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金丝猴的小社会

2023-07-29刘晓梅

大自然探索 2023年6期
关键词:母猴猴群金丝猴

刘晓梅

《我心飞翔》(摄影:薛康)

作为研究金丝猴的动物学硕士研究生,我来讲一讲我研究的金丝猴。首先,金丝猴的分类地位是哺乳纲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金丝猴其实有好几个不同的种:川金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越南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也有人叫它缅甸金丝猴,其实都一样,因为这种金丝猴在云南怒江和缅甸都有分布,发现得最晚,也就是大家说的第五种金丝猴)。

跟踪川金丝猴

我们团队研究的是陕西秦岭中的一群野生川金丝猴,种群数量约为200只。一般每年的3~6月,10月到次年的1月,我们团队就在秦岭研究它们。我们的前辈在几十年前完成了对这群金丝猴的投食招引,因此我们现在能通过人工投食把它们吸引到固定的地点,进而进行观察、数据记录、采集粪便样品等工作。

大家肯定会想,是不是只要给吃的,猴子就能被吸引来?肯定不行,野生金丝猴见人就跑,根本看不到它们。我们的老前辈们为了能成功招引,花了好几年时间,跟着猴子满山跑,猴子去哪儿他们就跟着去哪儿。原始森林的山路行走起来非常困难,有时,为了跟踪猴群,老前辈们就直接睡在荒山野岭中,个中辛酸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举家移民前》(摄影:薛康)

猴脸都一样,咋认?

好多人都不明白我们研究的具体内容,还以为我们的工作轻松愉快得很。我只能说:搞研究肯定不是玩。

我们每一个刚上山的新人要学的第一项技能就是认猴子。200只猴子,怎么认?师姐师兄带着,指着一只只猴子,挨个告诉新人它们名字叫啥,身上有什么特征,谁跟谁是一家。金丝猴像人一样,有家庭单位,我们称这种小家庭为“一雄多雌单元”。

当年我第一次上山的那个上午,内心非常激动。因为我一个南方妹子从来没有见过金丝猴,而且还是野生的。激动不过半个小时,我就被认猴子这件事给难住了。这么多猴子,除了根据体形能分清楚成年个体的雌雄外,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猴脸不都一个样吗?但是职责所在,我必须学会辨认。作为团队成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清楚每一个成年个体,记住它的名字。

第一天认完回来,我就懵了。我感觉自己满脑子都是猴脸,一堆猴的名字在我脑子里乱成一锅粥。不过,一旦掌握了认猴要领,记住每只猴子的特征和名字就越来越简单。仅过了半个月,我就能认出所有的成年猴子。这背后要感谢团队前辈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长期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方法。接下来,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帮着师姐采集猴子的粪便样品,供她研究猴子的激素变化情况。

《祈望》(摄影:薛康)

养崽很专心

每年的9~11月是金丝猴的交配高峰期,虽然它们一年四季都有交配行为发生,但唯有秋冬交配才能顺利受精产崽。一只母猴当年秋冬季受孕,来年春天就会生下小猴。母猴会专心哺乳小猴一年,哺乳期的母猴不会积极参与交配。因此,金丝猴并不是每年都产崽,今年产崽,明年就专心带孩子不产崽,我们称其为隔年生育。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母猴当年生下幼崽,结果崽猴在半岁之前(也就是当年秋冬前)夭折了,那么母猴也会快速调整生理情况,积极在当年秋冬参与交配,以期明年春天能够再诞下幼崽。

我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也有那么一两例特殊情况,就是幼崽没死,母猴也在给它哺乳,结果当年秋冬母猴依然参与交配,然后第二年春天又接着生。至于为啥会这样,我们目前暂时还没有取得相关信息,也许今后有一天会找到原因吧。

《父子情深》(摄影:薛康)

《别怕,有我在》(摄影:薛康)

层层嵌套的川金丝猴社会

说完了生育,接着说说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川金丝猴没有猴王。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叫“重层社会”。川金丝猴最基本的社会结构 (也叫第一层结构) 是一雄多雌的单元,就是一个单元里面,只有一个成年雄性和几个成年雌性外加它们生育的小猴组成的小群体。不过小猴如果是雄性,那么它在3岁左右会被父辈赶出去,老公猴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小公猴留在单元内,成年后出现近亲繁殖的问题。

若干个单元共同行进,一起觅食休息,形成第二层结构“繁殖分队”。虽然若干个单元形成一个更大的结构,但是每个单元还是保持相对独立,好比一个村里,若干户人家住一块地方,但是大家各有各的房子和家庭,并不混住。

那些被父辈赶出单元的小公猴会进入一个叫作“全雄分队”的小群体里面,通俗地讲就是这个小群体里全是公猴,大的小的老的少的都有,所以它们也叫“光棍群”。

“光棍群”会保持一定距离跟随在繁殖分队周围。这些逐渐长大的“光棍”们其实想要替换掉单元里面的老公猴,并繁殖后代……如果老公猴不幸失去了自己的配偶,那么它就只能灰溜溜地去“光棍群”里面待着。

就这样,繁殖分队和全雄分队在同一片区域活动,就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结构,也就是第三层结构——“大群”。到了这里,就应该是大家在野外能看到的一个大猴群了,浩浩荡荡几百只。

这还没完。一座山里面,这个山头一群,那个山头一群,猴群互相之间不见面吗?当然不是。在春天和夏天食物比较丰富的时候,偶尔会有两三个群会在某个山头碰面,不过不会聚集在一起,而是在同一片山头上活动,短暂交集,然后某些猴子就会乘着这些时刻脱离组织,去另一个群里面混生活。这种大群间的交流,也被看成是第四层结构——“社群”。

第四层结构的存在是我们团队前辈最大的发现。在此之前,学界普遍认为,猴群之间是没有交流的,各自占山为王。我们的导师等人通过卫星定位勘测、人工识别、信号追踪等手段发现,猴群间有交流,会形成更大的结构。

说到这里可以发现,金丝猴的社会结构就是这种由小到大“单元(unit)—分队(band)—大群(herd)—社群(troop)”这样一层嵌套一层的结构,就像早期人类原始社会那样,小家庭聚集在一起形成氏族,几个大姓氏族又聚在一起形成部落……

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科学意义之一:通过研究灵长类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试图追溯早期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头。

猜你喜欢

母猴猴群金丝猴
川金丝猴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
好黑好黑的金丝猴
印度猴群杀人母亲与4个孩子遇难
猴子吃灵芝
金丝猴
悬崖上的猴群
跨越物种的母爱
斗猴
让我们学会肌肤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