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及预防措施研究
2023-07-29张明军
摘 要:从整体视角来看,银行倒闭往往是因为流动性枯竭,结合以往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银行流动性风险逐步成为各国、各地重点关注的问题,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措施对商业银行后续流动性发展趋势加以预估和分析,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在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基于此,本文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展开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防措施
现阶段,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历了复杂性、系统性的发展过程,在我国金融体系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融资渠道、资产结构和经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流动性风险成因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实践和监管存在诸多需要深入分析和破解的难题。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来源
从整体来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通常产生于两个方面,分别为资产方和负债方。由负债方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通常源于商业银行无法在规避经济损失的前提下变现资产或以最大化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人提取现金的需求标准;而由资产方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通常指的是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发展状况来看,下文主要针对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展开深入分析与探讨。
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来源途径以同业拆借、存款、发行金融债券等为主,在此情况下,短期性质存款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资金大多数应用在证券投资、表外业务和贷款等项目当中,其中,贷款项目在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中的占比相对较大,通常以盈利性最高的中长期贷款为核心要素,因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是长期業务,所以长期贷款占资产业务的比重决定商业银行的盈利。在此种资产负债结构应用背景下,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客户群体大量提取现金,长期业务流动性被限制,银行便无法在确保自身效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促使资产变现满足流动性需求,进而产生相应的流动性风险,从而无法产生循环的资金链条,增加流动性缺口以至于无法弥补的层面,严重时导致银行破产。2019年的包商银行与锦州银行事件都是因为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因,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短缺,无法满足客户提取现金的需求,从而导致严重的挤兑效应。由于银行流动性是一种持续性过程,现有资产来源和高效运用会对后续的流动性需求造成不同层次的影响,仅运用短期拆借方法维持流动性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性循环。
2.经济环境的变化
(1)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
结合当代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逐步拓宽自身规模,然而在此情况下,股票市场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需要对股票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的影响展开进一步分析探究。首先,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整体股市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当熊市转化为牛市期间,众多短期性银行存款从民众的存款账户转移至证券账户,导致短期内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迅速增长,在流动性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引发流动性风险问题。当牛市转化为熊市期间,银行短期存款项目日益增长,不但在根本上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还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往往会引发一系列流动性风险隐患。其次,部分企业机构始终持有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等发展目标,在新股发行阶段往往会将众多资金在存款账户和证券公司之间循环转账,在股市不规律发展的背景下,来回转账不但导致银行资金来源缺乏精准性和稳定性,还会在根本上提升流动性负债的波动性,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增加。最后,股票市场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融资模式,部分经营效果显著、效益良好的企业单位为了将筹资成本控制在最小化而不断改制上市,然而,这些企业通常是商业银行实际发展期间极为重要的贷款对象,当部分企业的融资模式改变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便会不断降低,流动性风险随之增加。
(2)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在中国利率市场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给和需求加以明确。利率市场化也会对居民群众和企业单位的理财行为、融资行为等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进一步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当预期利率下降期间,为了在根本上降低财富损失量,居民储蓄存款也会随之增加,然而,贷款会在后续成本不断降低的趋势下转化为未来进行,在此情况下贷款金额和需求日益减少,银行也可以从根本上规避流动性风险问题。然而,当居民和企业单位的预期利率上升期间,为了从根本上降低后续发展中的融资成本,企业的贷款需求会不断拓宽,居民的储蓄意愿也会逐步推迟,导致银行所具备的预期资金来源日益减少,进而导致银行流动性供给严重稀缺,直接引发一系列流动性风险。除此之外,当银行存在或多或少的资金利率缺口期间,利率的变化往往会对银行利率资产和负债造成负面影响,直接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造成威胁。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特点
