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视域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023-07-29王强
王强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導的一种学习模式,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作用,以做好小组划分与分工为前提,尽可能让合作学习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在合作中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高效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数学知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现在已经推广至各个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之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与训练技能,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会向着共同目标努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通过思考、交流、沟通、理解、体验与应用等相互补充、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1 做好教学准备工作,顺利推行合作学习
1.1高度重视分组工作,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从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要想极力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与作用,教师首先需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为学生分组,科学组建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展开学习与探究。高中数学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等,坚持“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确保各个小组间实力均衡,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相互帮助,体现出同伴教学的协同效应,慢慢提高他们的整体成绩。
例如,在进行《基本不等式》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为4人,分别安排1名优等生和学困生,另外两名是中等生,这样不会因为人数少而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也不会因为人数多而影响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基本不等式起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然后引入学生讨论基本不等式的素材,设疑:如何用不等关系表示出三个问题?如何通过图形找出相关面积的最大值?对小组成员提出要求:每位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学困生应当首先发言,优秀学生在其基础上进行补充;中等学生要求对发言的内容进行突破性探究发言,优秀学生及时进行完善。鼓励小组成员在自由讨论期间踊跃发言,优秀学生进行总结。
1.2注重小组分工安排,构建合理合作团队
合作学习的本质在于“分工”和“协作”,对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安排极为重要。在正式合作学习前,教师需要主导各个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和搭配,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职位。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为组长,引领整个小组的学习;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为汇报员,主要汇报本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为操作员;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为引导员。如此,使其在正式学习中按照分工展开合作学习,构建合理的合作团队。
比如,在开展《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时,可以组建一个6人~8人的学习小组。首先,寻找一位班干部或较活泼的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的组长,组织整个小组的学习活动;接着,寻找一位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汇报员,做好学习活动的记录;然后,需要1名~2名绘画能力比较强的或者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需要1名~2名抽象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做好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引导、总结工作;最后,集中小组所有成员的智慧和能量得出学习成果,并由汇报员在课堂讨论中进行汇报、交流。
2 合理选择合作内容,鼓励学生互帮互助
2.1制定具体合作目标,明确学生学习方向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摆脱以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合而不作的不利局面,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使学生找到具体学习与努力的方向,让他们朝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努力,提升学习行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的知识点可交给学生独立学习,不需要浪费合作学习的时间。筛选好教学内容后制定具体的合作目标,明确学习方向,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比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函数的奇偶性的应用”是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的。这部分内容具有这些特点:需要学生画图、用图的意识和能力,意识方面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参与引导,画图可以由全体学生参与;需要学生将图像语言转化为数字语言。这种能力,学生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学生平时的成绩无必然的关系,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解决问题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合作中能体验到自己的贡献,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这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的重点,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转化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掌握。
2.2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学生主动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还较为复杂和抽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得较为被动,缺乏积极性,合作学习更是较少,以至于学习效果一般。面对这一不利局面,高中数学教师应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布置一些合理的学习任务,极力发挥任务的驱动性作用,且适当提高学习任务的难度,吸引学生以自主思考为基础主动进行合作学习,使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并一起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完成了《函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完成作业的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后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对于独立思考的作业,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小综合引用问题。比如,可以布置一组题,这组题型既是对课堂授课内容的巩固,也能很好地将课堂知识应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解题能力。对于合作探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数形结合的综合问题,让小组进行合作。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要求将所有的合作流程书面化,比如,可以发放课后研究小组记录表(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小组成员进行的主要工作,并收集所有现场资料)。课堂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真正消化、融合需要在课后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合作作业,将会极大地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果。
2.3把握教学重点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学习
高中数学教材中安排的内容详略有序,有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并不适合合作学习,学生仅靠个人能力就能够单独掌握,不过每一章节中都安排有一定的重点内容,不仅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还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对象,也是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关键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把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使其围绕这些重点知识共同分析和探讨,促使他们高效完成合作学习。
在《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教学实践中,本节课主要学习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立体图形的分类、概念、結构特征、平面表示等知识,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发现,重点内容是棱柱、棱锥和棱台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简单的几何体。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思考展开图与其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借势引出新内容:棱锥、棱柱、棱台也是由多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展开图是什么?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提示他们结合圆柱、圆锥的几何构造特点及侧面展开图来求棱锥、棱柱、棱台的表面积,从而顺利推导出棱锥、棱柱、棱台的表面积计算公式。随后,教师同样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指导学生推导棱锥、棱柱、棱台的体积计算公式,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3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3.1精心设置课堂提问,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常规环节与常用手段,不少一线教师都会用到。不过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或者内容单调,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突出提问的功效,对他们的学习帮助不大。而在合作学习视域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置提问,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自觉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其在交流中思维发生碰撞与摩擦,从而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3.2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突破疑难障碍
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教材中安排的知识难度有明显的提升,有时仅仅依靠学生个人很难理解和掌握,将会影响到后续教学进度的正常推行,甚至会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自信与兴趣。这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指导学生围绕本节课中出现的疑点、难点或遇到的问题展开合作学习,使其在小组内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助推他们顺利突破疑难障碍,慢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3巧妙设计课堂练习,提倡学生合作探讨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讲授数学理论知识,而且可以运用这一模式指导他们进行合作练习,使学生在习题训练中深刻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所授内容巧妙设置一些习题,最好以一题多解为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共同分析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让他们在合作中高效完成习题。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作用,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大力推广合作学习,以做好小组划分与分工安排为前提,尽可能让合作学习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在合作中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高效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使其学会运用所学技能处理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各方面均获得一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业兵,张坤,张晓斌.整体单元化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10):63-66.
[2] 侯宝坤.高中数学建模素养的教学认知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1(2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