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口膜炎的治疗和预防
2023-07-30李芳霞
李芳霞
(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畜牧工作站 甘肃甘南 747400)
在我国西北部高海拔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适宜发展牦牛养殖。但是牦牛养殖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养殖过程中为保障养殖质量,还需掌握高效牦牛养殖技术,解决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饲养工作,提高对于牦牛口膜炎的重视程度,加强防控。
1 发病原因
导致牦牛口膜炎疾病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原发性口膜炎多是因为机械刺激与化学刺激造成的。例如牦牛食用的饲料比较坚硬,或是饲料中掺杂了坚硬的铁丝等金属,对牦牛口腔黏膜造成直接损伤,并感染口膜炎;化学刺激是因为牦牛接触了氨、强酸等化学物质,对牦牛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并进一步扩散,对牦牛喉咙、脏器等组织造成损伤[1]。
继发性口膜炎一般是部分疾病早期未能及时做好诊断和治疗,出现继发的情况,像铅中毒、咽喉病、口蹄疫等疫病,容易继发口膜炎。
2 临床症状
牦牛口膜炎的致病原因不同,其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其在感染疾病后,嘴唇上下部的内侧均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红斑,随着病情的进展,病斑会逐渐的扩散。由于病变部位集中于口腔中,会对牛的正常进食产生制约,因此牛会出现的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等情况,部分牛还存在发热症状,若是不及时进行防控,还可能出现死亡的情况。牦牛还会出现嘴角流涎、口腔黏膜腐烂等情况。牦牛口腔内部颜色发红且肿胀,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放射性口膜炎,产生很多白灰色圆形的坏死病变,并逐渐长出水疱并破裂,出现腐烂斑,颜色发红。
3 诊断
结合牦牛的临床症状,能够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一般牦牛在患有口膜炎后,其所表现出的症状比较明显。但是饲养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做好日常观察,这是由于部分病例在发病初期会出现食欲减少、咀嚼异常等情况,尽早发现的防治难度比较小,避免在后期发现后症状严重而加大治疗难度。诊断时需要注意动作尽可能的轻,切忌生拉硬拽对牦牛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可辅助运用实验室诊断等方式,对细菌或是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口膜炎做好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科学性。
4 治疗和预防
牦牛在疑似患有口膜炎疾病后,应及时对其进行隔离饲养,同时第一时间求助于当地畜牧兽医的帮助,做好疾病的进一步诊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好治疗。对于患病牦牛的圈舍,应做好彻底的消毒,同时做好同圈舍其他牦牛的会诊,判断其是否存在患病的情况,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病例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牦牛上下内唇部位存在的病斑红斑,可选择0.1%~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2 次/d。若是唇内附着毛虫,还应及时做好清理,并涂抹青霉素软膏,起到消炎抑菌的作用[2]。
此外,可使用中药配方进行治疗,取茯苓、苍术、黄芩各40 g,白术、板蓝根、草河车各60 g,党参、大黄各50 g,槟榔、前胡、桔梗、车前子、贯众各30 g,石膏150 g,黄连20g,甘草10 g,加入适量水煎煮,煮好后放凉为患病牛灌服,1 次/d,3 d 后病牛的症状开始明显减轻,5 d 后病牛完全康复。
由于疾病具有一定的反复性,疾病治疗的后期需要加强护理,提高牦牛的恢复速度,降低牦牛口膜炎的复发几率。牦牛恢复期间,可以持续进行单独的饲养管理,每天对牦牛口腔等患病部位做好集中的检查,掌握其恢复情况,并及时使用消毒抑菌的药物进行清洗,缓解症状。同时注意为其提供一个良好恢复环境,圈舍要干净卫生,同时为其提供一些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促进其免疫力的提升,尽快的恢复健康。
5 预防
导致牦牛口膜炎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际饲养管理工作进行时,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重视防疫检疫,能够有效的控制疾病并降低牦牛口膜炎的发生几率。具体还需做好以下工作,有效的控制疫病:
5.1 保证饲料卫生
由于牦牛患有口膜炎多是因为饲料中有锋利物质对口腔造成损伤引发的,因此需要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做好饲喂工作,避免其中掺杂的各种异物对牦牛口腔造成损伤。日常饲养管理工作进行时,要科学的选择牦牛饲料,合理的选择各种谷物,并且在饲喂前做好饲料检查,确定其中没有坚硬异物。同时根据牦牛的生长情况做好饲料的科学配制,满足牦牛生长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免疫力。在进行投喂时,除了要检查饲料中不存在异物,还需注意饲料干净卫生,不存在变质过期等情况,日常做好饲料的科学储存。若是外出放牧,还需注意科学的选择放牧地点,保证饲草干净卫生。另外,在养殖场中,还需注意在牦牛所能够接触到的环境中不要有刺激性的物质且饲料中不存在刺激性物质,避免牛接触到氨、强酸等化学物质而产生疾病高发的情况。
