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消防灭火技术优化研究
2023-07-29倪智明
1 引言
进入新时代,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考虑到普通建筑所采取消防灭火技术无法直接用于高层建筑,因此,业内人士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消防灭火工作,希望能尽快确定符合高层建筑特点与需求的全新技术方案。 以往围绕消防灭火技术展开的讨论多以普通建筑为研究对象, 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相对有限,本文以扬州某高层建筑为例,从消防灭火角度出发,针对现有技术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日后高层建筑施工的高效开展助力。
2 项目概况
项目为扬州某高层建筑,该建筑由地下2 层,地上20 层组成,每层净高为4 m,该建筑总高度为80 m。 地下建筑面积约20 000 m2,包括设备用房、车库,地上面积约58 000 m2,其中,1~3 层为商场,建筑面积约12 000 m2,4~6 层为休闲、餐饮场所,7~20 层有住户居住,该建筑总面积约78 000 m2。 建筑内部装有火灾报警器、喷水系统和疏散指示标等设施,为消防设施提供消防用水的泵房在地下2 层,消防控制室位于地下1 层。
3 高层建筑火灾原因
2011—2020 年,国内较大以上火灾情况如图1 所示,结合图1 能够看出,我国火灾总体走势向好。 此外,应急管理部还会定期发布火灾详细数据,2020 年接报火灾总数为25.2 万,伤亡1 953 人,其中,受伤人数为775 人,死亡人数1 183 人,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约40 亿,与2019 年同期相比,各项指数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是1.4%、12.8%、13.6%、0.5%。 其中,较大火灾共65 起,较2019 年减少了10 起。
图1 2011—2020 年国内较大以上火灾情况(图源:应急管理部)
由图2 可知,虽然夜间是火灾低谷,但由于夜间人们多处于睡眠状态,无法及时发现火情并报警,导致夜间火灾的伤亡率居高不下。 以0~6 时为例, 该时段发生火灾的占比约13.7%,伤亡人数的占比高达43.6%。
图2 火灾时间分布(图源:应急管理部)
高层建筑内部发生火灾的原因较为复杂, 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类。
1)人为原因,如焊接人员未按要求开展焊接工作,或随意丢弃尚未熄灭的烟头[1]。
2)煤炭等常见可燃固体温度提高至燃点,随后发生剧烈燃烧。
3)可燃液体蒸发或泄漏,导致空气所含可燃液体浓度超过允许范围,遇明火发生火灾。
4)燃气及电气事故,本文讨论的建筑内部具有较多电气设施,对应电线的敷设密度相对较大,随着时间推移,设施绝缘体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提高短路概率,进而引起火灾。电气事故则是指电气设施所配备接地装置出现故障,导致发生火灾。
4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4.1 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高层建筑结构普遍相对复杂,建筑内部设有管道、通风道,以上结构具有与烟囱相似的功能,有一定概率加快火势的蔓延速度,加重火灾影响。除此之外,建筑施工期间,施工方普遍倾向于使用新型材料,火灾发生后,多数新型材料因外界温度快速升高而熔化,产生大量高温流体,进一步加快火灾蔓延速度[2]。
4.2 疏散业主难度大
火灾发生后,通常需要第一时间疏散业主,最大程度上保证业主安全。 高层建筑疏散业主的难度明显大于普通建筑,原因是高层建筑内部结构复杂且人流量大, 极易因现场情况混乱导致业主受到二次伤害。
5 高层建筑消防灭火技术
5.1 充分利用建筑既有消防设施
5.1.1 消火栓
消火栓是高层建筑极为重要的消防设施, 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便需打开消火栓并取出水枪、水龙带,在着火点附近10 m 左右喷水,以确保火灾尽快扑灭。本项目需要配置室外及室内消火栓,其中,室外消火栓流量以40 L/s 为宜,其数量取决于保护半径、额定流量,一般情况下,单个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均在150 m 以内。 确定数量后,便可沿建筑外围进行布设,保证扑救面对应消火栓数量在2 个或2 个以上, 消火栓和建筑外墙之间的距离应达5 m 或以上。 室内消火栓需要加入8支水枪,任一竖管的流量均应达到15 L/s,由高压给水系统负责供水,除特殊情况外,均应将给水管道敷设为环状,同时保证消火栓位置醒目、便于取用。 另外,本项目所配置室内消火栓还要满足以下要求:
1)任一平面、任一部位均有2 支水枪对应[3];
2)栓口动压在0.35 MPa 或以上;
3)相邻消火栓之间的距离不超30 m,栓口和地面之间的高度差应控制在1.1 m 左右,出水方向垂直墙面;
