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鳜鱼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2023-07-25张嘘云
张嘘云
(东至县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水产站,安徽 东至 247200)
东至县鳜鱼产业发展始于2001 年,经过20 多年的不断努力,在产业规模、养殖水平、养殖效益等方面均取得较快的进步,鳜鱼产量、规模和养殖水平居于全省领先水平,成为该县渔业发展的一张名片和亮点。
1 鳜鱼产业发展情况
1.1 养殖规模及产量
2021年全县鳜鱼养殖面积932.7 hm²,其中鳜鱼精养池塘面积218.7 hm²,虾鳜混养养殖面积209.3 hm²,饵料鱼配套504.7 hm²。鳜鱼养殖产量达2 450 000 kg,产值18 600×104元。各类养殖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共115 家参与了鳜鱼养殖,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大渡口镇、胜利镇,只有少量分布在东流地区。
1.2 产业现状
全县鳜鱼产业发展发源于大渡口镇,2001年初在升金湖围网养殖,2003 年开展池塘养殖试验推广,2013 年成立了东至县润友鳜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后,鳜鱼养殖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2.1 苗种
南方地区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拥有优质的苗种。该县鳜鱼苗种主要依靠外购,80%来源于广东,少量来源安徽、江西和江苏。苗种采购规格一般为1.5~5 cm,通过本地养殖户池塘标粗至8~10 cm 后,再进行商品鱼生产养殖。2009年黄泥湖渔场先后开展过人工繁殖,后来中断;2021 年大渡口润友合作社进行了少量繁殖,2022年东至县盈盛鱼苗家庭农场建设了鳜鱼苗种繁殖场,尝试开展鳜鱼繁殖生产。
1.2.2 技术合作
鳜鱼产业发展主要是养殖户通过水产部门的技术指导,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发展的过程。2015年以前,鳜鱼病害相对较轻,后期由于流通速度加快等因素,鳜鱼苗种带毒情况加重,尤其是2018 年以来,病害问题更加突出。为促进产业发展,该县同一些科研院所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合作交流。2016 年该县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开展技术合作,进行苗种病毒检测和生态调水、养殖病害生物防控等技术合作,聘请相关水产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工作,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高度关注鳜鱼良种技术引进工作,2019 年引进广东珠江所“广清1 号”新品种试验。2020年与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所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全雌鳜鱼”进行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1.2.3 养殖主要模式
目前全县鳜鱼养殖模式主要为3 种。①池塘主养模式:首先从鳜鱼的大规格苗种本地化培育入手,早春利用鲫鱼开展人工繁殖,为培育鳜鱼苗准备饵料鱼,取材方便又降低了成本,5 月上旬本地“四大家鱼”繁殖开始时,培育饵料鱼,并开始引进1.5~2 cm 的鳜鱼苗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经过20~30 d,鳜鱼苗基本达到10~12 cm,成活率50%~80%,到6 月中下旬转入成鱼养殖,成活率基本到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鳜鱼养殖的成功率。池塘主养模式投放量为8~10 cm 苗种15 000~45 000尾/hm²,配套饵料与鱼池塘比例为1∶2~3.5。池塘每0.067 hm2配套增氧设备1~1.5 kW,高密度的苗种池塘中(≥2 000 尾/0.067 hm2)每0.067 hm2还配备底增氧0.3 kW,每0.067 hm2鳜鱼产量500~1 500 kg,利润达7.5×104~18×104元/hm²(包括饵料鱼面积)。②鳜鱼-小龙虾、虾稻轮作模式:第一年一季小龙虾一季鳜鱼,创造了“虾鳜混养”模式。“虾鳜混养”模式是该县养殖户在实践中的创新,即通过小龙虾专塘繁育,开春在饵料鱼池塘、鳜鱼主养塘分别投放虾苗,5月—8 月捕捞小龙虾,每0.067 hm2投放10~12 cm 鳜鱼苗种120~200 尾,每0.067 hm2鳜鱼产量75~120 kg,利润达4.8×104~9×104元/hm²;第二年实行小龙虾水稻连作,形成大循环。③饲料鳜鱼养殖。饲料鳜鱼养殖的条件:适宜且充足的水源,养殖用水水质符合NY-5361 的要求。参考标准为pH值7.5~8.5,溶解氧>5 mg/L,非离子氨<0.02 mg/L,亚硝酸盐<0.2 mg/L,总硬度50~150 mg/L,总碱度60~180 mg/L。养殖过程中首先调节好水质,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因鳜鱼属于底层鱼类,水质容易混浊,所以要经常净水,勤改底,保持水质清爽;勤补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补碳源。定期检测水质情况,保持水质的稳定,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换水,一次大概30 cm;进排水要分开,不能形成交叉污染,最好能做到底部排污。土塘养殖一般0.33 hm2较佳,最好不要超过0.53 hm2,塘深3 m,蓄水深2~2.5 m;饲料鳜鱼单位面积投资比常规养殖品种大,选址一定要在养殖安全区域,地势低洼、洪水易淹的地点建议不要养殖饲料鳜鱼。
