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策略

2023-07-30陈福泉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5期
关键词:牛场牛群氏杆菌

陈福泉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农牧和科技局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200)

牛呼吸道疾病是牛群易发的疾病种类之一,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微生物病原感染或混合感染,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本病的症状为咳嗽、体温升高、眼鼻分泌物增多、流涎,有泪斑、呼吸困难,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等症状[1]。根据统计结果表明,世界养牛业中与本病相关的疾病占65%,感染率为100%,发病率在35%以上[2]。我国最近几年,本病的发病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给我国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随着养牛业的大力发展,病原有单一的感染逐步向混合感染转化,进而使得临床症状越来越复杂,最终导致本病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困难。因此,本文通过总结牛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分析其引发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以期为养牛场防控本病提供技术支持。

1 病因分析

1.1 感染因素

牛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因素主要包括病毒性病原、细菌性病原、支原体等三种。病毒性病原主要有三种,即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副流感病毒3 型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3]。细菌性的病原主要的有四种,即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昏睡嗜血杆菌等[4]。

1)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牛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且持续感染牛是本病防控的重点。牛感染本病后,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尤其是犊牛较为严重;同时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进而导致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引发严重的临床症状。牛妊娠期感染后,还可导致流产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感染牛,不分品种、年龄,但以1~2 岁牛易感。本病常发生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单纯感染病牛则表现为体温升高、流鼻涕、鼻腔周围有黏性分泌物等,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如果存在继发感染,则死亡率升高;但如果发生黏膜性疾病,则死亡率为100%[5]。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进行传播。近年来全国牛场几乎均有发病,牛群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有研究表明,我国流行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两种基因型(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 型与2 型),但以1 型为主。另外,本病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必须上报疫病之一。

2)牛呼吸道合胞体病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是一种常发于犊牛的呼吸道疾病,由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临床上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表现为咳嗽,鼻孔周围有较多的分泌物、泪斑等症状,而无下呼吸道症状。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即可达60%~80%,在暴发性感染过程中病死率可达20%以上[7]。牛可持续感染或长距离携带病毒。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但可导致肉牛可发生夏季肺炎。牛、山羊、绵羊与马易感本病,而且绵羊体内分离的毒株可导致犊牛感染发病。本病健康牛通过与病牛的直接接触或者近距离内接触了病牛呼出的气雾和分泌物及污染的饲料、垫料等获得感染。本病呈世界范围性流行。

3)牛副流感 牛副流感的病原是牛副流感病毒3 型。单一感染后,牛基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个别牛只出现一过性的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但本病极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如细菌性病原,进而导致病情恶化[8]。牛副流感病毒感染无严格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发病。本病的传播方式为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但以前者为主。本病常通过病牛接触过的饲料、水源,以及自身发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牛只。个别牛只可通过胎盘进行传播。

4)巴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牛急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病牛呈急性经过,表现为肺炎、体温升高、内脏广泛性出血,最终可呈败血症经过或者是出血性肺炎[9]。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健康牛呼吸道内常在菌,属于一种条件性致病菌。牛健康状态下,牛群不发病,一旦牛只出现长途运输、缺水、缺料、天气骤变或者密度过大等情况,会导致其本身的免疫功能降低,进而病菌进入黏膜,感染发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途径:病菌通过呼吸道感染,主要方式有飞沫、灰尘、接触等,也可通过皮肤或吸血昆虫叮咬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夏季节多发,常呈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自然条件下,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对干燥环境没有抵抗力,仅存活2~3 d,而在血液、分泌物与排泄物等中可存活4~10 d 左右,而在腐败的尸体中可存活30 d 以上。

5)溶血性曼氏杆菌 溶血性曼氏杆菌病是由曼氏杆菌A1 型菌株引起的一种对牛羊等反刍动物危害十分严重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为高热(41℃)、脓性鼻液、纤维素性肺炎、腹式呼吸、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致死率较高、发病率约60%,药物治疗不明显[10]。不分年龄与性别,牛羊易感,主要发生在犊牛阶段。溶血性曼氏杆菌常存在于牛上呼吸道,属于条件性致病菌。本病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天气骤变等多发。

