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学质量柔性测评体系构建研究

2023-07-30卢霞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职

摘要:教育场域的外部环境发展加速,流动加快,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内部多元主体个性化又不断增强。而现有高职教育体制刚性过硬,柔性不足,难以应对新的挑战。文章借鉴其他领域的社会实践,引入柔性管理思想,通过凝练柔性因子,构建具有弹性、变通性、包容性和有效性的柔性测评体系,以刚为本,辅之以柔,以柔制刚,刚柔相济,以改进和创新现有教学质量测评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柔性测评

“生命之慧,在于柔”,柔能制刚,也能御强。柔性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是一种非线性思维方式,主要是指组织为了快速响应环境变化,以弹性和人性化方式实施管理,通过改变权力依赖方式,用民主方式营造轻松环境,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以适应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使组织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高职教学质量管理刚性的现状与弊端

(一)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化的过程,为稳定和提高规模化、普及化发展下高职教学质量,各级教育部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体制,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估等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随着网络大数据的普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数字化功能趋强,教师的工作内容经过各种指标量化成数字汇总,折算成年终绩效,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管理模式刚性不断增强。

(二)刚性管理模式的弊端

刚性模式下制订的制度和条款,难以覆盖执行环境中所有的工作任务和责权利益,空白处易带来纷争;过于注重目标与组织制定,奖惩和纪律易忽视人的心理需要,压抑的氛围难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量化成了绩效,变现成了工资,教师为了应付考核和职称评选,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有用”的工作上,对与考核无关的工作,如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和沟通势必会减少,功利心日显;绩效进行排名,容易让教师形成恶性竞争,造成同事关系紧张。

二、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柔性需求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

职业性和高等性是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职业属性决定高职教育培养策略,偏重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专业设置上,高职教育要根据变化的市场需求调整专业面向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在教学内容上,高职教育要在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上不断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二)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柔性需求

教学是高职教育完成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教学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和评价等工作。

教师对所处场域环境与整个社会复杂关系的认知,会影响其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与环境的互动方式、频率、程度,以及两者匹配和适切性程度,会决定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腾讯平台发放《关于学校教学质量测评体系的问卷调查》,收到来自江西、广东、四川等省份高职教师共140多份反馈数据。数据反映,有86.4%的教师所在学校每年都开展教学质量测评,但其中有37.9%的教师不太清楚本校教学质量测评体系运行了几年;49.3%的教师对本校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并不满意;85%的教师认为本校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需要改进。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发展加速、流动加快、内部多元主体个性化不断增强、不确定性因素累积等问题,是高职教学质量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

其他社会场域对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外部环境早已改变思维方式,引入具有人本性、情感性、高效性、权变性、过程性等特点的柔性管理,高职教学管理也可以借鉴其他社会场域的实践,引入柔性思维,以应对新时期下的新需求。

三、教学质量管理与测评

教学质量测评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测评体系的建立往往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展开,最终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效果。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能明确努力的方向,适时调整教学行为,把客观评价标准能动地转化为内在动力,汲取他人长处,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的发展与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评价经历了从主观评估到客观测评的过程,从注重教育技术转向注重教学效果,从注重教学过程的规模性转向注重教学过程的自我完善和不断进步。在评价方法上,由定性转变为定量,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近年来,一些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不断出现,如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等教学技术,以及绝对评估法、相对评估法、个体内差异评估法、分析评估法、综合判断法等教学方法。

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被诟病为标准化生产的流水线,只注重专业化、技能化知识的培养,缺乏人文关怀下的人格和个性塑造,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培养。科学技术加持下的刚性管理体制更是一把双刃剑,主观评估和客观测评、定性和定量需要适宜的尺度,偏倚任何一方都可能引起不可預估的“蝴蝶效应”。如过于偏重制度的设计,以及指标的行为化和可测性,往往会忽视或放弃那些难以行为化和量化的指标,不能真正反映评估对象的水平,而指标体系过于固定化,又难以发挥激励和改进作用。一些预先设定好的指标体系规定了评估者“评什么”和“怎么评”,评估对象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估,很难真正地参与其中。同时,评估的结果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没有达到激励和促进教师深化教学改革的作用,甚至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柔性思维管理下教学质量测评的改进与创新

