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苗领航”的履职命题

2023-07-27杨莹莹

检察风云 2023年13期
关键词:闵行区社工检察官

杨莹莹

签约仪式现场

今年是上海涉未成年人观护工作创建30周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助力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5月19日,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闵行区院”)召开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推进会。

作为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以下简称“团中央”)授予的“全国未检工作创新实践基地”“全国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单位”,闵行区院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初心如磐、踔厉奋发,答好公平正义、“护苗领航”的履职命题,交出求极致、勇担当、谋新篇的“合格答卷”。

数字赋能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面对眼前疑似遭受暴力侵害的女孩,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一名负责观护帮教的社工,面对行为逐渐由狠戾冲动转为温和有礼的男孩,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一名涉罪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苦于不能便捷分类学习法治教育内容,你会怎么办?在此次推进会上启动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或许给出了答案,该云平台已嵌入“今日闵行”App。

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和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闵行区院以闵行未检“童心未闵”品牌冠名,通过数字赋能,汇聚各职能单位之力,打破信息壁垒,开发云平台。云平台集社会支持、法治宣传、家长学校、线索举报、答疑解惑、品牌展示六大板块为一体,其中“社会支持”板块提供九大涉未服务类型,实现案件线索快捷报告、服务事项一键转介、服务资源分类汇聚、服务成效科学反馈。

当医生、老师或其他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可通过云平台进行线索举报。检察机关根据不同服务类型确定相应职能单位,由职能单位指派专人对接,并按时反馈工作成效,打通保护未成年人“最后一公里”。

此外,根据最高检、民政部、团中央制定的首个《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及上海市地方标准,云平台结合区域实际,对相关服务工作的成效进行动态评估,从法律教育、情绪疏导、认知调整、技能培训、行为矫治等维度进行不同频次的介入,可视化展现服务效果。涉案未成年人及家长也可根据风险评估等级、检察官及社工的要求,学习相关法治教育内容,完成相应的课程积分。平台还设有“答疑解惑”和“品牌展示”两个栏目,为社会公众提供点单式法律咨询,由检察官提供专业意见。

扩大检察“朋友圈”,打破保护障碍,同心聚力上下联动,进一步推动检察一体化建设。5月19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以下简称“市检一分院”)、闵行区院与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市儿福院”)正式签约“检爱为民,守护童心”困境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协议。

市检一分院、闵行区院在市儿福院设立“检爱驿站”,作为“全国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单位”的实践基地,分别选派一名业务骨干担任“检爱驿站”法治副站长,依托闵行区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平台,建立个案会商机制,成立专家顾问团。协议指出,会签单位持续在法治教育、公益活动、法律援助、心理支持、综合救助、专业培训等方面协同发力,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年龄段的综合保护。

链接资源与司法社工“一拍即合”

惩治犯罪不是办案的终点,对未检人来说,更重要的工作还在案外。链接各方资源帮助“一个孩子”,检察机关与司法社工“一拍即合”。

闵行区院整合社会资源,同时吸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扩大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将服务内容扩充至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矫治教育、观护帮教、医疗救助、临时看护等多种形式,满足未成年人的多元化保护需求,最大限度助推涉案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在上海市闵行区某社区内,面对有人插队引发冲突的情况,一名少年转身去附近找到了警察,成功制止了一场混乱。谁能想到,这名少年去年还因过于冲动,将自己“送进”了公安局。

“原本冲动的小莘这次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靠武力解决,而去找了警察。同时,小莘还照顾了队伍中的老人,曾经的不羁少年已经学会了关心他人,法治意识也真的提高了。”参与帮教工作的闵行区司法社工王晓璐真心为小莘开心,而他的转变得益于未检社会支持体系的帮助。

17岁的小莘就读于上海市某中专学校,父母平日忙于工作,对小莘疏于管教和陪伴。他为了替朋友出头而参与打架,触犯寻衅滋事罪。检察官念及其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悔罪态度较好,案发后积极赔偿被害人,决定对小莘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期设为6个月。

通过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转介,社工为莽撞冲动的小莘“量体裁衣”,从认知调整、法律教育、行为矫治等方面提高小莘的法律意识;围绕家庭、交友、工作等社会支持要素进行帮教,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修复小莘父亲缺位的家庭功能,通过运用专业技巧帮助小莘重塑交友观,积极链接资源,帮助小莘在酒店顺利实习。

小莘定期分享法治新闻的知识要点,不定期参加团体活动,每周上交思想汇报、每月上交读后感。小莘上交的材料从一开始的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到最后的法言法语、深入剖析;小莘在团体中的角色,从一开始无所事事的“小透明”,逐渐成为奶奶的“小拐杖”、爷爷的忘年交,检察官和社工对小莘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春风化雨,用柔软的心做大事 

一个不会说话、不会坐、不会走又看不见东西的孩子,接回家后20天,就能独立坐半小时;40天,会撒娇;60天,会喊爸爸妈妈;80天,能扶着站起来;100天,会咀嚼了……这个生命的奇迹,发生在闵行区院办理的一件监护侵害案件中。

2011年7月1日,邓某某诞下一名男婴天天(化名),但由于脑瘫等先天性疾病被送至闵行区某医院救治,经过救治的天天病情趋于稳定并达到出院标准。但夫妻二人却以家庭经济状况差,无力抚养天天为由,拒绝将其接回家抚养,至此天天被遗弃在医院。

闵行区院发现线索后开展立案监督,公安机关以遗弃罪进行立案侦查。2021年8月,经过承办检察官和公安民警的训诫教育,天天的父母终于将天天接回家,天天也成了检察官心中的牵挂。

2021年9月1日,本案移送审查起诉,为防止天天父母再次实施侵害行为,检察官制发《督促监护令》,从行为禁止、生活照料、心理护理、安全防范、权益保护五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五要求”,并委托社工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监护资格考察。

在检察官的关注和监督下,二人从开始的抗拒、担心,逐渐变成了对孩子的接纳和关心。天天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从不会说话、不会坐、不会走,逐渐能独立站立、咀嚼……当天天喊出“爸爸、妈妈”的那天,两人都哭了。他们说:“感谢检察官让我们做了真正的父母。也许父母的爱,就能创造奇迹。”

鉴于天天父母已主动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义务,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出发,检察官最终决定不撤销监护權,并对两人作出不起诉处理,帮助天天能在原生家庭健康成长。

案件办理结束后,检察官又继续联系区妇联落实日常跟踪回访,联系卫健部门,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医疗救助。2023年春节前,闵行区院帮助天天向区民政局申请了救助金,为天天提供经济和生活帮助。

“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孩子”,作为国家监护人,闵行区院坚持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云平台为依托,架好未成年人保护“连心桥”;以四大检察融合发展为契机,唱好未成年人保护“协奏曲”;以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为抓手,画好未成年人保护的“同心圆”。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闵行区社工检察官
青春社工
“检察官让我重获自由”
双十一,单身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社工
闵行区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分析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挽救『小男子汉』的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