通常情况下,流动性风险主要指的是各地区商业银行在实际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关键风险问题,银行的流动性一般代表此银行可以在各项目当中运用合理价格获取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提取金额的需求。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商业银行既是流动性的提供者,也是流动性的需求者,并且其对流动性的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一家商业银行需要资金时,能够拥有足够的资金,或者可以通过拆借或出售资产的方式以可以接受的成本及时获得资金,这时可以认为该商业银行是具有流动性的,这也是商业银行可以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银行的流动性通常涉及两种含义,分别为负债流动性和资产流动性,下文将针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特点展开简要论述。
1.资产形式单一
结合新时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规范标准不难看出,科学完善的资产模式、资产结构需要充分彰显出多元化的基本特点。但是,当前我国各地区商业银行始终存在资产形式单一化、陈旧化等问题,贷款在资产结构中所占据的范围过于广泛,贷款往往会在合同期限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引发流动性较差等问题,其被归属于固态资产范畴内,在资产结构中的高占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体资产的流动性,只有多样化的资产形式才能使资金流动性更强,若把资金流动性套牢在某一种形式的资产上,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2.资本杠杆比率偏高
现阶段,因为各地区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增长速度始终低于存款增长速度,资本杠杆比率也在此情况下不断升高,当前已经远超出50%左右。自有资金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水准不断降低。在此期间,随着金融机构社会背景、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变化,经营安全性已经无法采用传统的单一化资本充足率加以判定,在国内外金融市场高速发展及金融风险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即便资金充足率满足规范标准,也无法确保银行经营系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信贷资产质量低
现阶段,信贷资产质量低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关键要素,不良贷款项目和行为所造成的风险也是当代流动性风险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不良贷款的占比较高,导致银行资产中占据大比重的信贷资产缺乏足够的流动性,进而对整体资产流动性造成影响。所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以来都是流动性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微观上讲,如果商业银行存在大量的不良债权,会危及一个银行的生死存亡,不过现在很少有银行因此破产清理,因为这些商业银行一般会申请破产保护,然后国有企业去收购,或接受并购,从而继续生存下去。在不同的经济条件、经济环境下,有不同的不良债权形成原因;各方对不良债权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否则因产生流动性风险而导致的危机程度是不可估量的。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预防措施
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众所周知,风险管理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需要在此工作任务中投入饱满的热情与注意力。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从根本上强化流动性风险的普及教育,进一步加强银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将风险第一的思想观念贯彻到底,在实践经营阶段实现稳扎稳打,正确完善并解决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在保障资金安全和稳定流动的前提下促使商业银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为流动性风险主要是银行各类风险的集中性表现,其产生的影响效果和危害程度不可忽视,商业银行需要对其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警觉,并在多样化措施的支持下科学管控流动性风险。
2.大力发展相关要素市场
结合当代各地区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状况不难看出,积极发展并构建合理化要素市场及服务中介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要素市场涉及不良资产处理市场和风险交易市场等,对于贷款证券化市场而言,贷款证券化主要指的是将缺少足够流动性且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贷款项目展开科学配置安排,对贷款资产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要素进行重组处理,进而将其及时转变为金融市场中可以顺利转让和流通的证券。将贷款证券化处理不但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完善原有资产结构,全面提升资本充足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资产流动性,促使其保持在最佳状态当中,在短时间内减缓并解决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从整体来看,服务中介通常涵盖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师等,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针对商业银行客户群体资产的盈利效果、合法性及经营发展趋势提供相应的建议措施,而资产评估师与评级机构可以引导商业银行结合客户群体个性化需求、信用等级和担保资产质量等展开深入鉴别判断,进一步将经营成本消耗量降至标准范围内,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控制风险隐患的能力水准。
3.利用缺口监察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进行监测
