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失的狗狗

2023-07-29

大自然探索 2023年6期
关键词:萨利犬种夏威夷

哈士奇、拉布拉多、柯基、博美……各种各样的可爱小狗俘获了人类的心,但你是否知道不少风靡一时的犬种如今早已绝迹?人类为何抛弃了它们?消失的犬种究竟去哪儿了?

一个“没有”感情的烤肉工具

狗忠诚且勇敢,在当下的社会中,它们在导盲、缉毒、看家护院等许多任务中表现出色,而人类也在享受小狗的付出与陪伴的同时爱护着这些动物。然而,曾经有一种“转叉犬”,它们不仅被迫为人类“工作”,还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关心,是百分之百的“工具狗”。

何为“转叉犬”?答:专门负责转动烤肉叉的狗。烤肉,古今中外皆有,制作这种食物的要点之一是让被烤的肉受热均匀,这就要求在烤制过程中多多翻转食材。在几百年前的英格兰,人们往往将重达十几千克的肉排或火腿串在烤叉上,再将其架在火上,旋转烤叉,慢慢把肉烤熟。旋转烤叉这项单调乏味又耗时的工作起初是由人来完成的,后来也许是为控制成本,人们想到用“犬力”替代“人力”,于是训练出一种专门转动烤叉的工作犬:烤肉开始前,把一条狗放到烤炉附近的木轮上,木轮与烤架间连接着一根链条,当小狗在木轮中像仓鼠一样狂奔时,木轮便不停转动,进而带动烤架上的肉串不停转动。人们称赞:“这些狗比任何厨子都灵巧!”

食客的满意并没有给狗狗们带来任何好处:幸运的狗可以轮班工作,不幸运的狗只能长时间忍受高温和劳累。更残忍的是,一旦厨师认为木轮中的狗偷懒,就会将烧红的炭扔进木轮,此时,担心被烫的狗便不敢停下脚步。可怜的小狗们大半生都在炉火的爆裂声、木轮的转动声和链条的摇晃声中度过。

找找转叉犬在哪儿?

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中期,英格兰随处可见这种犬力转轮装置。当时有一种说法:判断一家店是否是正宗的英格兰餐厅,就看厨房里是否有靠狗带动的木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狗被选育成一类既“杂”又“专”的犬种——转叉犬。说它们“杂”,是因为它们血种混乱、毛色繁多,有灰毛的、白毛的、黑毛的、红毛的;说它们“专”,是因为它们都有身长腿短、前肢微曲的鲜明特征。由于这种狗总是待在转动的木轮中,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将其学名起为Canis vertigus(头晕目眩的狗)。

18世纪末,自动烤肉机的发明改变了转叉犬的命运:转叉犬奔跑几个小时就会累趴下,机器却能无休无止地工作,自然而然,转叉犬迎来了“下岗潮”,而且几乎没人愿意把长相不出众、性格也沉闷的转叉犬当宠物饲养,渐渐地,这些狗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那么,转叉犬究竟更接近今天的哪种犬?对此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它们的主要血统来自西班牙猎犬;也有人觉得它们是爱尔兰峡谷梗的变种;更有甚者认为,当下颇受英国王室青睐的威尔士柯基犬或许是转叉犬的后代——若真如此,那么曾经的“工具狗”竟成了贵族爱宠,可以说戏剧性拉满了。

唯一存世的转叉犬标本

香喷喷的Poi羹

失宠的“素食主义者”

熟悉美食的人可能知道福建人爱吃芋泥,但很可能不知道,远离大陆的一些太平洋岛民也爱吃芋泥。在太平洋的一些海岛上流行着一种用烤熟、捣碎的芋头制成的传统甜羹——Poi。新鲜的Poi口味甘甜,有着奶油般的质地。不过我们今天主要不讲芋泥羹Poi,而是与之同名的、太平洋的夏威夷岛上有过的一种狗。

几百年前,夏威夷土著与这种被称为Poi的狗非常亲近——因为岛上除了猪以外没有大型动物,所以人们并不靠Poi犬来放牧或打猎,而是将其作为儿童的伙伴。Poi脾气很好(甚至几乎不吠叫),十分亲人。很多人家会给新生儿配一条Poi奶狗,讓两者一起长大。如果孩子先狗而去,那么其亲人会将此狗与孩子合葬,祈求Poi犬保佑、陪伴孩子的灵魂;如果Poi犬先人而去,那么人们会用此狗的牙制成一条项链,当作小孩的护身符。除了给儿童当宠物,Poi在饥荒时期或某些重要仪式上还会被宰杀、食用。

虽然Poi犬深得当时夏威夷土著的心,但其实它们长得并不那么好看,甚至可以说有点丑——四肢短小、脑袋扁平、大腹便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为啥Poi犬会长成这般模样呢?这跟前面提到的芋泥羹Poi脱不了干系:对当时的人来说,给Poi犬喂肉吃实在太奢侈,而芋头量大管饱,很“适合”当狗粮,结果,Poi犬不仅因无法从芋泥羹中获取足够的蛋白质而变得笨笨的,还因长期食用粥状食物、缺乏咀嚼锻炼而发生了齿、颌退化,这让它们的头逐渐趋于扁平。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尽管Poi犬在几百年间和夏威夷土著形影不离,但从18世纪开始跟随殖民者来到夏威夷的“城里狗”最终还是夺走了Poi犬在岛上的明星地位。西方殖民者来到夏威夷等地时,也将自己的狗带了过来。高傲的殖民者对相貌丑陋的Poi犬不屑一顾,而且认为夏威夷土著宰食狗肉属于野蛮文化——这些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夏威夷土著,人们与Poi犬渐行渐远。Poi犬有的被杀,有的被弃,数量越来越少。据记载,最后一条Poi犬生活在19世纪中末期。而如今,竟无半张记录有Poi犬真容的绘画或照片留存于世。

