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江纵队对伟大抗战精神的诠释及其启示

2023-07-26连渊博兰峻

理论观察 2023年4期
关键词:东江纵队

连渊博 兰峻

摘 要:东江纵队抗战历程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在华南的代表性实践,并且作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东江纵队从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等方面生动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新时代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必须涵养爱国情怀、提高斗争本领、维护人民利益。

关键词:东江纵队;伟大抗战精神;华南敌后战场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4 — 0044 — 04

一、东江纵队与全民族抗战的逻辑关联

(一)华南敌后战场是党领导的全国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动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的多支人民抗日武装的统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武装,主要包括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广东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以及桂东北、桂东南、桂北、柳北等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抗日战争时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日伪军作战共3000余次,总计歼灭敌人22114人,缴获枪(炮)6700支(门)。[1]日本侵略军入侵华南的战略目的,是妄图占领广州、海南岛等沿海城市,封锁整个华南地区,切断中国同国际的联系,达到其灭亡全中国的目的。为此,其重点便放在广州、香港之间,广九铁路沿线、珠江三角洲及海南岛地区。[2](P55-56)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华南人民抗日武装互相配合,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牵制着在华南的日军既不能“南进”,也不能“北上”。在战斗中,华南人民抗日武装自身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抗战结束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发展到2.8万余人,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达8.2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000余万。[2](P57)广东的革命抗日力量,虽然没有华北、华中的八路军、新四军规模大,“但今天广东也有他自己的相当力量,控制了敌人在中国的一部分占领区,成为与华中、华北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战略据点、战略中心,而且在将来国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中心”[3]。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华南敌后抗战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指出:“你们全体指战员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了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天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4]

(二)东江纵队是华南敌后战场的主力军

1.部队战斗力最强

抗日战争初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力量和规模较小。但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部队在斗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其中,东江纵队由初建时的几百人增至抗战胜利时的1.1万余人,成为华南敌后抗战游击队中力量最强的武装。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张文彬曾提到:“(广东)其余游击区中真能作战者很少,还是以东江曾生部较强。”[5]而战时的国民党广东省主席、反共比较顽固的李汉魂亦称:“本省目前共党之最猖獗者,为东江之曾生一股。曾生初以华侨回乡服务团为名,在东江活动。职廿八年就任之始,即拟将其扣办,讵竟被夤缘得充游击大队长,而东江游击指挥所主任香翰屏复力加维护,无法执行,迨奸谋显露,欲加制裁,经已不可收拾。”[6]同样,对日作战的“成果”也最为显著。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东江纵队对敌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和迫使其投诚约3500人,缴获枪支6500多件、炮25门[2](P44),在同期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的占比极高。

2.游击区和解放区面积最多

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游击战争赖以执行战略任务,保存和发展壮大自己,消灭敌人的战略基地。1938年10月,在日军登陆的第二天,党中央根据东江敌后无险要地势可守,又有日伪敌人夹攻的险恶形势,即电示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要在东江日占区后方开拓游击区[7](P20)。东江游击队遵照党中央的指示,至1939年底,创建了惠阳县的坪山和宝安县的龙华、乌石岩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9月,上下坪村会议后创建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阳台山抗日根据地。香港沦陷后,新开辟了梧桐山、增(城)博(罗)边、九龙新界、稔平半岛等几个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基地。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作出广东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向东、西、北发展,全面开展广东抗日游击战争的决定。之后,东江纵队创建了罗浮山、北江东岸、海(丰)陆(丰)惠(阳)边、惠东4个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清(远)英(德)边、始兴、东江上游3个游击基地。此时的抗日根据地,跨越十几个县,超出了东江地区的范围,东江纵队已从内线作战变为外线作战,从东江局部性抗日游击战争变为全省性抗日游击战争。东纵根据和游击区总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人口达450余万,这充分说明,东纵在华南敌后戰场起到了主力军作用。[2](P58)

3.被授权指挥全省抗日游击战争

1942年5月,设在韶关的中共粤北省委被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后,驻东纵的省军政委员会就起着临时领导全省工作的作用。1942年12月,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共广东省临委;1945年7月成立中共广东区党委,均由东纵政委尹林平担任书记,领导机关均驻东纵。东纵长期保护省领导机关,许多重要工作、会议均在东纵驻地进行。广东省临委委托东纵举办学习班,负责审查和恢复华南地区一些党员的组织关系。抗战后期,广东区党委授权东纵司令部指挥全省抗日游击战争,东纵政治部负责指导全省各部队的政治工作,先后派出一批党政军干部到珠江纵队、琼崖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工作,并帮助琼崖纵队建立无线电台,恢复与党中央联系[8]。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朱德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及其部队向解放区军民投降,其中规定:“在广东的日军,应由你指定在广州的代表至华南抗日纵队东莞地区,接受曾生将军的命令。”[9]这里所说的东莞地区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曾生将军是东江纵队司令员。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对东江纵队在华南敌后抗战地位的充分肯定。

