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新探

2023-07-26张顺华

高考·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双减高中数学

张顺华

摘 要:自“双减”政策提出以来,人们将关注的焦点逐渐放在如何有效执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上。课堂作业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优质的课堂作业能够起到巩固知识、运用技能和反馈反思的作用,能够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学生提高个人素养提供依据。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对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使学生在多元化、针对性的课堂作业中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就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而言,具体是指教师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在综合考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通过自主开发、改编完善和选择重组等方式,设计出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活动。课堂作业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核心素养培养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因此,课堂作业设计得好坏将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重要影响[1]。

一、“双减”背景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优化和完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及时调整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可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中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设计针对性的课堂作业,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创造了提升专业素养的机会,有助于教师不断丰富高中数学教学机制,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2]。

(二)帮助学生习得正确学习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这对学生吸收、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至关重要。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对课堂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完成作业的同时,逐渐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不断减轻自身的学习压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取得快速提升和进步,并将习得的方法灵活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上,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标。

(三)提升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其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应仅局限在课堂上,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外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如果教师的课堂作业设计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就容易导致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在相对自主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出作业的巩固和反馈作用。而教师通过优化课堂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点,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成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

二、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目标偏离了新课程标准

當前,在部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作业设计存在与新课程标准相偏离的问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要以自身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并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在个人能力发展的驱动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素养。同时,数学素养也不仅仅只体现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还体现在学生将习得的知识用于处理客观事物上,从而使教学目标超过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教学目的,然而由于部分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模式陈旧、内容单一,往往是为了考试而设计作业,这就导致作业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出现偏差[4]。

(二)课堂作业设计目的不够明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堂作业设计目的不够明确,往往是按照教学内容设计有关作业,学生将课堂作业当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任务来完成,没有体现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后,部分教师就会为学生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中,有时会涉及三次方程等内容,大多数学生都难以解答出来,这时教师就会为学生讲解相关技巧,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作业就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变为复杂计算训练,导致课堂作业低效甚至无用。还有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题海战术,认为学生做得越多就掌握得越熟练,这些错误的课堂作业设计,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还会使其逐渐产生消极的学习状态[5]。

(三)作业设计方式比较单一

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呈现出以教师为主的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只需知道教师布置了什么课堂作业、需要完成哪些课堂作业即可,并不会去主动思考哪些作业是自己必须掌握的、哪些作业是为提高个人能力而设计的,因而,这种作业设计的单一性就会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针对同一类型的作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而能力一般的学生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得以解答,甚至无法解答,这就难以体现出高中数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6]。

(四)课堂作业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虽然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也会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然而,在沉重的教学压力下,高中数学课堂仍存在枯燥、机械等现象,课堂作业也就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之一,难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当前,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围绕教学知识点来设计作业,题目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新颖性,很少有学生会参与到自主设计作业或互相设计作业中,长此以往,便会影响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其自主意识的发展,课堂作业也自然难以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遵循课堂作业设计原则,设计针对性的作业

1.适量性作业,提升课堂作业成效

“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繁重的作业压力。因此,在设计高中数学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劳逸结合,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为学生适量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练习题,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将以往的被动完成作业转变为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不断提升课堂作业成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发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集合的概念》一课时,对于刚进入新集体和新环境的高一新生来说,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集合”这个概念,在教师的讲解下,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定义域”“什么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布置集合与其他知识相结合的题目,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和抵触等情绪,长此以往,便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和教学进度。为此,教師就可以为学生适当设计一些“找出是集合的选项”“写出下列集合的子集”“求M和N两个集合的交集、补集和并集”等课堂作业进行精练,利用相应的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子集、真子集”“集合的‘交并补运算”的理解和认识,适量的作业不但可以帮助听懂的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使没听懂的学生及时跟上大家的步伐,充分调动起每位学生的积极性[7]。

2.分层性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高中数学课堂作业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设计分层性作业,使每位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够获得自身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分层性课堂作业,将其分为基础题、发展题和拓展题。同时,还要确保分层性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深入挖掘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类比思想、转化与划归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等思想,巧妙地融入课堂作业设计中,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指数函数》一课时,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实现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教材中的知识点后,为学生设计如下分层作业,使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如:【必做题】(以基础题和发展题为主):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B.;C.;D.;【选做题】(以拓展题为主):已知函数=(>1),(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证明在()上是增函数。教师将对指数函数的初步应用等基础知识的考查设计为必做题,将对指数函数的拓展和延伸设计为选做题,然后要求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完成必做题;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两类题目。通过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符合自身认知的作业,实现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递进式作业,便于学生巩固基础

在高中数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因此,教师的课堂作业设计要根据所授知识而有所侧重,既不能难度过高,也不能过于简单,而要在整体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来设计课堂作业,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使学生有效梳理和归纳数学知识点,并通过针对性的作业实现融会贯通。这不但便于学生巩固基础,还有利于学生在递进式的作业中逐渐提高个人数学潜能。

