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创新研究与探索

2023-07-28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规章制度科研人员

胡 灵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0.引言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开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1]。这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应于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指导思想:我国高校不仅在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方面要成为世界一流的有竞争力的大学,在学科设置和教学方面也要跻身于世界一流之列。在这个指挥棒下,科研能力的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在高校评估与评比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如何提高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促使其研究出世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已经成为每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和主抓的工作重点。

科研工作的主体是科研工作者,是建设“双一流”的主力军。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管理的角度来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从而切实有效激励科研工作者多出成果和出好成果。在现有的研究工作中,学者们一般从薪酬待遇、城市环境、高校规模、科研管理评价机制等宏观视角来探讨,抑或是用技能、压力、个性等微观动力机制等角度来分析和解释导致科研水平差异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办法。然而,很少有学者从科研人员工作状态和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1.基于矛盾论的科研激励机制

本文以工作沉浸[2]这种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为依据,提出一种基于矛盾论的科研激励机制。工作沉浸是一种以专注投入、工作享受感和内在工作动机为特征的工作中的短时间的高峰体验。它的前因包括个体因素(个人性格、心理因素、信仰与价值观等)、工作因素(任务要求与工作资源)以及环境因素(工作环境、群体环境与人际关系、组织氛围与组织变革);工作沉浸的后果主要有心理性影响后果(认知性影响、情绪性影响、态度性影响)和行为性影响后果(工作绩效、创新行为)。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因素可以被划分成两类:内因和外因。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全面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立统一法则[3]。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到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问题,我们同样可以用两个宇宙观里面的矛盾论来解决问题。高校教师科研动力表现出内部动力不足,外部动力占主导地位的优势。从高校管理的出发点讨论,我们应尽可能地调配和设置好属于外因的科研激励因素,不仅解决科研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并且尽一切可能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激发良好的工作沉浸状态,从而从外部促使科研工作者主动工作。这些科研激励因素又可以划分成软件和硬件两个大类,其中软件部分包括各类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因素,硬件部分包括科研环境的设置与布置以及薪资待遇和奖励机制等因素。

本文以重点高校二级单位为样本平台,深入探讨如何从硬件设置和软件管理方面激励科研工作人员积极性。本文将详细阐述一种新的基于矛盾论的科研激励机制,尝试以工作沉浸这种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为依据,从理论上分类和解释科研激励机制中各类因素的作用。

2.科研激励机制设置措施

就像矛盾本体包含事物的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一样,本文提出的新机制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面向外因的物理环境设置和面向内因的程序与制度设置。

2.1 面向外因的物理环境设置

首先,必须从物理环境上保证让科研工作者感到舒心、舒适、便利,同时有助于从事科研活动,便于进行科研交流和活动。我们把涉及科研工作者活动的物理环境分成3个部分:办公环境、学术交流和教学环境。

2.1.1 办公环境

办公室是科研工作者停留时间最长,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环境。优良舒适的办公环境可以使科研工作者集中精力,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在办公环境设置方面,应该尽可能地追求舒适、安静和光照条件好。首先用区域划分的方法解决安静的问题,确保科研工作者的办公环境隔离和避免噪音。尽可能少地被打扰,一般的高校办公大楼分为学生管理办公区,党政管理办公区域,实验室区域,学生机房,会议室与多媒体办公区域,科研员工办公区域等。按照人员流动的实际情况,一般认为科研员工办公区域和实验室区域是比较安静的地方,其次是党政管理办公区域,会议室与多媒体办公区域,学生机房,最后是学生管理办公区域。因此,可以把科研员工办公区域放到最远的地方,比如办公楼的远方一侧或是最上面几层,在其边上设置实验室区域,这样既能保证安静的条件,也可以使得科研人员办公区域毗邻实验室区域,更方便从事科研和实验活动。在实验室区域的外面可以设置党政管理办公区域,这样使闲杂人员很难穿越进入实验室和科研人员办公区域,既能保证安静的环境,又能兼顾科研安全问题。

2.1.2 学术交流环境

学术交流活动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学术交流活动,两种学术活动往往同等重要。正式的学术交流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或研讨会。非正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往往是在轻松气氛下举行的讲座和讨论活动。两种学术交流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决定了所需求的场所也有所不同。正式的学术交流活动需要大的报告厅或是会议室,而非正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在休闲空间举办。一个重点高校的学院级二级单位,往往是3 个场所都要具备:可容纳百人的学术报告厅、装备现代化的可容纳30 人左右的圆桌会议室和可以寓教于乐的开放空间。

科研人员除了大会报告,演讲厅学术报告这些有学生参与的学术活动之外,其实有更多的小范围同行讨论。这样的小范围同行学术讨论,不需要很大会议空间,所以可以设立多个专供科研员工使用的小型多媒体会议室,装备白板和先进的远程视频设备,可以满足科研小组与外部(包括国内和国际的)同行的学术交流。也可以免费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比如美国的克利夫兰图书馆的创客空间合并了原本的大厅、休息场所、咖啡屋、培训教室和若干数字媒体空间,将其变为创意体验空间[4]。创客空间提供休闲空间,能够在这个空间中举行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5]。