表1 饲料鳜鱼与活饵鳜鱼养殖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feed mandarin fish and live bait mandarin fish culture
2021 年安徽杰大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饲料鳜鱼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实现了单产1 000 kg,平均利润达2.6×104元/0.067 hm2;2021 年4 户开始中试,存塘饲料鳜鱼7×104尾,长势良好,表明饲料鳜鱼是一场鳜鱼养殖新的革命。
1.3 产业结构
(1)一产:全县现有各类鳜鱼养殖主体115 家,其中鳜鱼专业合作社3 家,家庭农场28 家,其中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 家,养殖面积932.7 hm²,其中鳜鱼精养池塘面积218.7 hm²,虾鳜混养养殖面积209.3 hm²,饵料鱼配套面积504.7 hm²。全年产量2 450 000 kg,2021 年鳜鱼产值18 600×104元。
(2)二产:包括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①鳜鱼加工:2021年新建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可实现年加工100×104kg 鳜鱼的加工厂已经投产,2021 年10 月投产,当年生产加工鳜鱼15×104kg,产值1 500×104元。②饲料加工:安徽杰大饲料公司主要从事饲料鳜鱼加工生产,安徽海大饲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水产饲料生产。③三产及品牌建设。目前鳜鱼品牌有3 个,分别是池一鱼、升金、徽绿。随着鳜鱼产业发展,从事鳜鱼交易的从业人员有80 余人,相关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开展。
2 主要做法
2.1 坚持走合作社组织发展之路
2013年成立了东至县润友鳜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员52人,以合作社为核心开展了苗种培育、采购、饵料鱼供应、技术服务示范等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和服务引导,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发展。
2.2 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
鳜鱼养殖对技术含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存在风险大、管理难的问题。县水产部门始终关注各环节的技术服务,坚持到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年针对不同季节的易发生的问题进行跟踪指导,提前预防。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鳜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标粗技术、生物病害防控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其中“全雌鳜鱼”养殖试验等一批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良好印证。
2.3 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该县2001 年开始探索鳜鱼养殖,始终坚持示范与创新,期间虽然有过失败的教训,但更多是成功的喜悦。县水产部门组织开展了多期技术培训,县、镇两级的技术人员坚持下塘口解决问题与养殖户共同研究方案,通过每年组织养殖户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选派年轻人到先进地区学习实践,并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等方式,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养殖技术水平,为鳜鱼的养殖发展积累了经验。
2.4 不断坚持创新发展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部分水产品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鳜鱼养殖立于不败之地。在鳜鱼养殖过程中,从鳜鱼的大规模鱼种本地化培育、到虾鳜混养、再到鳜鱼病害的综合防控,不断创新。2014年,该县开始了反季节鳜鱼养殖的试验,从江苏扬州引进800×104尾赤眼鳟作为鳜鱼饵料鱼,解决了鲮鱼不能越冬的难题,为反季节鳜鱼养殖提供了饵料鱼保障,试验取得了成功。在鳜鱼养殖过程中,该县坚持走科技支撑的发展之路,先后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地区鳜鱼高效生态健康养殖示范项目》《池塘虾鳜混养技术试验项目》等,获得了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 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凌友平同志荣获2015年中华神内基金推广先进个人称号。
2.5 开展了鳜鱼养殖的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采取池塘底质改良、鳜鱼定期查虫、饵料鱼消毒杀虫、生物制剂调水稳水等综合防控技术,有效地预防了鳜鱼的病害,尤其是控制了鳜鱼虹彩病毒病的发生,形成了良好的鳜鱼养殖技术规范。
2.6 加快鳜鱼加工业发展