4)根据栓口出水压力判断是否需要安装减压装置,若压力超过0.70 MPa,则应安装相应装置,以免出水压力过大,导致消火栓无法正常使用;
5)消火栓所接入消防水带的公称直径以65 mm 为最佳,水带内衬长度应达25 m 或以上。
5.1.2 自动报警系统
本项目设置的报警系统既要具有自动报警功能, 还要与建筑内部既有消防设备相连。 若建筑内部仅有一个保护对象,可以设置集中报警系统,同时对消防控制室进行设置,如果建筑内部有多个保护对象,则需要改用控制中心系统,由该系统负责报警,在发出信号的同时开启应急照明等系统,为人群疏散、专业人员灭火提供便利。
5.1.3 消防电梯
现行规定明确指出,高层建筑内部应设有消防电梯,有关人员应保证各防火分区均有多台消防电梯对应。 本项目对消防电梯所提出要求如下:
1)电梯需要逐层停靠,额定载重量在800 kg 或以上;
2)轿厢内部设有消防电话,入口设有专用按钮;
3)电梯控制面板及相关缆线均要进行防水处理;
4)电梯内部铺设材料均具有不燃性;
5)排水井实测容量需达2 m2,对应排水泵的实测排水量在10 L/s 或10 L/s 以上。
5.1.4 疏散照明灯
高层建筑需要在以下区域安装疏散照明装置:
1)防烟楼梯及消防电梯内部,水平照度应达5 lx 以上;
2)面积超过200 m2的场所,水平照度应达3 lx 以上;
3)地下空间,水平照度同样应达3 lx 以上;
4)疏散通道,水平照度应达1 lx 以上[4]。 消防水泵房等性质特殊的区域需要增设备用的照明设备, 确保即使建筑内部发生火灾,上述区域仍然能维持正常运行。
5.1.5 疏散指示标
实地调查发现, 本文所讨论建筑已完成安装疏散指示标的工作,为保证疏散指示标能充分发挥作用,有关人员按以下标准对既有指示标进行调整。
1)指示标位于疏散门上方,二者中线完全重合。
2)疏散通道、转角均要设施指示标,指示标应高于地面,高度差不超过1 m。
3)相邻指示标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20 m 以内,转角距离不超过1m,袋形走道距离不超过10 m。
5.2 全面推广自动喷水系统
自动喷水系统和常规喷水系统的区别, 主要是该系统无须人员24 h 看守,可以按照预设指令全天候监测,在发现着火点的第一时间将其消灭,杜绝二次引燃或其他情况出现。 该系统在消灭火势较小的火灾方面具有突出表现,因此,现已在诸多领域得到运用,将其用于高层建筑是大势所趋。
现行设计规范要求,高层建筑应装有自动喷水系统(除车库外), 若车库车位达10 辆或以上, 同样需安装自动喷水系统。 本项目车库、1~3 层对应火灾危险等级均能达到中危Ⅱ级,其他区域的危险等级是中危Ⅰ级,因此,有关人员应保证安装喷水系统的覆盖面积可达160 m2或以上, 喷水强度则应达8 L/(min·m2)或以上。 在确定消防用水量时,既要考虑设计规范要求,还要考虑建筑内部各区域喷头布局。 本项目选用喷头的流量系数为80,对应公称动作温度在环境温度以上,温度差以30 ℃为最佳,湿式报警阀接入喷头的数量应控制在800 只以内。 考虑到本项目面积约78 000 m2,而中危Ⅱ级喷头所能覆盖的范围往往在11.5 m2左右,因此,通过计算可知,建筑所安装喷头数量为6 782 只,对应湿式报警阀数量为9 只。
5.3 科学设计防火分区
要想使消防灭火效率达到理想水平, 还应对设计防火分区的工作引起重视,通过科学设置防火分区,将建筑出现隐患的概率降至最低。 在设计防火分区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结合建筑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确定设计方案并选定施工材料。
2)对建筑底层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对底层空间的定位和需求,在恰当位置安装自动喷水系统,辅以必要的耐火设备,使耐火隔离效果达到预期。
3)重视高层空间设计,通过自动喷水系统与耐火墙相结合的方式,阻断烟雾扩散路径,为阻燃烟火提供保障。
5.4 保证疏散通道合理
本项目为商住两用建筑,具有人流量大的特点,因此,应对疏散通道引起重视,通过增设防烟楼梯的方式,确保人群能被快速疏散、 转移至安全空间。 有关人员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最终放弃常规方案,改为环形走道,通过将走道与阳台等空间相连接的方式,为火灾发生后疏散、转移人群的工作提供便利。 除此之外,考虑到高层建筑普遍存在较多楼层,要想使疏散效率达到理想水平,还应酌情增设避难区,避难区具有两大功能,一是缓解恐慌心理,二是避免由于人群过于拥挤而出现踩踏等安全事故。
除特殊情况外, 高层建筑均应每隔10 层设置1 个避免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避难区面积(可由下至上递减),保证避难区容纳人员数量符合现行规定。 此外,在设计避难区时还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在避难区安装相应的防火及防烟设施,使避难区更安全,将火灾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其二,科学连接各层疏散楼梯,提高消防灭火工作的有效性,为疏散效率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