例如,同样以必修一《集合的概念》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以简单的题目作为铺垫,如“集合中有( )个元素”,使学生加深对“元素”定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逐渐提升作业难度,实现初级知识的升级,递进式提升课堂作业的难度,如“写出集合的所有子集;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是否正确”,由易入难,不但不会使学生觉得有难度、吃力,还会使其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在学生解决完这类习题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难度更上一级的题目,如“设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类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使其深入探究所学知识的运用方法,从而达到巩固基础和提升水平的目的。

4.发展性作业,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上,受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设计课堂作业旨在检验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多数情况下都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还要围绕学生的推导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等设计发展性作业。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充分锻炼学生观察、演绎、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猜想、抽象等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发展性的课堂作业中学会运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学会区分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并学会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适时设计发展性作业,如1.设集合,集合,求;2.设集合,集合,求。这两道题目十分相似,区别在于前者是求集合的并集,后者是求集合的交集,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时常会出现混淆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以相似的两道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或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会再出现错误。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发展学生思维类的题目,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思辨能力和抽象思维等,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二)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设计多样化作业

1.趣味化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趣味化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使学生在主动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和能力的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在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出发,优化作业设计理念,为学生设计趣味化作业,确保作业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直接对接,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实现思维的提升和数学素养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

例如,在教学选择性必修二《等差数列》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剖析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点,教师就可以从“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关系”和“等差数列的构成性质”出发,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设计趣味化课堂作业,如开展“围圈游戏”,先找出四名学生,让其手拉手围成一圈,第一位学生与第二位学生间距离20cm,第二位学生与第三位学生间距离40cm,第三位学生与第四位学生间距离60cm。以此类推,每加入一位学生就与前一位学生的距离相差20cm,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班的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最终会围成一个多大的圈呢?”通过这样的趣味化作业,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探究兴趣,还强化了学生对“等差数列基本性质、首项和公差”的理解,这样就使原本枯燥的等差数列知识变成了有趣的找规律游戏,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实践类作业,培养学以致用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中,作业形式大多数都以书面类型为主,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数学问题。但由于单一性的作业缺乏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就要为学生设计实践类课堂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动手实践来拉近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距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必修二《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设计实践类课堂作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问题中,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带来的魅力。如教师可以借助问卷调查的实践活动形式,要求学生在班级内随机挑选20个学生,调查这些学生中有网上购物经历的人数,然后统计所得的数据,将其绘制成茎叶图,同时按照组距为5的形式将这些数据分成[0,5),[5,10)……观察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在这个实践类作业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每组3—4人的小组,分别负责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汇总。在完成这个作业时,学生不但能够加强对频率分布图的繪制应用,在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时候还能够充分认识到当前学生的购物方式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3.研读性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研读性课堂作业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及时预习、有效思考和初步掌握知识点的作业类型,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其主动学习为目标。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研读性作业,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部分时间用于课前预习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并认识教材内容,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不等式性质》一课时,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微课视频,然后为学生设计研读性课堂作业,如让学生“分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探究不等式的意义”“总结不等式的简单应用”等,在自主研读得出相应的结论之后,完成后面相对应的习题。学生在完成这类研读性作业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初步了解到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点,还能够找出自己在预习中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并标注下来,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明确知识的主次,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还能够在自主研读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意识,这对其课后自主学习和内化吸收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4.开放式作业,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设计开放式课堂作业,解开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探究力,通过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来引发头脑风暴,在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二次函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本节课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如下开放式作业:已知二次函数图象必须经过,……得到函数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在这个课堂作业中,省略了一部分内容,却是一道开放式的数学题,学生就可以根据现有的信息猜测这个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其他学生一起合作填补题目的空白,将其补充完整。这种带有一定开放性的数学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以“关于直线对称”为核心,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得到诸多答案。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二次函数特性的了解和运用,进而构建起更加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在解答开放式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研究、探索和实践,改变以往“重数量、轻质量”的课堂作业设计理念,结合“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高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方式,遵循课堂作业设计原则,设计针对性作业;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设计多样化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将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为其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兴趣爱好,使“双减”政策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突破,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新,王平平.“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J].天津教育,2022(21):105-107.

[2]陆静.优化作业形式提升作业价值:浅谈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J].考试周刊,2022(34):78-81.

[3]洪金坚.“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实践:以“平面向量”复习课作业为例[J].理科考试研究,2022,29(7):11-14.

[4]沐方华.领悟“双减”精神革新作业设计:关于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尝试与思考[J].数学通讯,2022(4):30-32,37.

[5]曹如祥.利用课堂作业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方式方法[J].考试周刊,2022(4):41-44.

[6]刘君.浅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新思考[J].智力,2022(3):112-114.

[7]肖永恒,任柏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高考,2021(29):107-108.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双减高中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