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3-07-29孙士军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痢疾初乳病羊

孙士军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长岭 131500

随着养羊规模的提高以及集约化养殖密度的增加,肉羊在养殖期间的疫病发生频率也在提升,例如羊痢疾就是其中一种,患病的羊只表现为腹泻不止,给其健康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并贯彻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养羊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科学管理的基础,为提升养羊业经济效益助力。

1 羊痢疾流行规律

羊痢疾是我国羊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羔羊出生后,因为年龄比较小,内脏器官和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病原微生物的耐受能力比较低。如果不能确保羔羊得到足够的初乳,并且由于胃肠的消化能力比较弱,周围的环境中有很多的病原菌,那么病原菌就会从食物中进入人体,引起痢疾。山羊痢疾是一种在饲养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由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严重时可导致羊死亡。因此,在羊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该对羊痢疾疾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方法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证羊的健康生长,推动当地养殖业的稳步发展。

羊痢疾又叫红肠子病,症状表现为肠道红肿,甚至是溃烂。羊痢疾多发生于7 d以内的新生羊群中,尤以2~3 d的羊群最为易感。一般情况下,只有个别病羊在产羔初期表现出典型症状,进入产羔高峰期后,病羊数量明显增多,常造成大量病羊死亡。羔羊痢疾的发生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在羔羊出生的高峰期,特别是每年的3~4月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般发病率在10%~20%之间,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发病率可以达到50%以上。病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产气荚膜梭菌,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源之一。排泄物排泄后,病原会长期滞留在环境中。另外,母羊在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和乳房都会受到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如果在哺乳前没有对后肢和乳房进行有效地清洁和消毒,羔羊在进食乳汁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通过消化道被感染。羔羊痢疾的流行,一方面与母羊自身的抵抗力和外界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羔羊自身的抵抗力密切相关。在羔羊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饲养环境清洁度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持,则会导致土壤、粪便中携带大量产气荚膜梭菌,通过多种途径感染羔羊,引起严重的痢疾。羊痢疾是一种多发性毒血症,感染后表现为严重腹泻,并伴有小肠溃疡肿烂,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多见于出生后3 d左右的小羊羔,年龄越大的羔羊感染概率越低。羔羊出生后感染痢疾病毒,即便经过治疗,也仍有可能在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感染痢疾病毒,并表现出亚急性、慢性症状。

2 羊痢疾致病原因

2.1 羊自身免疫力降低

羔羊出生后要及时食用初乳,吃足初乳,从初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加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增强抵御产气夹膜缩菌的能力。如果羔羊出生后不能及时喂食初乳,会导致羔羊的免疫机能逐渐下降。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羔羊出生后乳汁供应不足、乳汁采食不及时等情况,使羔羊无法从乳汁中得到足够的营养。另外,在喂奶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奶水的质量,也不能保证营养液的含量,那么羔羊的胃肠道就会受到严重的刺激,胃部的蠕动就会出现异常,从而导致消化不良,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肠道黏膜的破坏,为各种病原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

2.2 妊娠母羊饲养管理不善

如果母羊在妊娠期间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饲料种类比较单一,饲料营养价值较低,会导致母羊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后期营养物质获取不足,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生产后母羊的正常泌乳,最后会造成羔羊出生后身体较为瘦弱,抵抗能力相对较差,极易感染。另外,母羊及羔羊饲养管理中的环境条件较差,也是导致该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圈舍内阴冷潮湿,环境中的粪便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清除,导致各种病原菌滋生,从而增加羔羊患痢疾的风险。尤其是在冬季和春季,温度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羊舍内的温度,很可能会引起羊群的不适。

2.3 感染B型魏氏梭菌

魏氏梭菌是一种厌氧菌,当它侵入羊体内的时候,会在羊的胃里形成一层膜,导致羊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就是厌氧型痢疾。还有一种是由于大肠杆菌等厌氧细菌感染引起的痢疾,这种厌氧细菌属于非厌氧性痢疾。

2.4 养殖环境被污染

羊痢疾的传播途径一般是带病羊只的粪便,排泄物会对周围的环境、饲料等造成污染,如果健康羊只误食了带病菌的杂草、饲料等,病原菌就会进入健康羊只的消化道,引起痢疾的感染与传播。羔羊出生后,哺乳母羊的乳头携带痢疾致病菌,当羔羊吃奶进食时,致病菌就会进入羔羊体内引起疾病。同时,在饲养员的手上也可能存在病原菌,这些病原菌会在饲养员喂饲过程中被羊采食后感染病原菌。病原菌进入羔羊肠道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毒物,严重影响羔羊的身体健康,引起疾病症状。

