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为本”理念下卓越幼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多维建构

2023-07-29路怡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0期
关键词:素养为本幼师卓越

[摘           要]  “素养为本”的教育改革给卓越幼师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戰。基于理论和实践研究,坚持“素养为本”的理念,从多维视角入手,分析了卓越幼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多要素构成及多路径拓展,尝试对卓越幼师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多维建构,对促进卓越幼师的培养大有裨益。

[关    键   词]  “素养为本”;卓越幼师;职业核心能力;多维建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0-0093-04

“素养为本”的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发端于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最先应用于教师的教育培训和改革,随后波及全世界并获得广泛认同。素养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综合性的。“素养为本”既强调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又强调能成功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并圆满解决特定问题,这种整体性的取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1]。当前,教育界正在大力推进“素养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这无疑使卓越教师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卓越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而卓越幼师的培养也是全面提升幼师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研究卓越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将有助于加深对卓越教师内涵的理解,引导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研究幼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可以探究幼师从普通走向卓越的法宝何在。“素养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而产生,以此视角展开对新时代卓越幼师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显而易见。

一、卓越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就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和应用。卓越幼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对于其胜任岗位和职业、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由此也成为卓越幼师培养的重要抓手。“高尚”“扎实”“突出”等词汇只是对卓越幼师必备素质的泛化描述,而从职业核心能力角度去探讨卓越幼师的培养则更精准,针对性也更强。

二、“素养为本”视域下卓越幼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多维建构

(一)多要素构建维度

201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就“卓越教师”给出了“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培养目标定位,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个性化目标则是“幼儿为本,擅长保教”。卓越幼师以特殊的素养和能力而成为行业的领头雁和风向标,其职业核心能力必然包括以下要素。

1.职业意识:高动机的成长自觉

职业意识(Professional Awareness)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以前称为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基本职业道德,也就是要求职业人对待工作必须积极认真,有责任感。显然,卓越幼师首先要有对幼教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成为名师的内在渴望。卓越幼师之所以能在专业方面不断迈向卓越境界,究其原因就是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着他们,并能使他们的心灵日渐强大[2]。强大的精神动力、超高的工作动能、深厚的职业情感是卓越教师的入场券。精神动力激发工作动能,加之发自内心的成功渴望,这是卓越幼师职业成长的起步。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既依赖于责任义务意识、良心意识等来自道德方面的约束力,也得力于教育情怀、成功渴望等谓之事业的成长力;前者守护教师工作的底线,后者促使教师勇于创造、不断突破现有的工作高度和境界,使他们追求卓越,事业历久弥新[3,4]。两方面的内在自觉,对卓越教师而言缺一不可,共同造就了卓越教师高动机的职业意识。

对卓越教师而言,职业成长的自觉性是他们成功的首要条件。幼师迈向卓越的动力就是对职业成功的强烈渴望和对幼教事业的深厚情感。幼儿教师要从涵养自己深厚的教育情怀开始,获得高动机的自觉成长,抓住每一次的成长机遇,循序渐进迈向职业发展的巅峰,最终必能达到卓越的境界。

2.通识能力:跨领域的素质储备

通识教育是包含古典、文学和科学在内的综合教育,它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专门化知识之前对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做全面而综合的了解,并直接对标受教育者“完全人格”的培养[5]。通识教育对抗知识专门化、职业化、工具化的倾向,倡导人的全面而完整的发展,对当今的教育极具现实意义。

通识教育既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又关注个体心灵的健康成长,学习者获得了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知识、技能和态度,获得了较为合理的能力结构,并得以形成独立而完整的人格。通识能力对成就卓越教师意义重大,它提供给未来卓越教师综合性全景化的知识框架和跨学科的思维方法,提供给他们明智的选择决策和行动的能力,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使他们能够厚积薄发。

基于实施幼儿素养教育的要求,未来卓越幼师需要完成从“深度思维”到“广度思维”的转向。通识教育对于整体性知识的通用能力、人格的完整性以及心智训练的强调使它有助于卓越教师的培养。对卓越教师而言,教育素养或教育智能无疑是跨领域的素质储备。运用通识思维推进卓越教师职业核心能力建设,强化了把教师作为“完整的人”进行培育,解除了专业化思维对教师培育的束缚,拓宽了卓越教师培养的视野,突破了教师教育创造的“专业”上限。

3.专业素养:实践中的教育智慧

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要求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保育能力、服务管理能力都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幼教工作者必須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以及卫生与保健知识等,具备相应设计与组织五大领域活动的专业技能,具备处理其他事情的综合素质。由于幼儿教育“保教结合”的特殊性、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具有隐性教育意义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聚焦于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上。