缺口监察法主要指的是对负债方与资产方之间的流动差额展开深入分析,以此彰显当前流动状态与预期流动性的关联性。此种措施方法在实际应用期间,相关人员需要优先将资产合理划分为非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资产两种类型。流动性资产主要涉及短期政府证券、短期贷款和超额准备金等,而非流动性资产则涵盖中长期商业贷款及法定准备金等相关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将负债划分为稳定性负债和易变性负债两种类型。后者主要指的是不可控类流动性存款项目,而前者主要指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随后,相关人员需要通过一系列对比处理,探寻资产与负债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的流动性差额,其也被广泛称为“缺口”,最后结合预期存贷款的增长态势和规律,进一步探究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法弥补流动性缺口问题。
从整体视角来看,如果原有流动性资产比易变性负债更低,则代表流动性严重不足,风险影响效果较为显著。一般情况下,预期流动性贷款的增长需要远超出易变性存款增长,并将差额控制在流动性缺口范围内。为了从根本上满足复式记账基本特点,需要将相同数额的非存款负债项目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内。因受到诸多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干扰限制,预期流动性需求往往不会与原有流动性缺口完全等同,所以在预期贷款存款增长协调一致的状态下,科学调节并优化流动性需求可以利用相关公式加以运算:
流动性需求=预期流动性需求-流动性缺口=预期贷款-预期存款余额
4.资金分配法
一般情况下,资金分配法也被广泛称为“资金匹配法”,相关人员可以将银行资金的来源科学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储蓄存款、银行资本、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资金分配法的应用流程与资金集中法存在一定的相同点,主要将资金运用合理分为一级准备、二级准备、放款、投资和固定资产五种板块,并结合不同项目资金的具体来源,以及自身流动性大小、对资金流动性提出的需求,将其分配至不同资产形式范围内。具体运行模式需要重点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活期存款。商业银行所承担的活期存款项目需要缴存一定的标准存款准备金,其自身流动性相对较高,需要将部分内容融入现金资产和一级准备范围内,小部分作为二级准备,而剩余部分可以运用至贷款项目当中。其二,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相比,其对法定准备金所提出的需求相对较低,整体流动性也较低,相关人员可以将少部分内容融入一级准备和二级准备当中,众多部分可用于证券投资和贷款等環节当中。其三,定期存款。其与储蓄存款完全一致。其四,银行资本。其往往涉及存留盈余、资本盈余和股金等相关内容,这也是股东对银行资产的关键权利,对于此项目来说,可以减免保留准备金等相关环节,需要将其积极融入贷款、购置固定资产和证券投资等相关项目当中。通过此种方法,银行不但可以确保流动性的需求标准,还可以将其他稳定性资金融入盈利资产项目当中,对于帮助商业银行有效预防经营风险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价
值效用。
5.创建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
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预警机制,做到大部分流动性风险在发生前就已经被控制,从而减少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及其所在系统造成的损失,这需要先建立科学完整的流动性指标体系,在建立时可以参考国外发达金融市场上已经成熟的流动性指标体系,但是还应该考虑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对其进行调整。该指标体系要保证一定的动态性,以适应多变的环境与流动性控制的要求,也要保证一定的层次性,满足商业银行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内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使用的流动性监控指标体系是以《巴塞尔协议Ⅲ》所构建的指标框架为基础的,选取流动性覆盖率与净稳定融资比例作为该指标体系的标准。
从整体视角来看,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商业银行日常管理状况和市场环境发展趋势创建出科学完善的流动性监控体系,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展开深入完善和调整优化。预测宏观经济趋势变化及其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效果的影响程度,是建立完善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此外,一套完备的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还必须包含规范的报告制度及用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风险报告,明确各项报告的报告内容、报告形式以及所需的报告频率与相对应的报送范围,这样可以确保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各部门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与风险的管理状况。
在充分考虑国内各地区商业银行类型不一的发展现状后,人民银行需要在流动资产率、存款准备金率和行业贷款集中度等相关指标中精准定位不同银行提出的标准需求,以此来防止出现过热企业领域的盲目拓宽及发展,进一步将商业银行的贷款坏账风险问题发生的概率降低至最小,还可以从根本上规避经济紧缩等不良现象,促使商业银行的项目活动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全面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健全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才能让商业银行安全稳定地运行,而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是不可或缺的,对其展开科学处理体现出一定的现实意义。化解流动性风险最重要的是结合银行营利性和稳定安全性,并在多样化措施方法的支持下提升银行信用质量及信贷资金效益。
参考文献:
[1]周雪.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北方经贸,2022(06):118-120.
[2]张梦实.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相关文献综述[J].经济师2023(01):119-120.
[3]王海嵘.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22(04):29-30.
[4]辛爱林.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问题研究[J].财经界,2022(01):76-78.
[5]凌云.国内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導刊,2021(31):65-67.
作者简介:张明军(1995.08— ),男,汉族,辽宁朝阳人,哈尔滨商业大学2021级金融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