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与街区景观改造设计分析
——以杭州市33 地块安置房建设为例
2023-07-29吴伟,卢彤,张琪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街区街道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展。为了体现街道整体的协调性,需要重视对城市街区景观的改造设计,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升级,使设计效果更加突出,从而满足当前环境下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要求。本文所研究的街区景观改造设计内容主要以某城市街区改造设计成果为例,从街区环境内部改造与沿街底商营造两个方向出发,与现有同行研究内容相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 项目概况分析
以杭州市33 地块安置房建设为例,该小区总用地面积为29 916 m2,总建筑面积达到101 809 m2,该建筑项目由11 栋高层和裙房组成,整体建筑布局比较规则对称,以现代简欧风格为主,整体线条比较简洁,底部偏厚重。 从视觉感受来看,该小区建筑在色彩上采用迷幻暖色调为主的建筑风格, 配合一些其他建筑材料形成冷暖色调的搭配方式,给人一种雅致、时尚的视觉感受。 在景观风格定位方面,该小区景观风格定位特点呈现简洁装饰性的线条,左右两侧更加协调对称,并且在精致的新古典风格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化的元素。
3 街区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以杭州市某小区景观改造项目为例, 在进行街区景观改造的过程中,主要是从设计立意、功能布局以及空间构成3 个角度出发进行改造设计。 比如,在进行改造设计之前,在该小区南入口的景观设计中,入口门楼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较大,整体看起来比较拥挤。 而在进行改造后,以入口轴线为基础,打造入口轴线氛围, 通过景观融合的方式打造了更加完善的主入口景观轴线。 在中心景观设计处,在没有进行改造之前,整个小区的多功能区域面积较小, 无法满足小区内不同人们的需求。 而在经过景观改造后,给小区设计了全长为280 m 的环形跑道,使运动与游步道相结合,并在中心景观处设置了大量的草坪景观,使空间层次看起来更加丰富。
首先,在设计立意上,针对不同景观,实施不同的节点改造。 比如,在小区地标广场节点处,主要采用“两轴、一心、多点”的景观结构模式,具体结构效果如图1 所示。
图?1 小区景观结构效果图
除了要具有标志性的坐标外, 还需要对人们的活动区域进行设计改造, 将所有节点进行连接后形成一个贯通的活动区域。 如果在娱乐场所节点处,可以对娱乐场所周围的设施进行改造与扩建,增加娱乐场所周围基础设施的功能,并在该区域中划出人流交汇点。 在休息的静空间区域,主要是对综合区的活动功能进行丰富, 其设计重点更加偏向于带有休息性质的活动区域。
其次,在功能布局方面,主要是以服务于商业环境、办公以及居住小区为主,需要通过合理改造增加其功能效果。
最后, 在空间构成方面, 针对地标广场节点进行改造设计,要求在地标中心处设置好的开放空间,保证开放空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时,在交通方面需要完善建筑的连贯性,使各个建筑区域之间充分整合在一起, 对基础设施的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娱乐场所的空间设计构成中,除了对场所面积进行设置外,还需要从平面构成的角度出发,增加一些趣味性元素,使景观建筑物的空间构成更加丰富。 针对景观空间的空间构成,要求在周边处设置较大容量的活动交流区域,以此来方便周围人们的日常交流, 设置集中联合密集人流的过渡功能,在使用空间构成方面更加具有实用性。
4 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技术运用分析
4.1 景观界面控制
景观界面控制通常分为3 个部分:(1)要求保持良好的连续性特点。 要求街道沿街建筑物能够更加整齐划一,而在新的沿街街道建筑物中, 则是需要保持建筑沿街立面的连贯性,要求建筑物距离得到把控的同时, 其整体布局也有充分的保障。而在建筑物的1~2 层,可以采用连廊等设计方式,使建筑物整体设计与街道之间的整体性更加协调,从而使建筑物内部活动面积更加充足[1]。 (2)建筑物沿街排列。 当新的建筑物建设完成后,主要街面应当按照建筑物的红线进行布置,并且在布置过程中,左右两端应保持相对应的高度,不能超过建筑物周围道路两侧建筑控制线的宽度, 一旦超出则需要立即进行调整[2]。(3)对建筑物的强制性后退设计。当新的建筑物建设完成后,要求建筑物临街面有着充足的公共空间供人们行走,以此来满足建筑物道路红线中的需求,使景观界面控制效果能够更加突出[3]。