笨拙的Poi 犬(想象图)

用犬毛织布的萨利什人

“羊毛”出在狗身上

18世纪90年代,欧洲船员在北美洲的北太平洋沿岸探险时发现一件怪事:生活在该地区的萨利什(印第安部落)人不像其他地区的印第安人那样以兽皮制衣,而总是身着色彩艳丽的毛衣和披肩。这些织物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呢?莫非萨利什人掌握了牧羊技术?在深入探访萨利什村落后船员们发现,萨利什人养了很多长毛犬,而且其中很多狗身上的毛都一处深一处浅,看上去跟刚被剃过毛的羊有几分神似。看到这儿,船员们心里有谱了:萨利什人织衣物的毛是从狗身上薅下来的。

很久以前,北美洲内陆地区的人能通过采集野山羊羊毛获得大量保暖纺织材料,而生活在沿海地区的萨利什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海岸线上很少有野山羊。要搞到羊毛,萨利什人有两个办法。第一,从内陆人手上买羊毛——缺点显而易见,贵!第二,去内陆高山地区打山羊——缺点同样明显,需要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收获还不稳定,常常空手而归。鉴于羊毛如此紧俏,用羊毛织就的衣物对萨利什人来说可谓“盛装”,通常只在重要仪式上才舍得穿。

老天爷虽然给萨利什人关上了一扇门,却给他们开了一扇窗——长毛犬的毛是上好的羊毛替代品——这些长毛犬因此被世人称作萨利什羊毛犬。萨利什羊毛犬是北美本土的犬种之一,它们尾巴卷卷、双耳尖尖,面部像狐又像狼,而最特别的当属它们身上那长长的、蓬松的白色(或浅棕色)被毛。这些被毛既容易浸染上色、又容易搓成线,非常适合做纺织材料。欧洲船员曾在报告中写道:“这些犬毛刚被剃下来的时候非常‘稠,只要拈住一小撮,就能把整团毛提起来。”为了保证犬毛的高质量,萨利什羊毛犬基本都是在近海的小岛上被集中饲养的,以防止它们跟其他品种的狗杂交。

用犬毛织成的布很结实

每隔几个月,萨利什妇女就乘舟前往小岛,一边给狗狗们喂食(让它们安定下来),一边用贝刀割下犬毛。回到部落后,妇女们会将犬毛搓成毛线,其中还辅以鹅绒、羊毛和植物纤维,以提高其韧性和用其所织成的布匹的保暖性。毛线搓好后,聪明的萨利什人将白色硅藻土拍在毛线上,保存一段时间,借此吸附犬毛上的油脂,防止毛线生虫。

随着殖民者的到来,萨利什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萨利什羊毛犬跟夏威夷Poi犬一样兴于本土传统生活,也同样无法避免在新时代来临之际被人抛弃的命运。1827年,毛皮贸易站进驻北美洲沿北太平洋地区,开始向周边住民兜售绵羊毛制品,绵羊毛编织起来比犬毛和山羊毛效率都高,织成的衣物也更亲肤。就此,圈养萨利什羊毛犬的人家越来越少,到了19世纪中叶,萨利什部落里已经几乎看不到萨利什羊毛犬。

古往今来,有很多奇特犬种绝迹江湖,我们感到惋惜,更盼望有一天能重新看到它们的身影。事实上,科学家也在努力帮助很多消失的犬种“寻亲”。比如,夏威夷Poi犬的后代会不会仍存于世,只不过被我们当成了普通“土狗”呢?19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受此启发,开展了一个“反灭绝”育种项目:将具有Poi犬特征的狗混在一起繁育,希望借此让Poi犬的基因集中起来,还原出血种较纯的Poi犬。遗憾的是,该项目的研究经过并未得到完整记载,并且项目在启动不久后即宣告终止。

不过,萨利什羊毛犬留下的痕迹似乎要多一些。文献显示,萨利什人有时会故意让雌性萨利什羊毛犬与公狼杂交,以期提高萨利什犬的烈性,将其用于打猎。因此,萨利什羊毛犬的血脉说不定真的延续了下来,只不过其后代如今生活在野外。事实上,科学家已经从考古遗址中挖出一些萨利什羊毛犬骨骸,并对其做了线粒体DNA检测,结果显示,其线粒体DNA没有掺杂狼的遗传信息。但研究并未画上句号,毕竟生物的线粒体DNA本来就只由母方提供,萨利什人只用雌犬培育猎犬,其子代的线粒体DNA不携带狼(父方)的遗传信息也完全说得通。未来,科学家也许会考虑分析萨利什羊毛犬骨骸中的整個基因组。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萨利犬种夏威夷
东京街头的出租车司机
一例犬误食夏威夷果诊疗
中国本土犬种的分类探讨
披萨的味道怎么样
“忠犬”萨利默默守护老布什灵柩,温情一幕感动美国民众
安惠 夏威夷定制游
被误解的狗狗
风情夏威夷
从《萨利机长》看民航客机的应急措施
夏威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