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2023-07-30聂鑫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5期
关键词:抗病病原猪群

聂鑫

(沂南县双堠畜牧兽医站 山东临沂 276300)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猪场在我国养猪业的占比越来越大,猪群的饲养密度也越来越大,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差,进而导致猪群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猪呼吸道综合征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且随着养猪环境的改变,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猪呼吸道综合征是指由病原微生物、饲养管理、应激与易感猪群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猪群呼吸道疾病的总称[1]。临床症状主要有体温升高,泪斑增多、鼻腔分泌物增多,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腹部及四肢末端以及耳部发红、发绀,并且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2]。本病主要引起保育猪与育肥猪群发病,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可达2%~20%,仔猪死亡率较高;还可导致育肥猪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缓慢,增加饲养成本[3]。本文通过分析猪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因,总结其防控措施,以期为养殖同行防控本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病因分析

1.1 原发性病原体

猪呼吸道综合征为多病原引起的疾病,其原发性病原体主要有猪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圆环病毒2 型、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以及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病毒[4]。猪肺炎支原体主要靶位是猪支气管纤毛,破坏了支气管黏膜的完整性;导致猪出现气喘、受刺激后咳嗽很长时间以及机体消瘦等症状,又称为猪气喘病。本病主要导致猪机体不能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进而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可引起猪群出血性坏死性胸膜肺炎;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圆环病毒2 型导致猪群出现弥散性间质性肺炎症状,并且可导致保育仔猪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进而导致猪抗病能力降低。伪狂犬病毒会导致猪群出现咳嗽、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原。流感病毒导致猪群出现流鼻涕、咳嗽、体温升高等症状,主要侵袭气管或支气管纤毛,并能在呼吸道黏膜、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增殖,破坏猪只机体的免疫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常引起断奶仔猪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皮肤出现红斑等症状,感染后猪群出现免疫抑制现象,导致抗病能力下降。这几种病原均可引起继发感染。

1.2 继发性病原体

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常见继发病原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5]。继发性病原体是导致猪群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猪群发生猪肺疫,表现为喉头肿胀,高度呼吸困难,又称锁喉风。副嗜血杆菌可导致猪群出现耳部与四肢内侧发绀,形成绒毛心以及胸腔积液与腹水等症状。附红细胞体主要导致猪只出现呼吸困难,耳部发红或发绀、气喘等症状。

1.3 季节性因素

我国南北气候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是猪群发生呼吸道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冬季较为寒冷,气温较低,猪舍封闭较严,进而导致猪舍潮湿。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不利于猪群的生长与防控疾病。而冬季温差较大,在温度转换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猪群受到冷应激,进而引发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

1.4 饲养管理因素

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猪舍内猪群的饲养密度是越来越高;采用工厂化的生产模式,使得猪群频繁的转移圈舍;不同来源猪只经常进行混合饲养;猪舍环境卫生条件差,空气质量较差,消毒工作不规范、不到位;均可导致猪群发生呼吸道综合征。另外,猪群饲养过程中如果经常受到断料、断水、转群、贼风等应激,会增加本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

1.5 免疫效果

免疫是猪群抵抗病毒性疾病最佳的预防手段,但免疫效果良好才能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因此,能够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均可导致免疫失败,进而导致猪群没有获得免疫力,甚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猪群暴发本病。常见的能够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有霉菌毒素、免疫抑制病、饲料营养缺乏、免疫接种操作错误、疫苗质量不佳等。

2 防控措施

猪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防控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提高易感猪群的抗病能力[6]。控制传染源的主要措施有抗原监测、引进种群病原控制;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有抗体监测、猪舍消毒、饲养管理;而提高猪群抗病能力的措施有疫苗免疫、保证饲料营养以及药物预防等。