4.2 小区街道轮廓线设计
轮廓线设计对于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接决定着街道造型的形成。 通常在轮廓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街道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设计。 因此,街道轮廓线经常呈现不够整齐的现象,使街区界定范围看起来比较混乱。 如果按照以往的设计思路进行调整, 很容易导致局部地段出现道路线形不流畅的问题,从而对行车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为了使轮廓线设计更加合理,可以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出发,对轮廓线的距离进行把控, 使街区形象在完成设计后看起来更加地整齐。 具体设计效果如图2 所示。
图2 小区街道轮廓线设计效果图
从图2 中可以看出:在设计原则上,小区街道轮廓线设计对建筑物原有形态有着充分的尊重, 对参差不齐的街道边缘进行修正,并对道路转弯过程、交叉口形式半径以及街道流线型设计进行规范,使街道设计在整体性方面能够更加突出,保持良好的规整统一效果。
另外,在规划高层建筑物的过程中,为了使高层建筑物轮廓线设计看起来更加协调, 需要将生态环境建设应用到轮廓线的设计中,通过环境工程手段来进一步加强轮廓线设计,使城市生活气息更加浓厚。 因此,可以通过区域空间的布局形式以及轮廓线的设计形式, 使高层建筑物街道空间特征进一步显现出来。 比如,在一些大城市中,由于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因此,在轮廓线设计上,通常是由北向南进行依次递减,使城市良好形象得到充分体现。
4.3 视域设计
视域设计主要是对街道视觉走廊进行完善, 使城市街道区域空间景观特征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在视域设计的影响下,城市街道之间能够充分连接起来, 各种有特色的景点能够映入人们的视野中,最终增强道路景观的观赏程度和融合程度。在设计街道视觉走廊环节中, 除了对商业区标志性的建筑走廊进行设计外,对生态环境的景观设计还应突显出来,使景观效果得到进一步展示,让景观走向更加明显。
4.4 街道设施规划
街道设施规划对于城市形象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目前,我国街道设施规划正在朝着网格化的方向发展。 该小区设施规划网格化发展流程图如图3 所示。
图3 小区设施规划网格化发展流程图
在完成上述一系列的流程后, 需要对街道设施的具体内容开展设计。 比如,在功能性设施的设计方面,主要是把控好设施之间距离的设计,以此来满足服务半径的需求。 而在信息设施的设计方面, 主要是对区域路标以及各种指示牌进行设置,使信息量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在街道设施规划过程中,需要保证在造型设计以及色彩设计方面更加具有新颖性,使改造设计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4.5 街道绿化设计
街道绿化设计主要包括绿化过渡带和建筑控制带设计等。 比如,在绿化过渡带设计中,周围街道主要以种植单列乔木为主,而在地面种植中主要以连贯性的绿化为主,使设计过程更加具有整体性。 如果绿化过渡带处于人群较为集中的地区,那么在地面修整过程中,除了以硬质辅助为主外,还需要通过对花卉的种植来完成。 在建筑控制带的设计中,主要是以种植双列乔木为主, 在地面修整中主要以低矮植物为主。 因此,需要以非商业界面的形式,进行密植绿化操作,进一步加强遮挡效果。 具体设计效果如图4 所示。
图4 街道绿化设计效果图
4.6 植物配置选择
由于小区绿地是人们重要的休息场所,因此,为了营造出良好的绿化环境,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树种的选择与配置,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3 个原则:第一是适应绿地功能的要求,保持良好的生态效益,植物颜色配置要以绿色为主,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构建绿地结构, 从而达到净化空气和环境的效果;第二是要求乔、灌木结合配置的原则,在小区内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从而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第三是保证植物种类的丰富,尽量避免出现种类单调、配置形式单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