6)肺炎克雷伯菌牛肺炎克雷伯菌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引起牛重症肺炎、败血症、脑膜炎、乳腺炎等疾病。本菌是牛呼吸道内常在的菌群之一,当牛感染风寒、运输等应急后,其免疫力下降,使其侵袭呼吸道黏膜,进而引起牛支气管炎、肺炎等[11]。肺炎牛克雷伯菌具有多重的耐药性、强致病性,进而使得治疗防控难度加大。本菌易感动物广泛,牛、马、羊等各种家畜、鸡、鸭等各种禽类以及野生及水生动物均可感染。本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与消化道,也可经过尿道与皮肤感染。无明显季节性,呈散发性流行。

7)支原体 牛支原体是引起肉牛和奶牛长期性肺炎、呼吸道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之一。临床上可引起犊牛典型的坏死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从健康牛或病牛的呼吸道内可分离出支原体,是常在的寄生菌。自然感染的潜伏期较难定;牛群感染本病后,一般14 d 后发病,并且常发生于7 d 左右的犊牛,发病率高、症状明显、死亡率高[12]。牛一旦感染本病,即使痊愈,病毒可携带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本病传播途径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1.2 非感染因素

牛呼吸道疾病发病除了微生物感染外,非感染因素也是至关重要。凡是能够导致牛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应激反应的因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常见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运输、各种牛群混群、灰尘、恶劣天气、牛脱水、毒素、密度过大,环境潮湿、改变饲养管理、急性代谢紊乱等[13]。而牛自身的体重、年龄、性别也对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经过统计分析,公牛感染牛呼吸道疾病的几率高于母牛,阉割后的育肥牛发病率也高于母牛。而犊牛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成年牛。体重小的牛发病率高于体重大的牛。

2 防控措施

2.1 治疗措施

由于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很复杂,因此,针对本病的治疗需要确诊是那种病原引起,进而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是病毒性疾病,则采用疫苗紧急免疫,同时饲料与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 或者小苏打、辅酶、葡萄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辅助提高病牛的抗病力,并选择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等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如果是细菌性疾病,则及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连续2~3 d 的治疗。同时病牛要及时进行隔离、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传染给健康的牛群。

2.2 防控措施

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进行。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防控:加强引种管理、做好免疫工作、加强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1)加强引种管理牛呼吸道疾病大部分病原因引种而引入,因此,牛场尽量减少犊牛的引进。如果必须引进犊牛或种牛,则首先进行引进牛场的实地考察,确保牛群健康无病,有条件最好做病原检测,确保引进牛为阴性。其次,就是在本牛场,或者场外设立隔离点,引进牛群必须在隔离点饲喂观察45 d 以上,并做病原检测,确保无问题后方可进本场牛群。

2)做好免疫工作疫苗免疫是预防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最为有效的措施。根据本场的疾病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同时安排好免疫的工作人员,确保责任到人,保证免疫工作的质量。另外,疫苗的种类、运输、保存不当等均可导致免疫失败,因此,牛场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疫苗的种类,采取合适的温度进行运输和保存;在有条件的牛场,可对采购的疫苗进行免疫前品质的检测,以确保免疫效果。

3)加强消毒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理能够良好地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降低牛群发病率。进场的车辆、人员以及饲料等均需要隔离消毒24 h 以上,有些牛场甚至达到72 h;日常每周采用不同消毒剂消毒1~2 次;育肥牛及牛产品销售同样采取无接触交接的方式或者消毒等措施进行完全的隔离;同时还制定有严格的消毒措施及惩罚制度。

4)加强饲养管理 牛群需要供给干净的饮水,充足的营养平衡的饲料。同时牛群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减少牛群混群的次数和头数。不饲喂变质的饲料、饲草,防止牛群霉菌毒素中毒。及时清理牛舍,保持牛舍干净卫生的环境,为牛群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

3 小结

综上所述,牛呼吸道疾病病因众多,归纳为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前者包含病毒性病原与细菌性病原。针对牛呼吸道疾病不同的病因,应采取减少引种,做好免疫工作、加强消毒与饲养管理等综合性措施来进行防控。

猜你喜欢

牛场牛群氏杆菌
洛绒牛场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规模牛场健康养殖技术
呼和浩特某牛场牛乳房炎的调查及诊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