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平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2023-07-29倪玉平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四平市粪污肉牛

倪玉平

四平市梨树县畜牧业服务中心,吉林四平 136500

发展肉牛产业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合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方式。保住有形粮田,开发无形粮田,四平市玉米品质优良,秸秆饲料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便捷,肉牛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本文对全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1 发展现状

1.1 肉牛数量持续增长

四平市坚持抓大不放小、抓场不放户的发展路径,将推进肉牛养殖、加快项目建设、破解融资难题、强化秸秆利用等工作并行推进,积极推动四平肉牛产业新发展格局。通过持续打造肉牛发展大镇、大村、大户和能繁母牛增量等活动,不断提升养殖规模。截至2022年末,四平市肉牛总饲养量占全省的21%,达到136.5万头,其中存栏77.3万头,出栏59.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2%、16%和8%;肉牛养殖超万头乡镇达到47个,同比增长12%;肉牛养殖专业村达到252个,同比增长11%;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2 503个,同比增长9%;50头以下肉牛养殖户达到14.8万户,同比增长6%;能繁母牛存栏达42万头,同比增长8.3%;能繁母牛超万头乡镇达13个,同比增长30%。同时,四平市强抓肉牛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8个肉牛产业大项目,总投资达11.31亿元,其中包括专项债项目3个、省中部肉牛产业集群项目4个、“退户入区”千头试点项目1个。

1.2 种公牛站经营良好

我市共有2个省级种公牛站,分别是梨树兴牛和双辽润佳,共存栏种公牛132头,年可产优质冻精420~450万剂。目前肉牛冻精市场火爆,企业销量较好。

1.3 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好的支持政策是打造“秸秆变肉”工程和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深入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我市印发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省肉牛十条政策为依据,制定了四平市21条扶持政策,成立了市“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肉牛办),对肉牛办成员实行专题专班专项管理,设立综合协调组、政策保障组、产业推进组、加工营销组和科技指导组五个工作小组,重点突出联动机制,五个工作小组各司其职、积极配合,推动我市肉牛产业工作稳步向前。全市5个县(市)区均已成立了肉牛办(专班),其中梨树县“四级书记赛牛、村书记带头养牛”典型经验被全省推广。

为进一步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肉牛办同金融部门、银行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其中:农行、中行、吉林银行等运用活体抵押贷款的方式支持大型养殖机构的资金需求;农行、邮储银行和各农信社运用信用贷款的方式支持广大肉牛养殖主体的资金需求;农行、邮储银行和城区联社通过与农担公司合作共同缓解养殖主体融资需求。通过采用“信用方式、风险补偿、活体抵押、农担担保、不动产抵押”等多种形式,有效破解了肉牛养殖户抵押不足、贷款额度难以支持扩大养殖的瓶颈。

1.4 秸秆饲料用量增多

四平市年产优质玉米90亿斤以上,玉米等秸秆保有量达500余万吨,秸秆饲料资源丰富。伊通县引进菌酶协同秸秆生物发酵饲料技术,玉米秸秆经过菌酶协同发酵后,其饲喂及消除药物残留的效果明显优于干草、青贮、黄贮和膨化饲料,秸秆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吸收率由传统饲喂方式的18%提高到81.7%,平均每头牛可减少饲料成本17%,按每头牛出栏饲料成本6 000元计算,可节约1 020元。同时酶菌发酵秸秆饲料可提升肉牛出栏重量的5%,按照出栏时每头牛750 kg、8.5元/kg计算,可多卖1 275元,综合下来,每头牛可增收2 295元。2022年全市秸秆饲料收贮利用量达到165万吨,同比增长17%,占全市秸秆产量的36%。

1.5 服务体系建设提升

成立肉牛专家委员会,为全市肉牛产业发展重大政策、举措、技术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对全市肉牛产业发展重大攻关项目实施指导,解决肉牛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2022年全市牛办共印发宣传材料、工作手册5万余份,内容涵盖政策解读、疫病防控、养殖技术、圈舍建设、应急管理等。联合中国农大专家、省肉牛专家,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养殖场(户)2万余人次。

2 存在问题

2.1 规模化养殖比例较低

四平市没有万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以梨树县为例,50头以下小规模养殖户达2万余户,肉牛养殖量占全县的95%。散养户存在养殖环境复杂、引种不严格、生产管理粗放、防疫风险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饲料兽药成本高等缺点,虽然短时间内能够促进肉牛养殖量快速增长,但不利于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2.2 肉牛养殖缺乏科技赋能

