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人大代表魏巧: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高学历“新农人”

2023-07-27京袖

妇女生活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农人种田总书记

京袖

6年前,魏巧在中科院任助理研究员,丈夫孙振中是北大教师。在种粮大户父亲的邀请下,她和丈夫辞去稳定体面的工作,奔向希望的田野。如今,他们的合作社成了当地示范农业的标杆

“返乡种田我没意见,只不过得先瞒着我父母。如果他们知道我辞职去种田,还不得气出个好歹,等以后种田有了成绩再告诉他们吧。”

谈及当初为什么辞去北京稳定体面的工作回乡务农,魏巧说,这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省镇江市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当时,在总书记身边介绍情况的是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赵亚夫数十年如一日专注农业科技、退休后仍继续为农民服务的事迹,受到了習总书记的称赞:“‘三农工作需要一大批像赵亚夫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

魏巧的父亲魏云烽一直在江苏镇江从事农机服务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总书记到镇江考察那天,他在世业镇50多公里外的姚桥镇种田。看到总书记来镇江考察的新闻后,老人激动不已,深夜给魏巧打电话:“总书记都这么肯定赵亚夫老师,你们两口子都是学农业技术的,有没有考虑回来接我的班啊?”

当时,魏巧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丈夫孙振中在北京大学当老师。经过多年拼搏,夫妻俩好不容易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工作稳定体面,若辞职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确实需要很大勇气。

魏巧把父亲邀请他们返乡创业的想法给丈夫说了,孙振中听后沉默了。孙振中老家在河南周口农村,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博士学位,然后进入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做科研,并留校任教,成为家乡人的骄傲。现在突然让他回农村种田,他实在难以接受。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孙振中对魏巧说:“返乡种田我没意见,只不过得先瞒着我父母。如果他们知道我辞职去种田,还不得气出个好歹,等以后种田有了成绩再告诉他们吧。”

就这样,魏巧和丈夫统一了意见,于2017年4月双双辞去工作,回到了魏巧的家乡。

女儿女婿返乡创业,最开心的是魏云烽。他年近花甲,一直在寻找接班人,现在一下子回来两个高学历农业人才,怎能不高兴?不过,他怕女儿女婿眼高手低,学历高不一定能种好田,便从2万多亩农田中拨给魏巧夫妇1000亩,让他们先摸索经验。

魏巧和孙振中起初挺兴奋,两人早年都种过地,孙振中读博士期间,导师还拨给他34亩地做豆禾间氮素转移研究。因此,他们都觉得种田不是什么难事。

“做科研和种田是两码事,要学以致用,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种田才是最好的方式。”

魏巧夫妇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满腔热血地走进田野。孰料,一系列困难接踵而至。

夫妇俩最先遇到的是播种难。他们播下水稻种子后,很多被鸟儿吃掉了。为了赶农时,他们只能雇人再次播种,同时还要驱赶鸟儿。后来,他们又发现,由于雇来的工人大多是北方人,不太会种水田,水稻管理上不去。于是,孙振中带着工人加班加点,经常干到凌晨才收工。

但让魏巧夫妇沮丧的是,忙活了一年,那1000亩农田都没能种完。加之种田成本太高,秋收后又遇粮价下跌,卖粮收入与支出几乎持平,等于一年白忙了。

夫妻俩备受打击,魏云烽鼓励他们:“做科研和种田是两码事,要学以致用,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种田才是最好的方式。”魏巧夫妇开始反思。

魏巧认为,她和丈夫的优势是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而不是像普通农民那样拼苦力。之后,魏巧和丈夫在农田作业中更注重效率,有意减少用工投入。第二年插秧的时候,他们改变了传统卷秧、运输的方式,将工业上的小轮车架到秧田里,进行工业化传输,一条传输线就节省了30个工。

为了摸索出“可盈利、可持续、可复制”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魏巧夫妇以农业智能化为目标,开启了“大田数字农业建设”,进行农场智能化、信息化板块建设,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大田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当年,全国大田种植领域这样的试点仅有5家,江苏省仅魏巧1家。

经过实践,魏巧夫妇发现,农时最讲效率,只有将自然地理系统、遥感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才能精准地评估气候影响,对耕种管收做好前期统筹。他们同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逐步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数字农业雏形。

接下来,魏巧成立了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接手了父亲创办的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随后,她和丈夫四处考察智能型农业机械,果断购入一系列无人驾驶智能型农机产品。拿无人机喷洒农药来说,以往人工打药需要数十个工人连续作业近10天,每人每天需支付130元,打一次药就需要花费数万元。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费用大大降低,而且还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了通过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魏巧还运用灵活的奖惩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合作社老员工王忠强,除了从合作社领取基本工资外,每年还能得到一定的绩效奖。魏巧给员工规定,小麦亩产超过700斤、水稻亩产超过1000斤,超出部分30%的收益归农田管理者所有。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今年两会期间,魏巧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讲述了自己返乡创业的经历,习近平总书记听后高兴地勉励她:“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

转眼6年过去了,魏巧夫妇的2万多亩农田基本做到了数字化管理,每一块农田都有自己的二维码,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安排农事作业,二是可以追溯每一块田的施肥、播种、收割等情况,每个过程一扫二维码一目了然,等于给农田做了一份农事记录档案。

在发展数字农业的同时,魏巧夫妇还不断加大机械化作业方面的投入。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示范单位,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00台,日作业能力达5000亩,建有镇江单体规模最大的粮食烘干中心,单次烘干装机量达1500吨。

当种田取得一定成果后,孙振中才把自己辞职务农的事情告诉了父母,并把父母请到镇江农场参观。魏巧陪同公婆实地参观,告诉种了一辈子地的公公,通过发展数字农业,实行机械化作业,现在一个人可以管理500亩农田。她和孙振中现在种了2万多亩水稻,亩产达到1100斤。公公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感慨道:“我当了一辈子农民,想不到地还可以这么种,看来老思想不中了!”

魏巧明白,发展数字农业,需要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加盟。于是,她大量招揽有志于农业的人才。王绪春是位90后硕士研究生,去年接到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的面试通知,便欣然前往。同学问他是不是真的想一辈子干农业,他回答:“人家博士都能下地种田,我为啥不能干?”

面试时,魏巧看中了王绪春投身农业的热情,以及他的专业知识。王绪春被聘用后,魏巧安排他从最基层的统计调查员做起,如今,他已成长为合作社副社长。

2022年,魏巧被江苏大学聘为产业教授,与江苏大学农机学院共建培训学校,将培训课堂开到了田间地头。她的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成了当地示范农业的标杆。6年来,合作社带动约10980户农户实现增收1229.74万元,累计带动3000多人脱贫。身为女性,魏巧十分关注女性创业,不仅成立了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还与省内外巾帼创业者积极互动,以技术培训、就业帮扶、物质帮扶等方式,带动近6500名妇女就业。

当然,最让魏巧振奋的还是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今年两会期间,魏巧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讲述了自己返乡创业的经历,习近平总书记听后高兴地勉励她:“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让魏巧感到振奋和鼓舞,目前,她和丈夫正计划着向省外扩大规模,培育更多“新农人”,促进农业产业化,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的殷切期望。

【编辑:刘  波】

猜你喜欢

新农人种田总书记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新农人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探究
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
总书记的告诚
“新农人”吴迪,互联网+农业+现代管理,玩转现代“酷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