667 m2产量等进行测定及计算。

1.5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 2010、SPSS 26.0和Origin 202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八个冬瓜品种在引种地的生物学特性

8个冬瓜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表现见表2。可以看出,8个冬瓜品种YTH-35、YTH-36、YTH-37、YTH-38、YTH-41、YTH-42、YTH-43、YTH-40出苗率分别为97.90%、21.88%、34.38%、25.00%、96.00%、19.53%、8.75%、61.00%,其中YTH-35和YTH-41的出苗率都大于95.00%,YTH-42、YTH-43的出苗率则低于20.00%。育苗移栽后8个冬瓜品种中YTH-41、YTH-42、YTH-43、YTH-40的死苗率皆为0,其他4个品种则存在死苗情况,其中YTH-35死苗率为1.69%,YTH-36死苗率为9.43%,YTH-37死苗率最高为15.09%,YTH-38死苗率为2.04%。YTH-35、YTH-36、YTH-37、YTH-38、YTH-41、YTH-42和YTH-43植株长势较好,抗病性较也好,而YTH-40则抗性较弱,蔓枯病发病率达到了15.78%,白粉病发病率24.52%。8个冬瓜品种统一于2022年5月7日移栽,7月31日至8月15日进入采收期,采收期持续16 d左右。

2.2  八个冬瓜品种的植株生长特性

8个冬瓜品种的植株生长特性见表3。可以看出,各个冬瓜品种的株高差异较大,范围在3.12~5.89 m,其中YTH-37的植株长势最好,株高为5.89 m;YTH-36植株长势较弱,株高为3.12 m。茎粗范围为9.27~14.94 mm,其中YTH-35的植株最为粗壮,茎粗为14.92 mm;YTH-40的植株最为瘦弱,茎粗为9.27 mm。叶片长势最好的冬瓜品种为YTH-35,最大叶长及最大叶宽比其他其他7个品种大,分别为27 cm、35.2 cm;YTH-37叶长最小,为21.32 cm;YTH-40叶面最窄,为25.6 cm。

2.3  八个冬瓜品种的果实与产量性状

8个冬瓜品种的果实与产量性状见表4。可以看出,YTH-35的果形为球形,YTH-36、YTH-37、YTH-38、YTH-41、YTH-42及YTH-43等6个品种的果形为铁柱形,YTH-40的果形则为圆柱形。8个冬瓜品种的果肉颜色皆为白色,老熟果皮颜色为墨绿色。果实纵径范围在22.61~80.00 cm,其中YTH-41的果实纵径值最大,为80 cm;YTH-35果实纵径值最小,為22.61 cm,前者是后者是3.53倍,并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横径范围在13.88 ~ 23 cm,其中YTH-35果实横径值最大为23 cm,YTH-40果实横径值最小为13.88 cm,前者较后者宽65.71%,并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内腔直径范围在6~14 cm,各品种内腔直径排序为YTH-35>YTH-42>YTH-37>YTH-36>YTH-43>YTH-41>YTH-38>YTH-40。由于8个品种的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差异较大,导致各品种的果形指数也有差异,果形指数范围在0.98~4.71,其中YTH-41的果形指数最大,为4.71,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8个冬瓜品种的单果重范围在2.45~15.28 kg,排序为YTH-41>YTH-42>YTH-37>YTH-43>YTH-36>YTH-35>YTH-38>YTH-40;YTH-41、YTH-42和YTH-37等3个品种单果重排名靠前,分别为15.28、13.07、10.39 kg;YTH-41单果最重,为15.28 kg,与其他7个品种差异显著。8个品种折667 m2产量在5 721.03~10 393.95 kg,YTH-41最高,为10 393.95 kg;其次是YTH-43,为9 116.13 kg;YTH-35最低,为5 721.03 kg。

3  小结

此次引种试验围绕冬瓜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适应性观察、产量测量等开展,从而掌握引种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产量性状、抗逆性、适应性等品种特性,同时探索了配套的标准栽培技术模式。8个冬瓜品种可统一出圃时间为2022年4月28—29日,历经3个多月于7月31日达到采摘标准,采收期持续16 d。667 m2产量排名前3的品种则为YTH-41、YTH-43和YTH-37,分别为10 393.95、9 116.13、8 068.4 kg,品种的单果重与667 m2产量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在试验时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以种子消毒、农业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为主,统防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统防病毒病各1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致使试验区病害发生较少。YTH-43发生了软腐病(只有1株中心病株),及时剪除中心病株的感病冬瓜果实,并立即喷施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共喷施了2次),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YTH-35和YTH-37发生了白粉病,用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5 000倍液处理2次后,病害得到控制。YTH-40蔓枯病发病率达到了15.78%、白粉病发病率24.52%,该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好,蔓枯病和白粉病为重点防治病害,引种期间,通过清洁生产和农药防治相结合,病害得到了较好控制,未造成病害蔓延现象。虫害防治采取整个示范展示园内统防办法,先后防治了斑潜蝇、烟粉虱、黄足黄守瓜等害虫,防治效果显著,未造成昆虫传播病毒病现象。

引进的8个冬瓜品种中YTH-42、YTH-43出苗率低于20%,不适于大面积推广栽培,其他6个品种全部引种成功,综合考虑产量、病害发生程度及田间管理难易程度等因素,推荐顺序为YTH-41>YTH-35>YTH-40>YTH-37>YTH-38>YTH-36,推荐于5—8月在石屏种植,其中YTH-40冬瓜蔓枯病发病率达到了15.78%、白粉病发病率24.52%,但该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好,在种植过程中,蔓枯病和白粉病为重点防治病害。然而,试验并未就品种的果实品质及抗逆性等进行研究,后续可继续开展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   GROVER J K, ADIGA G, VATS V, et al. Extracts of Benincasa hispida prevent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ulcer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1, 78(2):159-164.

[2] VERMA V K, BEHERA T K, MUNSHI A D,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of ash gourd [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 inbred lines based on RAPD and ISSR markers and their hybrid performance[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7, 113(3): 231-237.

[3]   谢大森,何晓明,彭庆务.冬瓜种质资源的综合鉴评[J].中国蔬菜,2009,(8):36-41.

[4]   谢大森,江彪,刘文睿,等.优质、抗病冬瓜多样化育种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1):50-59.

[5]   JIANG B, LIU W, PENG Q,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hromosomal distribution of Ty1-copia retrotransposons in wax gourd [J]. Gene, 2014, 551(1):26-32.

[6]   谢大森,江彪,刘文睿,等.优质、抗病冬瓜多样化育种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1):50-59.

[7]   谢大森.冬瓜生产现状与育种趋势[J].江西农业学报,2001,13(2):60-63.

[8]   周火强,王迪轩.浅谈冬瓜性状遗传与育种[J].长江蔬菜,2008,(6):18-23.

[9]   李立国,段丽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云南省卷[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易  婧)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冬瓜品种
闷热三伏天 冬瓜可以这样煲
为什么叫冬瓜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种什么品种好?
冬瓜搭架栽培技术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