目前,我市肉牛养殖户大部分只养殖育肥牛,关心短期内的经济效益,沿袭传统落后的饲养习惯,肉牛养殖数字化、智能化不足,缺乏养殖成本精算,养殖方式较为粗犷。肉牛养殖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肉牛养殖、疫病治疗、发情配种停留在凭经验、靠感觉阶段,严重影响母牛繁育性能,限制育肥增重速度。同时,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理论功底差、业务素质低、老龄化严重、电子设备陈旧等问题。且乡镇畜牧科技队伍待遇较低、任务繁重、上升空间狭窄,留不住年轻人,存在青黄不接风险。

2.3 粪污资源化利用压力较大

按照平均每头肉牛年产粪污3 t计算,2022年全市肉牛粪污达409.5万吨。若不能有效、及时消纳,将对农村人居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春耕后至秋收前这段时间,粪肥不能还田,没有合适的存放地点,存在乱堆乱放隐患。目前粪污处理模式单一,绝大多数堆沤还田,极少部分制作成燃料块或烘干粪。且散养户监管难度大、处置违法难。有机肥生产企业市场化不足,经营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低,产品销路不畅。粪肥抛洒配套农机研发不足,制约粪肥还田数量。

2.4 产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

肉牛产业多个环节,如种源改良、养殖小区建设、产品监测、政策保险、品牌包装等多个环节都需要数额较大的建设资金,光靠政府投资很难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虽然银行部门为肉牛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但由于监管手段落后、农户对征信意识不足,也存在骗保、拖欠银行贷款等隐患。

2.5 产业盈利能力不足

四平市在肉牛全产业链建设上处于萌芽阶段,截至2022年末全市肉牛屠宰场仅为3家,年肉牛屠宰量为5 300头,均为代宰服务,屠宰量不足出栏量的1%。全市没有牛肉食品加工企业,大多肉牛为活体输出,不但肉牛产业红利外流,而且随着养殖成本的增加,肉牛养殖利润下滑,从2021年育肥牛头均盈利2 500元降至目前的1 000元。

3 发展建议

3.1 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

对全市符合肉牛养殖条件的土地及场所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数据库,方便开展万头牛场项目招商引资。对域内的肉牛养殖继续抓大不放小,重点建设大村大户,同时发展小规模大群体,提高基础母牛扩繁,保证肉牛养殖数量高速增长。

3.2 培育肉牛人才队伍

通过开展畜牧养殖大村大学生兽医培训试点工作,建设专业程度高、业务水平精、职业道德好的肉牛养殖队伍。对人才队伍提供专项资金扶持,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科学养殖新局面。发展数字化肉牛产业,引导规模养殖场养殖设备进行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肉牛生产水平,拓宽利润空间。

3.3 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

通过抓好源头减量、规范过程控制、优化末端利用、强化执法监管和支持市场运作,健全收储运体系,根治村屯内畜禽粪污乱堆乱放、臭气熏天等难题,引导规模养殖场使用生物菌剂、除臭剂等减轻粪污恶臭气味,提高还田利用效率,鼓励粪肥公司、经纪人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粪肥收储运用服务,推行养殖场(户)付费处理、种植户付费用肥,建立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将牛粪变废为宝,指导农民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科学使用牛粪还田,同时探索牛粪能源化、基料化利用模式和技术,提高牛粪经济价值。

3.4 优化政策扶持

政府要在肉牛政策保险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方便养殖户开展肉牛养殖贷款。金融机构要针对肉牛产业发展融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破解融资难、贷款贵、门槛高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肉牛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加强养殖户征信意识,切实防范肉牛产业金融风险。

3.5 提高肉牛产业盈利能力

项目建设是工程实施和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要跟进已开工项目进度、盯紧已入库项目进展、推动正谋划项目落实。建设素质高、能力强的经纪人队伍,完善行业协会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肉牛销售渠道,丰富肉牛交易方式。做好肉牛及其产品营销,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等手段提升肉牛及其产品附加值,支持肉牛养殖企业建立“从前端养殖厨房直达后端餐饮销售”的自产自销经营模式,利用牛肉产品可追溯经营理念,抢注蓝海市场,带动肉牛产业发展,增加利润空间。

猜你喜欢

四平市粪污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四平市女性体育人口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四平市城市化与住房市场发展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