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鄞州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3-07-29陈迎宁冯敏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鄞州区医共体公共卫生

陈迎宁,冯敏

1.宁波市鄞州区卫生健康局,浙江 宁波 315199;2.宁波市鄞州区第三医院,浙江 宁波 315191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健康、高质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前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健康渴求[1]。如何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切实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等问题,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重要论述精神的初心使命[2-6]。宁波市鄞州区卫生健康系统在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组织、服务人口、医疗能力及群众看病就医习惯等因素下,组建了两个医共体——鄞州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和鄞州区第二医院医共体,助推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

1 建设背景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确定浙江省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由此开启了医共体建设的序幕[7-9]。鄞州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坚持以区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区、镇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形成医疗体系,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逐步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同时,积极构建分级诊疗和有序的就医新秩序,着力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但在推进过程中,针对如何实现以,以资源重组叠加红利效应,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10-12],并确保不出现割裂的建设难题,鄞州区建立以八项原则为主线,最终实现了全区医疗资源和效率的整体提升。

2 创新举措

2.1 做到两个把握,确保改革方向不偏。

2.1.1 把握认识 为统一思想,鄞州区通过举办专题读书会,成立专门负责机构,进一步坚定建设方向。同时,明确了鄞州区医共体的建设思想,即通过医防整合、全专科医疗整合和三医整合,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深度整合,进一步建立整体性、连续性的健康管理体系。

2.1.2 把握方法 坚持以群众满意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医共体整体运行效益提升和财政负担、医保负担不显著增加的三升二平评价标准,把握好给基层工作留出创新空间、发挥鄞州区医疗资源和信息化等优势、确保达到预期成效四个方法,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2.2 坚守两条底线,确保服务质量不降。

2.2.1 坚守稳定基层底线[13]先后出台《区医共体组织架构与权责清单》60条和《区域医共体章程》,按照管办分开、放管结合的要求,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组成单位管理权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并通过机构名称不动、财务账户不动、镇街经费专款专用、存量经费不动、增量经费统筹,进一步理顺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分院班子干事热情,确保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此外,结合过渡期实际,建立了事项移交制度,共移交包括中高级人员评聘等具体事项12件,坚持成熟一件、移交一件、规范一件,确保落实过渡期的具体事务不拖延、不扯皮。

2.2.2 坚守稳定公卫服务底线[14-16]建立三三合一的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实现在形式上、方法上、步骤上的三建立、三融合和三步走,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区统筹应对。同时,明确保障公共卫生经费的落实、公共卫生绩效奖励的分配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配备,并积极加强健康大数据应用,探索公共卫生与医疗的技术融合创新,提高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

2.3 抓牢两个核心,确保事业发展可持续。

2.3.1 以能力提升为核心 出台《区域内、外转诊管理办法》,明确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疾病种类目录78种、区级医院下转疾病种类目录41种和区级医院不轻易外转疾病(手术)种类目录108种,理顺双向转诊机制,并通过学科错位发展和参与市高峰计划,进一步重合重组重复薄弱学科,做优做强区域内传统优势学科,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同质竞争。同时,编制《基层服务能力白皮书》和《健康白皮书》,坚持分院的专科服务能力与当地疾病谱相吻合原则,有针对性下沉298名总院专家开展精准帮扶,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3.2 以效率提升为核心 向各医共体先后下放分院班子任命权、药品物资统一带量采购权等11项权力,实现了251种慢病用药的通用名、商品名、剂型、包装、生产厂家等全区五统一,以及其他药品、后勤保障物资等医共体内统一,统筹人员使用和医疗设备配备,并与宁波银行合作建设区域医共体资金管理与绩效评估系统,积极引导医共体向改革要增量,确保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严守两条红线,确保区域资源统筹。

2.4.1 严守医疗卫生整体不割裂红线 鄞州区除2个医共体外,有专科医院4家、上规模民营医院23家,为强化区域资源统筹,建立了覆盖全域的十六大医疗质控体系、十大共享中心和23个专科联盟,并通过实行医共体间干部交流使用机制、建立统一的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鼓励区内专科医院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真正实现全区医疗卫生一盘棋。