2021 年引进池一鱼公司,实现鳜鱼加工业的突破,有效地延长了鳜鱼产业链。
3 存在的问题
3.1 苗种问题
鳜鱼养殖苗种是关键,尤其是携带虹彩病毒的苗种,养殖过程中极易发病,死亡率极高,在苗期养殖过程中对一些药物的使用也十分敏感。目前养殖的苗种渠道复杂,主要来源广东、江苏和本地,由于检验检疫把关不严,给养殖生产带来极大风险。
3.2 技术服务管理问题
由于鳜鱼主要是以活饵料鱼为食,因此养殖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与其他养殖品种相比,一旦发病很难治疗。一些养殖户由于缺乏养殖知识,平时管理预防工作不到位,在鱼发病时盲目用药,致使养殖失败。鱼药市场混乱和从业者不专业也是导致养殖失败的根源。
3.3 养殖功能不配套的问题,专业化程度不高
鳜鱼养殖需要养殖户进行良好的分工,发达地区鳜鱼养殖在鳜鱼苗种配套、饵料鱼生产、销售等方面都有专门分工,形成了产业链条。该县目前还是鳜鱼主养,饵料鱼配套。这种自己全程生产的模式大大降低了养殖功效,生产难以有重大的突破,存在水面资源浪费的情况。
3.4 适度规模的问题
部分养殖户养殖规模过大,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与养殖规模不适应,养殖期望值过高,造成养殖效益不高的问题。
3.5 养殖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由于受升金湖保护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非粮化”等政策的影响,水产养殖空间进一步压缩,一定程度限制了鳜鱼产业的发展。
3.6 产业化发展步伐需进一步加快
围绕鳜鱼加工的产业文化、餐饮文化需进一步宣传,以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4 东至县鳜鱼产业发展今后努力方向
4.1 强化鳜鱼苗种产业发展
坚持“种业兴农”战略,把好第一关。重点开展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和鳜鱼标粗基地建设,开展苗种的检测检验,把好苗种第一关,为本地区生产提供优质苗种保障。具体是通过招商、政策扶持本土企业等方式,采取自我发展与引进相结合的路子,支持进行鳜鱼苗种生产的企业,优先解决良种供应问题。
4.2 加强专业服务队伍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
以专业合作社建设为主题,发挥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作用,积极培育养殖技术能手,发挥身边农民技术员的作用,积极培育渔业经纪人队伍,开展养殖专业分工,鼓励部分养殖户专业从事饵料渔生产,形成保底价供应和年终利润再分成模式,根据资源和水平细化养殖各环节的分工,提高养殖水平,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水面利用率和养殖效益。
4.3 开展技术研究,提高养殖科技水平
加强同珠江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质苗种;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进一步规范鳜鱼养殖的操作规程,积极推广鳜鱼养殖的塘口改造(大塘改小塘)、微生态制剂的生态病害防控,鳜鱼免疫疫苗注射等先进技术。积极开展鳜鱼的苗种繁育与优良品种的选育,做到苗种的优质供应。重点开展生态防控技术研究,提高饵料鱼产量、质量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水平。加大饲料鳜鱼的技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饵料鳜鱼的替代。
4.4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打造健康养殖品牌
该县是农业部及安徽省鳜鱼质量安全抽检的重点县,鳜鱼是近几年抽检最为频繁的品种,鳜鱼养殖从苗种开始就必须进行严格把关,严控违禁药物的使用。今后将对全县供应苗种的企业和养殖户建立档案,完善“三项记录”,开展用药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抽检力度,确保水产品生产环节的绝对安全,打造东至鳜鱼的优质品牌。
4.5 树立品牌意识,建设鳜鱼加工产业园,延长产业链
建设鳜鱼品牌、开展鳜鱼精深加工,打造大渡口鳜鱼加工产业园。支持池州花鳜-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鳜鱼养殖做大做强,继续加大鳜鱼加工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加工企业扩大到4~5家,实现鳜鱼加工业产值到达5×108~10×108元。积极建设鳜鱼专业批发市场和冷链仓储设施,完善特色鱼类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强鳜鱼品牌宣传和鳜鱼文化宣传。围绕“池州花鳜”区域品牌,加大宣传力度,重点打造“池一鱼”鳜鱼加工品牌,开展“东至鳜鱼”宣传,做强渔文化,形成渔产业。
4.6 扩大鳜鱼养殖的面积
池塘养殖面积是实现鳜鱼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保障,要进一步鼓励对荒滩荒水的开发利用,努力扩展池塘养殖面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实施宜渔则渔,不搞“一刀切”和“全面禁止”。
5 结语
东至县鳜鱼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群众养殖基础、养殖规模、配套的饲料企业、加工企业(海大、杰大)等方面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将东至县鳜鱼产业做大做强,可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做出相应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