3 发病症状诊断

羔羊痢疾可分为急性型与亚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在疫病暴发的初期,发病羊突然死亡,通常当天还能正常进食,第2天早上才被发现死在羊圈里。仔细观察患病羔羊,发现其死亡前常呈俯卧姿势,精神状态逐渐变差,无法正常进食,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腹部肿胀疼痛,患病羊不断回头顾腹,后肢踢腹。后期排出的粪便呈液体状,多呈复合色,有时还夹杂有少量血液及肠黏膜组织,散发恶臭,患病羊呼吸频率逐渐加快,黏膜发绀,全身脱水,头颈向后弯曲,进入昏迷状态,口中有大量泡沫状内容物流出,全身发冷,不久即死亡。

亚急性型是最常见的一种,发病时间一般为1~2 d,症状表现为精神状态下降,无法正常进食,眼窝深陷,不愿活动,长时间躺在地上。出现腹泻症状时,首先是排泄出黄色的液体,然后排泄物的颜色逐渐加深,变成鲜红或者深红色。患病羊的尾巴根部和肛门周围沾满粪便,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生病的羊会陷入数小时到十几个小时的昏迷状态,大部分都会死亡。

4 病理学研究

通过对病羊尸体的解剖学观察,发现病羊整体脱水严重,胃肠道部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病症。在羔羊小肠部位,有部分凝块未被完全消化,小肠黏膜表面可见坏死性病变,小肠黏膜下层有水肿。对羊回肠黏膜部位进行观察,发现其回肠黏膜存在充血,有的还伴有回肠坏死和溃烂。主要表现为心脏有心包积液和出血点。

5 羊痢疾预防措施

第一,在母羊生产期间,要做好羔羊的管理和护理工作,给羔羊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免羔羊生下来后感冒。羊羔出生后12 h内应及时注射疫苗,预防羊痢疾。

第二,怀孕期间,应加强对母羊的饲喂和管理,以满足母羊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母羊的身体健康水平。只有保证母羊的营养供给,才能满足出生后羔羊对母乳的需求,给羔羊提供高质量的初乳,提高其抵抗力。

第三,在分娩前期,对产房内病原菌进行彻底消毒,配备专业接生人员,并对接生用具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接生过程中感染病原菌,影响羔羊的存活率。

第四,新生羔羊饲喂时,要注意科学喂食,防止羔羊过饱,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同时,要重视羔羊生长环境,及时清理打扫卫生,保证羔羊生长在干燥、温暖的环境下,同时要保证羊舍内的光照、通风条件,防止羊痢疾的发生和传播。

第五,在羊痢疾多发地区,应每年选择羔羊痢疾疫苗接种,主要为妊娠母羊两次肌肉或皮下注射,第一次于分娩前20天,第二次于分娩前10天,分别接种2 mL和3 mL,保证羔羊可以从初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对妊娠母羊接种痢疾疫苗,采用三联、五联抑菌苗,于分娩前2~3周接种,使母羊产生痢疾抗体,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第六,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羊群的针对性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尤其是母羊分娩后,要交替使用10%~20%的生石灰乳,5%的漂白粉溶液,对圈舍养殖管理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在羔羊出生后,要引导其吃上初乳。

6 羊痢疾治疗措施

一般情况下,羔羊出现下痢症状的时间多是在出生后3 d左右。所以,为了避免羊羔出现疾病的症状,一般都是在羊羔出生后第1天就给羔羊喂药。

而在治疗发病羊时,首先需要将羊隔离起来,然后用抗生素来治疗。通常情况下,给羊喂服盐酸土霉素0.3 g,配合胃蛋白酶0.4 g,每天2次。另外,氨苄西林肌肉注射,剂量为5 mg/kg,每天2次。如果病情恶化,可静脉注射50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安钠咖注射液20 mL、硫酸庆大霉素40 000 mL、地塞米松5 mL、维生素C 10 mL,每日1次,共3 d。可以口服白头翁散,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

随着现代羊养殖规模的扩大,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种类和致病症状越来越严重。羊痢疾是羔羊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严重时可影响羊的肠道健康,并造成羊死亡。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养殖户需要了解这种疾病的流行规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等,对羔羊痢疾疾病建立一套综合性的防控方案,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达到早发现、早处理的效果,确保疾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此类疾病的传播蔓延导致大量的羊群发病死亡,更好地推动羊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痢疾初乳病羊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羊咳嗽怎么治
常见羊痢疾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
十招巧识病羊
仔猪痢疾的发病原因、诊断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