综上,东江纵队的抗战历程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在华南的代表性实践,并且作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东江纵队对伟大抗战精神的诠释

抗战精神是全民族抗战中培育起来的共同精神品格和价值取向,是全体中华儿女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的综合体现。东江纵队是在党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引下,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建立起来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其发展过程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诠释。

(一)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东江儿女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拿起武器,进行战斗。1938年10月12日,在日军登陆大亚湾、向惠州开进的途中,惠阳县常柏田抗日自卫队在淡水和霞涌之间的黄皮径伏击日军的行军纵队,揭开了广东人民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1938年12月2日,中共惠(阳)宝(安)工委在惠阳周田村正式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共计一百余人及枪械,这是中共在东江地区建立的第一支成建制的抗日武装。[10](p18)1939年初,东(莞)宝(安)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整编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在广九铁路终端和宝(安)太(平)公路沿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这两支部队成为东江纵队的前身。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部署下,广东各界及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之中。其中,祖籍东江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书写了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1937年8月至1939年10月,香港的惠阳青年会、海陆丰同乡会等组织“救亡工作团”,分三批先后回到惠、宝沿海地区和海陆丰地区参加抗日斗争。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籍华侨子弟和港澳爱国青年参军抗战者达1500余人,英勇牺牲者40余人。[10](p43)从1937至1941年,南洋救亡总会捐献和筹集资金多达3.8亿元(国币)[11],南洋惠侨救乡会募集捐款约1000万元。[10](p229)1940年以前,曾生部队的被服、军鞋、药品等物资,主要来自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捐献。[12]

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引导着海外华侨投身抗日救亡,支撑着东江人民精诚团结,浴血奋战,最后赢得东江地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诠释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民族气节抗日是中华民族能够五千年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全面勝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民族危难面前,无数东纵先烈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用献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歌。

“小鬼班”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广九线的争夺战中,共产党员、17岁的班长黄友,19岁的李查理和赖志强,17岁的傅天聪和尹开,利用一条高50厘米、宽一米的田基堤围、封住路口,多次打退日军冲锋,掩护主力撤出开阔地。激战一个多小时,“小鬼班”五名战士或伤或死。黄友大腿被打断,血染全身,最后时刻将打完子弹的驳壳枪和挂包里的“党员须知”埋入稻田淤泥里,奋力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投了出去。党中央“追认黄友同志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战斗英雄,中共模范党员”,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盛赞“东江纵队五少年英雄以一当百光荣殉国”。和黄友一样,无数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成就了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独立中队长周康,战斗重伤昏倒被俘,为保全革命气节,挑断血管,以身殉国。据统计,在八年抗战中,东江抗日武装牺牲的指战员超过2500人,东江儿女在抗日斗争中表现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推动东江纵队成为“华南人民抗战的一面光荣旗帜”。

(三)诠释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弱对强的战争。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法西斯进行殊死较量的过程中,中华儿女面对侵略者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义无反顾,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空前激发,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江纵队在抗战中不畏强敌,英勇杀敌,以血肉之躯保卫祖国,涌现出了老虎山下英雄五少年、高埗英雄小鬼班、黄田十七勇士等英雄群体,以身躯扑倒敌重机枪的勇士张锦标,英雄爆破手袁升等英雄楷模。1943年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惠阳大队主力挺进三洲田,派出第二小队深入坳下村开展敌后活动。2月18日,第二小队派一个班下山购买粮食,其余同志留守警戒。由于坳下村伪保长告密,日军数百人三面包围坳下村后山,小队长戴鼎和战士们决心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当日军逼近坳下村山脚进入第二小队射程时,轻机枪、步枪居高临下向敌猛烈射击,走在前头的日军倒下一片。但日军依仗人多火力猛,后续部队继续往山上冲。第二小队连续用猛烈火力和手榴弹把敌人打退。日军调整火力部署和队形后,继续组织凶猛进攻。勇士们拼死阻击敌人,子弹、手榴弹打光了,战士们用刺刀捅,用枪托、石头砸,英勇地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白刃战。由于敌众我寡,第二小队20多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殷红的鲜血染红了梧桐山麓。[2](p179-180)此役是东纵战士英雄气概的鲜明写照。