2.1.3 教学环境

大部分科研工作者都是两手抓的,既有科研任务又有教学任务。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平衡,很难一概而论,现有的研究工作也只是大体上给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本文从物理环境设置的角度做一些探讨。当前我国的高校,很少有将教学楼和办公楼混为一体的,一般都是单独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到科研人员所带课程与科研办公之间的通勤关系。应该避免长距离通勤,更要避免跨校区通勤。经验证明,跨校区授课往往导致任课老师疲惫不堪,一个工作日哪怕只有一次课,也会浪费科研人员一整天的时间,长距离通勤破坏了科研的兴致,使得科研人员当天没有兴趣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在科研工作上面。在同一个校区的条件下,应当考虑任课老师办公室和任课课堂的三维路径,做出合理和最优化设计。可以利用校园数字孪生[6]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这样的数字基础设施,做出基于时空最优化的三维路径规划,既要保证科研工作者在上课路上有一定数量的步行运动,又要考虑到个体的实际情况,不能出现过度情况。

2.2 面向内因的程序与制度设置

直接影响和刺激科研人员工作动力的因素是各种程序和规章制度的设置,合理的程序和规章制度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不合理的程序和规章制度很容易摧毁大家的科研积极性。科研人员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自觉地会用科研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以事实为依据,综合多方因素,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因此,用于管理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有足够多的科研工作人员的参与和决策。

在保证科研员工的丰厚薪资的前提下,应该设立一系列的荣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从精神上和荣誉上奖励作出杰出贡献和优异成绩的科研员工,增强个人自信心,从而有更大更强的动力从事科研活动。学院要及时掌握各个教授团队的科研新动向,对新的和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要善于利用宣传平台进行科技前沿报道,对重大突破和重大科研成果,通过学校平台联系社会媒体进行报道,从而增加科研工作者的知名度,以此让社会了解大学的科研成果,也让科研工作者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多么地引入关注,从而增强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先进带动后进,这是各行各业都行之有效的真理,科研领域也不例外。很多时候,青年科学工作者茶饭不思、困扰很久的学术问题,有经验的教授往往几句话能指出一条明道,所以,很有必要组织内部和外部交流研讨会,内部交流活动以每周一次的形式定期举办。学院可以提供一个环境优雅的资源分享、创新灵感沟通的空间,吸引有时间的科研员工参与活动,以一种非常放松的形式形成讨论气氛,在不经意间解决重大难题。加强与外部的交流也十分重要,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以亲临现场或是视频讨论的方式召开非正式研讨会,给年轻学者创造接触知名学者的机会,给他们牵线搭桥,直接获取科研经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按照每月一次的定期方式,召开科研经验交流活动,每期邀请一名科研工作者,介绍科研历程、文章的发表心得,基金项目申请的成功经验,分享国外的留学经验,给他人以启发。也可以请各类学者分享自己曾经的困惑和失败经验,由此鼓励那些正在困境中的学者,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奋力向前。

管理部门应该尊重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好的科研成绩需要积累和沉淀,不可一蹴而就。因此,要从制度上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研工作者,不能在宣传有成果的员工的同时冷落和忽视大部分暂时没有成果的同事。科学研究不像别的行业,没有先进和后进分子的区别和分类。不能太明显地以物质利益来奖励科研成果。相反,应该把科研成果的奖励跟物质利益脱钩,取代以崇高的荣誉来激励科研员工。要坚决反对一刀切式的评价机制,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带来负面效应,使科研人员疲于应付指标而荒废了真正的科研工作。只要科研人员遵守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学院层面上应该充分地信任他们,尊重每个人对待科研工作的态度和方式,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甘做冷板凳,排除浮躁的心理,在一个公平公证的环境中安心静心埋头苦干。

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对物理硬件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门禁系统、消防包干管理、清洁保洁制度等。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要有明确的规定,还有应急管理系统,必须保证在短时间内解决科研人员遇到的与设备有关的技术难题。

3.结语

硬件物理环境和软件规章制度环境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物理环境设置的同时需要考虑到规章制度的设立,反过来,设立规章制度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硬件物理环境所带来的现实条件和客观情况。优良的硬件物理环境是科研激励机制的外因,其实软件规章制度也是外因,科研人员更能切身关注的是后者。所有的这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激发科研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的内因。学院管理层面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让科研工作人员有一个非常优美的工作环境,同时又不会被各种烦琐的规章制度所束缚,从而静下心来从事科研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研工作环境必须是冷清的,毫无烟火气和人间气焰的。从学院的角度来讲,可以创造各种交流平台和交流条件,让里面的人走出去,也让外面的人走进来,相互协作,多讨论,多沟通,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从而做出领先行业和领先世界的一流科研成果。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规章制度科研人员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英国小学的规章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