5.2 严格做好消毒灭菌
切实降低牦牛口膜炎疾病的发生几率,避免牦牛间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还需在养殖过程中重视做好消毒灭菌工作,重视消毒灭菌对于养殖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可以结合养殖情况,对养殖区内牦牛口膜炎的发生情况和发病史等进行充足的掌握,以此为基础,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规范做好消毒工作,定时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在养殖场中出现口膜炎病例后,更应该加强消毒工作,增加消毒频率,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对于牦牛圈舍环境、各种饲养器具以及养殖场周边,均应做好消毒工作。消毒药物要首选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进行消毒,消毒药物的配比要合理,同时定期进行药物更换,避免出现耐药的情况[3]。
除了做好消毒工作,还需及时做好驱虫工作,严格遵循动物防疫的相关内容要求以及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驱虫工作,驱虫的重点可放在草原毛虫上,遵循相关防治技术规程,对防治技术做好合理的应用,对各种微生物杀虫剂做好应用,避免对养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科学的防治草原毛虫,保护牧草和牦牛,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5.3 积极开展防疫检疫
牦牛养殖工作进行时,应加强防疫检疫,促进牦牛的健康生长。日常养殖工作进行时,各养殖区的动物防疫部门需要定期安排防疫人员深入养殖场对养殖户展开有效指导,保证相关饲养管理人员能够重视疫病的防疫,做好自身牦牛养殖场的疫病监测工作,对牦牛群的健康状况做好定期检查,确定自身养殖场没有患病病例。重点做好口膜炎、口蹄疫等疫病的监测工作。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牛进食异常、嘴角流涎、口部有病斑时,就应及时给予关注,第一时间进行疾病的治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4]。加强对养殖场所饲养牦牛群的健康水平综合评估,对其生长情况做好预测预报,提高防疫质量,最大程度降低疫病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
加强检疫工作。做好自繁自养,禁止外来人员、动物等进入养殖场。同时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定期规范进行接种。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抗体水平监测,及时做好补免。
5.4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为牦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牦牛多生活在高原地区,自身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生活环境相对比较恶劣,针对该现状,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为牦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其患病的几率。
首先,养殖过程中需进行科学组群,提高分群的合理性,控制好养殖密度,保证其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制定严格进出制度,将牦牛与其他动物、车辆、外部人员等隔离开,必要时还需进行彻底的消毒才可以进入养殖场。饲养管理人员自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加强防疫,穿好防护衣物,戴好口罩,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在气候相对比较恶劣的天气,更应做好饲养管理,避免大风雨雪天气对牦牛生长的影响。饲养管理人员要注意掌握天气信息,避免恶劣天气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防控疫病。牛舍的建设,可以首先选择干燥、地形开阔的地方,同时建设地应该背风向阳,可以较好满足牦牛抗寒的要求,为牦牛的健康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避免气候条件等因素造成牦牛免疫力下降,出现疫病高发的情况[5]。
最后,还应不断提高养殖的规范化程度。养殖场可结合饲养实际,构建牦牛养殖档案,规范饲养管理,使得牦牛养殖精细化管理成为常态。档案中的具体内容有生产记录,包含产肉量、产奶量等信息,还有饲喂进食情况、免疫接种程序、患病情况及用药记录等,保证牦牛的规范化养殖,提高产品品质,保证食品的可追溯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牦牛养殖过程中,口膜炎作为常见高发病,会对牦牛的生长质量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针对该疾病,饲养管理人员需要加强重视,做好疾病的诊断并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治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做好疾病的预防,切实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促进养殖工作的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