何以为柔?在于其弹性,外在的变通性、包容性和实践的有效性。柔的智慧不是软弱、妥协,而是内在的坚持。刚性以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为手段管理,重效率,讲公平公正,管理过程方便快捷。以柔克刚不是完全对刚性制度的摒弃,而是以刚为本,辅之以柔。

后现代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过程性,所有教学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不断生成。后现代教育理念描绘的未来教育图景具有极强的宽容性、适应性和延展性,充分尊重个性与个体,体现更具感情和温度的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即教育为拓展生命的宽度和长度而存在,唤醒人的生命自觉意识,提高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心理满足感和幸福感,以满足人的多样化发展需求,给予生命更多的选择。

基于此,现代高职教学质量管理应融入柔性因子,构建具有弹性、变通性和包容性、有效性的柔性测评体系。

四、柔性测评体系的构建

(一)测评体系中柔性因子的凝练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评价主体明确,结构层次清晰,测评维度和指标划分详细,质量标准具体。通过上文对柔性内涵的剖析与解读,笔者凝练出以下柔性因子:弹性,即具有可调节的规则和范围;变通性,即测评指标的可替代性;包容性,即对测评的结果需要有可解释性、申诉性、纠正性;有效性,指測评应重效力,即测评后的改进。

(二)柔性测评体系的构建

柔性测评体系可以从测评的对象、主体,测评的内容指标,测评的过程,测评结果的应用四个方面融入柔性因子,以创新现有的刚性测评体系。

1.引入测评对象和主体的双向弹性机制

目前,大部分教学质量测评对象都以任课教师为主,忽视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然而,教学质量不仅由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所决定,还受学生的基本素质、精神状态、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在测评体系中,高职院校应添加对学生的测评环节,测评学生的基本素质、精神状态、学习方法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子,通过双向测评、翻转测评的方式,建立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和意见反馈的通道,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测评通常以学生为主,督导和同行为辅,但是测评结果多有偏颇,若引入行业专家等校外评价主体可以减少单个评价主体评价的片面性。而对学生的测评,教师若引入学生家长及其他同学的评价,则可以畅通多元沟通渠道,多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测评内容指标

美国学者达令·哈默德认为,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学应符合学科要求、教学目标和特定环境中的学生需求,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还受制于该知识和技能与所处环境的匹配程度。教师所处场域及其与其他场域之间的联系,会对教师的决策、行动策略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建立课堂、学校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有效联系,教师与教学场域内学生、学校、家庭和社区等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时还需消除社会文化的不一致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传统测评体系指标固化,造成教师工作固化,思想功利化。柔性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可以设置拓展模块,以教师日常工作完成指标为基础,辅以拓展模块,作为延伸替代,供教师选择。这样一来,既能打破传统封闭式考核系统给教师带来的束缚,让教师工作更灵活,又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3.测评过程动静结合、内外结合

在传统测评体系中,督导通过随堂听课对教师进行测评。然而,“课堂十分钟,课外十年功”,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所以对教师的测评应从课堂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如教学部门组织的说课活动、教案的设计、教研活动表现等。

4.测评结果渗透人文关怀

明末清初的杰出伦理思想家和教育家王船山认为,“仁义礼智之理”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纵使“日生日成,继善成性”,但若一个人的成长环境谨遵道德规则约束,那他的品性应是从善的。因此,高职教学质量测评结果应充分体现人性化原则。首先,测评结果不是对教师人格的综合评价,在教师工作待遇指标体系中的占比可以适当降低;其次,测评结果应以帮助教师成长为目的;最后,对测评结果连续三年以上排名在前60%的教师,可以设立“免检”制度,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国兴.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社会学理论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

[2]陈超.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J].黑龙江科学,2016(7).

[3]王华.浅析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与办学质量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7(12).

[4]权小红.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M].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2.

[5]周志武,王树勇.高职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4).

基金项目:2019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 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基于放管服改革下高职教学质量柔性测评研究”,课题编号:2019-GX- 173,主持人:卢霞。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高职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