(四)诠释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是中国人民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当日本法西斯铁蹄踏进华南时,东江儿女和全国人民一样,以“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的必胜信念,义无反顾走上抗日救亡战场,同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特殊艰苦条件彰显坚忍不拔。抗战中,东江纵队始终孤悬敌后,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络,没有集中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无法实施统一有效的指挥和行动;没有广阔的游击区和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之间几近隔绝,各部队只能在狭小的地域里独立作战,无法实施大范围迂回机动作战;游击队各部成立时间较短,在日军入侵华南后新组建而成,人员少、装备差,缺乏实战经验,且得不到八路军、新四军的直接配合和支援,无法形成大兵团作战的整体合力。就是在这样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东江纵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纵横转战于东江地区,为华南敌后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殊发展历程诠释百折不挠。东纵地处国民党统治势力较强地区,时常受到日、伪、顽军夹击,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1940年3月,广东国民党顽军纠集186师和地方武装3000余人,围攻两支人民抗日武装。两支武装突围之后,向海丰、陆丰和惠东转移,途中遭到顽军围追堵截,损失严重,从800多人减至100多人。8月,曾生、王作尧等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率部重返东宝惠地区战斗,才得以保存革命火种。不难发现,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东江纵队克服困难、坚持抗战的精神防线,是赢得对日本侵略者斗争胜利的意志保证。

三、东纵纵队对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13]东纵对伟大抗战精神的诠释,为新时代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提供了重要启示。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必须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精神自觉,更好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必须涵养爱国情怀、提高斗争本领、维护人民利益。

(一)涵养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70多年前,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东江儿女投身抗战、共赴国难,谱写了“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的华南篇章;也是在爱国主义精神指引下,华南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团结起来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纵成为日据期间在港的唯一抗日武装力量,并参与了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今天,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和抗战时期虽有区别,但仍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力量源泉。必须持续涵养爱国情怀、民族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结合新的历史任务将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把爱国主义由朴素的民族情感升华为民族理性的认知,不断增强中国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提高斗争本领

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70多年前,东纵将士残酷、复杂、险恶的环境中,之所以能战胜敌人、发展自己,从根本上靠的是奋斗、是斗争。王作尧曾回忆:“我们在毛主席游击战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在重重困难中不仅没有倒下去,相反地,我们发展、壮大起来了。”[2](p32-33)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准确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性,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冲得上、豁得出、顶得住,勇做新时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要拿出耐心、保持恒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地敲,一颗一颗地钉,在奮斗中破解难题、把握机会、成就梦想。

(三)维护人民利益

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价值观的一次伟大践行。毛泽东在抗战期间曾饱含深情地说:“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14]东纵奋斗始终是为了人民。同样,人民群众为部队抢救伤员,掩护失散的战士,为部队解决粮食给养,提供情报,用鲜血和生命燃起革命的星火。东纵的历史是党、军队、群众水乳交融、团结一心的奋斗历史,充分印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的真理。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维护人民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自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着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要始终依靠人民推动社会发展,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一切脱离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做到发展依靠人民;要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以及再分配调节机制,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做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参 考 文 献〕

[1]邱克楠.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孤悬敌后英勇无畏浴血奋战功勋卓著[N].战士报,2015-01-08(04).

[2]《东江纵队志》编辑委员会.东江纵队志[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3]《目前形势与斗争任务——林平在区党委干部会议上的报告》(1945年7月7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8,第435页。

[4]《中央军委关于华南根据地工作的指示》(1944年7月5日),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藏,资料分类号:9.01B4-1.53;卷号:001450/18/4/50.

[5]张文彬.广东工作报告(1938—1940)》,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藏,档案号003362-17-4-19.

[6]《李汉魂电蒋中正》(1945年4月18日),台北“国史馆”藏,档案号001-050005-00001-003.

[7]东江纵队史编写组.东江纵队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20.

[8]林平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向西发展打通琼崖联络指示情况致周恩来并转中央电(1944年11月11日).《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文献(3)》.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12月.

[9]朱德总司令命令冈村宁次投降[N].解放日报,1945-08-15.

[10]东江纵队史编写组.东江纵队史稿[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11]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编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292.

[12]朱德.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4.

[1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4(02).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责任编辑:侯庆海〕

收稿日期:2023 — 04 — 12

作者简介:连渊博(1989—),女,河南禹州人,教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兰峻(1982—),男,浙江松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东江纵队
折冲樽俎:中共借力军调部达成东纵北撤
抗战时期东江纵队的统战策略
抗战时期东江纵队的统战策略
东江纵队(红色上义)作品简介
东江纵队抗战的宏伟画卷
东江纵队抗战的宏伟画卷
——评《东江纵队图文集》
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
东江纵队纪念馆(罗浮山)
述往事 思来者
老战士访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