2.1 加强病原和抗体监测

猪场之间饲养环境各不相同,因此,统计往年猪场发病情况,对猪群实施针对性的病原与抗体检测,可有效的降低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病。抗原和抗体检测是控制猪场呼吸道综合征大规模传播较为有效的手段。每个月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抗原和抗体水平,科技是发现潜在的病原;并且根据抗体的消长规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从而保证猪群健康。根据抗原的检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隔离处于潜伏期的猪只,减少病原的扩散,将呼吸道综合征对猪群造成的不良影响控制到最低水平,保证大部分猪群的安全。

2.2 种群引进病原控制

猪场内病原微生物大部分是由于转入猪群带进来的,因此,在引进种猪时需要进行病原的检测,确定病原为阴性后方可引进,并且引进猪群后,需要单独隔离1~1.5 个月,再次检测病原呈阴性后,方可引入猪场。另外,引进种群需要选择优质的品种;此类猪群具有良好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而种猪运输期间,必须采取安全的防护措施,保证猪只安全抵达隔离点;保证种猪在运输环节的生物安全。从而从源头切断猪呼吸综合征的传播途径。

2.3 猪舍内外消毒

猪舍内外消毒是养猪场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控制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病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猪场要加强猪舍内外消毒的工作。猪场消毒可有效的降低猪舍内外病原微生物存在数量;进而降低了发病的风险。消毒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科学的消毒制度,明确每个阶段消毒的任务,以及消毒效果的检验指标。猪舍消毒对象包含猪舍内外墙壁、地面、屋顶以及各类设备。猪舍每周进行1~2次消毒,带猪消毒需要选择过氧乙酸、聚维酮碘等刺激较小的消毒液,并且2 个月进行消毒剂轮换使用[7]。而空栏舍消毒可选择火碱、过硫酸氢钾、火烧等。

2.4 调整饲养管理

猪呼吸道综合征是诱发因素(环境改变、应激等)与病原微生物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疾病暴发。通过猪舍环境的调控来减少诱发因素,也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必要措施。猪舍通过夏季降温冬季保暖的措施来缩小温差,为猪群提供适宜的温度;同时做好合理的通风,降低舍内的湿度和有害气体的浓度等,进而为猪群提供干燥、温暖的舒适环境。不但能够减少诱发因素,还能够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2.5 保证免疫效果

目前几乎所有猪场均重视疫苗免疫,但很少关注疫苗免疫后的效果是否达到应有的免疫效果。要想取得理想的免疫效果,首先猪场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自己特有的免疫程序,并且根据病原与抗体检测结果选择本场的疫苗毒株,使得免疫起到最大的效果。其次在疫苗免疫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疫苗稀释及接种,保证疫苗的接种质量。最后确定猪群的健康状态,只有猪群健康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疫苗接种,猪机体才能产生更好的免疫效果。

2.6 保证饲料营养供给

饲料营养是猪群生长的基础,也是猪群抵抗疾病的基础。因此,猪场需要根据不同的猪群制定冗余的饲料配方,提供足够的饲料营养物质。避免猪群因营养不足或者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的问题。在夏季,猪群饲料中可额外添加一部分VC或小苏打,来减少热应激的影响;在冬季,饲料中可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等物质,增加饲料的适口性,补充过度消耗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而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另外,还可以根据猪群的习性,改变饲喂的方式,比如断奶仔猪可供给粥样饲料,育肥猪与母猪等可供给湿拌料等。

2.7 药物预防

针对猪呼吸道综合征的细菌性病原可采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泰万菌素、多西环素、磺胺类药物等。猪群饲料中可添加中药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芪多糖、甘草、板青颗粒、扶正解毒散(板蓝根、黄芪各40 g,淫羊藿20 g)、补中益气散(炙黄芪90 g,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各60 g,炙甘草45 g,升麻、柴胡各30 g)等。

3 小结

猪呼吸道综合征对猪场的危害很严重,但因其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甚至是多种病因共同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猪场防控本病需要采取病原和抗体检测隔离;其次进行消毒;之后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供给合理的饲料营养;及时免疫疫苗与药物预防等综合的防控措施,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抗病病原猪群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