2.4.2 严守医改指标不突破红线 将医共体建设八项原则落地为细化的协同服务、质量安全、服务效率、经济管理四大类16项数据指标,建设鄞州区医共体数据驾驶舱平台实时监测各项指标情况,及时纠正医共体建设方向,进一步推进医共体资源贯通、质量管控、双向转诊、运行绩效、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基层网底建设等工作,引导两家医共体提高医疗质量、提升管理效率,维护公益性。

3 建设成效

3.1 政府保障更强劲

通过底线思维引领,2019年以来,鄞州区先后启动鄞州人民医院东院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8个项目建设,总投资达到18亿元。全区各分院业务用房面积均超过1万平方米、CT配置率达75%、住院服务提供率65%、基层就诊率66.8%。

3.2 医防融合更深入

通过保障公卫服务思想,在新冠疫情期间全区迅速组建起医防一体化疫情防控五级体系,当医共体分院医务人员发现宁波首例疑似患者并转诊,疫情期间总院统一调配分院骨干力量至32个隔离点、406个村社开展防疫工作,实现精准扫楼150万余人次,核酸、抗体检测25.6万人次,38天清零本地病例。

3.3 转诊运行更顺畅

通过红线思维把控,2021年3月至今共上下转送患者4.2万例,较医共体建设前增长75.44%,基层三、四类手术量增长130.4%,2022年上半年分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25.68%。慢性病综合管理、血脂管理等案例入选国家慢性病防治最佳实践核心案例、国家优秀城市管理案例。

3.4 医疗服务更优化

以能力提升为目标,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在首次国考中获评A级,位列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第159位,顺利接受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6家分院达到优质基层服务行推荐标准。全区门诊智慧结算、病房智慧结算、互联网诊疗、区域医后付等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区级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85.34%、病房智慧结算率82.22%、远程影像阅片13.7万人次、线上诊疗咨询共4.77万人次。

3.5 红利释放更显著

以效率提升为指引,鄞州区已先后完成159批次87个大类约4 500万元的物资易耗品集中采购,通过以量换价节约资金650万元,16排CT采购成本由原来的200万元降到150万元,节约25%的建设资金。

4 未来建议

4.1 有效健全医共体管理架构

根据浙江省医共体建设规范化要求,进一步落实医共体在全员岗位管理、双向转诊、药品耗材、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建设;给予医共体在绩效分配、人员培训、设备耗材等方面充分的管理自由权,进一步理顺区卫生健康局、镇(街道)、医共体和基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2 深入完善诊疗服务体系

通过发挥鄞州区医疗资源和信息化优势,进一步畅通医共体内上下转诊通道,健全和完善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检验、区域病理、区域消毒供应、远程超声、远程眼底照相、远程动态血压和即时问诊、云诊室、共享医生、共享护士等远程协同应用,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床位、号源、检查资源的统筹使用,加强医防融合,推动健康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同时,进一步推进健康大数据应用,推进治未病体系建设,提高人均期望寿命。

4.3 强化总院综合服务能力

提高医共体总院三、四类手术和疑难病种占比、DRGs 组数、病例组合指数(CMI)和疑难病例治疗能力(RW值)等反映医疗服务能力的指标值,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药比和百元医疗耗材占比,助推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通过三级甲等等级医院评审,鄞州二院医共体总院复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

4.4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构建分级诊疗、推动医共体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深化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有序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工作。以常见多发疾病诊治技术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培养培训全科、小专科专业人才,强化急救、全科、儿科、康复、中医药等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专科医生参与下的健康管理、疾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队伍。

4.5 加快数字化医共体建设

统筹服务类同、功能类同的信息系统,逐步消除孤岛,推进数字型医共体建设,提高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与宁波银行的财资大管家项目建设,实现医共体人财物统一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提升医共体资金运行水平。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鄞州区医共体公共卫生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宁波市鄞州区德培小学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鄞州区非遗展示馆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