卓越教师总是处于知识积累的动态过程中,他们学习和创新的关键就是积极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组织和实施管理。教师本身并非只拥有单一知识,而知识的建构首先必须做好知识的分类与整理。卓越教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或策略,将获取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转化、分享并应用于创新,做到了灵活运用知识并创造新知识,使知识实现了个人化和系统化。因此,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知识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卓越教师的专业素养来源于实践中的教育智慧,也反哺和丰富着幼儿教育的实践内容。

4.问题意识:善思考的教育头脑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随时都会面临如此这般的困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才可能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素养平庸的教师,遵循常规多于发现问题,甘于重复多于制造惊异,他们的教育世界永远同质、平淡无奇,一切事象都被规则化、公式化;追求卓越的教师则不然,他们总能从毫不起眼处捕捉“问题”、发现“惊异”,据此找到个人职业发展进程中的新转机和新路向。由此可见,正是敏锐的问题意识成就了卓越教师的卓越素养。

卓越教师都有着善思考的教育头脑。独特新异的视角与特定的教育情境相遇,自然地产生了教育问题,这就是卓越教师在运用新异眼光和独特思维洞察教育的真谛。对幼儿教师而言,敏锐的问题意识让他随时都能发现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并找到进入这一世界的大门。卓越教师又能够多角度重新去定义问题,并在问题指引下创造出更加理想的教育世界。卓越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敏锐的问题意识,在于其提问、发问、追问的能力,这种意识与能力根源于其有一颗善于思考的教育头脑。

5.情境智慧:厚积淀的灵感生成

教师对特定教育问题如何反映,一方面取决于其调动自身的教育认知对此教育问题进行加工的深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师临场应对的教育机智,两者相结合,影响着反映的准确与否和反应效能的高低。教师的教育智慧由一般智慧和情境智慧两部分构成,前者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对形形色色的教育现象进行认知加工,它确保教师对教育问题能形成规范化的理解与应变,通常包括教师对具体问题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判断力;后者的重要功能在于确保教师对教育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富有特效的策略化反应,它往往结合具体教育情境,以生动的案例或故事为载体,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实际的教育问题,形成在场化的机智行为反应,其产生与教师教育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有密切关联。

卓越教师情境智慧的生成可谓厚积薄发。卓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是融知、情、意、行为一体,启发性强,真实度高,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点和积极性,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情境智慧也不断积淀。卓越教师凭借深厚的经验储备与机敏睿智的判断力,加之持续不断的教育实践,情境智慧最终以灵感式的反应降临,融入他们的教育素养中。卓越教师的情境智慧不单纯是教师的个人素养,它还为幼儿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和不竭的智慧源泉。

6.创新能力:反思下的拓展升华

卓越教师的创新能力和长期教育实践中的自觉而深刻的教学反思密切相关。只有坚持不断反思和批判,才能时刻保持成长的动力和勇于改变的能力。

教学是师生互教互学、相互成就的过程。卓越教师真正把课堂定位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将教学相长看成自身专业发展的起点和终点。他们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永远离不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提高。师生相互依存,教学相互依存,这是教育的真理,也是教师成长的真理。卓越教师坚持教学相长,他们不仅研究学生、理解学生,更从学生身上获得深刻启示和前进的动力。

反思性实践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育教学的常规,允许教师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奔着明确的目标去行动,也是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真正考验。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不仅是教学实践者,还可以是教育理论的创造者,确切地说,教师是一个反思性实践者。在反思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生成教育理论并使之系统化,让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反思性实践推进了反思型教师的成长,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的教育理论成为实践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6]。教育反思提升了卓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多视域拓展维度

1.素养本位:坚守教育真谛

素养本位的反面是知识本位。“素养为本”的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视学习者“素养”的发展为教育哲学的核心。尽管西方当代教育家对素养的概念有多种阐述,但普遍认同其功能性和综合性兼备,既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的结合,又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素养为本”的教育所关注的焦点是受教育者而不是教师,主张让学校成为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学习的场所,它所贯彻的教育原则均以实施“素养为本”的教育方向为准。

“素养为本”理念认为教育理应贯通教育经验和社会的需求,其成果就是建构特定的职业素养形象,它主张对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应贯穿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素养为本”理念倡导在不同的真实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便于建立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而多样的关系,它还强调学习和评价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的整合。“素养为本”理念鼓励教师去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反思意识,提醒教师尽力寻求支持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路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着力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学习素养。

坚持“素养为本”理念,对卓越幼师职业核心能力的拓展大有裨益。素养本位关注学生的素养与未来的专业实践及社会需求的相关性,真正抓住了当前教育最核心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素养为本”教育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而灵活自由制定步骤,甚至可以突破学期、时间和学分等界限。它提倡教师作学生的向导而非主导,提倡师生一起工作,共同学习。“素养为本”教育已经在过去五十多年里逐渐得到承认,尽管也遭遇过争议,但主体向好。当然,“素养为本”教育的真正落实还会面临很多挑战,但我们更相信它会在未来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2.智慧教育:赋能人才成长

当今世界的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异常激烈,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对各领域创新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交融碰撞,教育教学模式面临新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塑造教育发展新生态,“互联网+教育”正朝着智慧教育的方向发展。

智慧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依托新平台、新技术、新系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效能,是破解传统教育难题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活动组织实施与管理等在新技术支撑下的革命性创新。以心理科学、学习心理等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通过人机互动、数据共享、知识互联,满足学生智慧化、个性化、精准化学习需求[7]。

但智慧教育又并非简单的教育信息化,它是对人才需求的標准和教育形态的深刻改变,是智能技术带来的人才培养的改革。国家下发的幼儿教师教育技能标准鼓励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整合,这无疑是基于智慧教育背景指出了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方向。幼师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幼教市场需求,在学习内容方面要求融入科技运用和体现跨学科性,教学方法方面要求学习资源的扩展和共享以及增强个体参与体验。智慧教育理念下的幼师人才培养构建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了课程内容,优化了课程组织,项目教学法注重个体参与,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评价的全过程多维度凸显了及时化和立体化,实现了教育智学、创新实践,为卓越幼师人才培养赋予了新的动能。以智慧教育赋能人才培养,实现了从“育才”到“树人”、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从“重实践训练”到“强创新驱动”,培养了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使卓越幼师真正可堪大任。

3.实践育人:践行教育使命

实践育人教育观把教育看作动态的发展过程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过程,推行“教学做合一”的育人模式,践行了教育的实践属性[8]。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就是提升师范大学生的实践能力。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教高〔2001〕4号文件第十一条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了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特殊作用。师范院校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注重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这些都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另外,教育部还明确发文指出: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

在幼儿教师培养中坚持实践育人理念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幼教专业用技能实训来提高师范生的艺术修养和自编、自创能力,通过见习使师范生初步了解熟悉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实习检验师范生所学的教育理论是否适应实际工作岗位,从而提升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师范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完善和专业成长,提升和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及责任意识。

师范院校重视课程体系作为实践育人主要载体的作用,实训和实习是师范专业实现实践育人的主要途径。师范院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拓展,通过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目的即为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未来卓越教师将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培养和锻炼了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中践行教育使命打下了雄厚基础。

4.协同培养:共创教育价值

培养幼师卓越人才可以提高幼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是提高教育实践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针对卓越幼师正大力推行协同培养模式。协同培养的内涵既包括育人理念、育人要素和育人方式,同时也包括育人文化和育人机制等方面的协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卓越幼师培养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对接高质量人才的社会需求,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适应行业和特定岗位的优秀人才;要推进多维要素的优化整合,利用“专业、课程、教师、教材”等育人要素,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幼师卓越人才;针对卓越幼师培养目标,要调动全社会资源,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等育人主体多元协同,共同培育新时代卓越幼师人才;应注重专业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寻求学前教育专业与数字化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卓越幼师人才;要开启课堂革命,采用开放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以文化人,让教育回归文化本义,充分发挥教育的砥砺德行、涵养思想和培育价值的功能;学校要建立大数据平台,打通“校—政—园”协同育人渠道。各方要明确权责,合作共赢,努力实现协同育人的高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卓越幼师的培养必须服务于我国卓越人才培养的总体战略,必须遵循幼师专业化发展的科学规律,以追求能力和素养的卓越为最终目标。卓越幼师的培养还必须凸显示范引领作用,能培养出真正卓尔不凡的幼师人才,既能继承传统又能追求创新,既具国际视野又葆有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冯翠典.素养为本的教育:内涵、模式、原则和挑战[J].教育科学研究,2017(4):30-34,40.

[2]耿飞飞.近观卓越教师:典型特征及其养成之路[J].中小学管理,2019(2):36-39.

[3]刘径言,郑友训.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及职前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7):55-57.

[4]龙宝新.卓越教师的独特素质及其养成之道[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1):90-96,102.

[5]王姝珺,陈志芳,童慕兰.通识教育视域下我国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57-59.

[6]路怡,张静,田晓红.新时代卓越幼师培养的“道”与“术”: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视角[J].公关世界,2023(4):110-111.

[7]张军.智慧教育视域下的全人化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22(7):3-7.

[8]唐越桥.构建学前教育实践育人机制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6):88-92.

◎编辑 王亚青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素养为本的新时代卓越幼师职业核心能力研究”(项目编号:SGH20Y168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路怡(1974—),女,汉族,陕西宝鸡人,哲学学士,文学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理论、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素养为本幼师卓越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男幼师荒
“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素养为本”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化学学科“素养为本”的教学实践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基于“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尝试和反思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