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阶段课堂教学策略
2023-07-25唐新
唐新
一、幼小衔接体育课堂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方法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学生的规则意识薄弱,在体育課堂中常常出现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小衔接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以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学习。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师生共同参与制订规则
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事物,但是对抽象知识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借助儿童易懂的语言进行引导和讲解,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如,在水平一《走与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过马路”游戏,请4名学生分别站在“十字路口”的4个方向,手持红色、黄色、绿色“信号灯”。其余学生分成4组,从4个方向在“马路”右侧排队行走,当走到“路口”处时,根据信号灯的指示选择等待或过马路。通过以上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2.巧用体育游戏和比赛,推进规则的执行和落实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来说,体育游戏和比赛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游戏和比赛开始前仔细讲解相应的规则,在所有的学生都理解规则后再开始组织游戏和比赛,以此推进规则的执行和落实。如,在开展“木头人”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进行中适当对规则进行提示,并在第一轮结束时对能遵守规则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对不遵守或破坏游戏规则的学生进行提醒,然后再进行下一轮游戏。此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小学生模仿,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到言传身教,强化引导。
3.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内化学生规则意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出“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注重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总结评价的时间,回顾当堂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检查学生遵守规则的情况,并通过教师评分、班级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激励其他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与责任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对在比赛中成绩较好,但是因为犯规被判负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规则教育及鼓励,让他们了解失败的原因,并积极投入下一次比赛。长此以往,在提高教师威信的同时,内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不断规范学生的规则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借助体育课堂“语言”,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在幼小衔接阶段体育课堂中,室外空旷的上课环境不利于教师传达指令,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口哨、手势等体育课堂特殊的“语言”,在控制、调节课堂节奏和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体育教师的口哨应及时、果断、响亮,通过哨声的长短、轻重、缓急的变化,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从教师指挥。如,两声长音表示队伍集合,一声长音表示开始练习,两声短音表示交换练习,一短一长表示结束练习。鸣哨后,体育教师的手势要及时跟上,动作果断,使学生能领会教师的意图和安排。如,两臂侧平举,拳心向下,表示分队练习;臂前平举,成立掌,指向发生问题的学生,提示注意纠正错误动作;臂上举五指并拢,拳心向前,左右摆动,表示交换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哨音必须具有规律性和权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执行哨声代表的指令。
二、幼小衔接体育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1.游戏规则应少而简单,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还比较低,因此,体育课堂中的游戏规则应较少而且简单,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执行。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体验式游戏情境,鼓励学生亲身参与游戏的同时做好安全工作,保证学生在游戏中有良好的体验和感受。如,教师可以组织“顶气球”比赛,以两组对抗(每组为3~7人)的形式进行。在游戏开始前,由教师为学生讲解并示范游戏规则:先把绳子沿场地的中间拉开作为分界线,两组学生分别站在绳子两边用头顶气球,哪方气球先落地为输,双方轮流发球。需要注意的是,只能用头顶球,不能用身体其他部位接触球,否则视为犯规。由于这个游戏规则简单易懂,所以更容易被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接受,从而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体育游戏活动中,应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使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大鱼吃小鱼”游戏,让全体学生先进行跑步比赛,通过比赛区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将跑得快和跑得慢的学生分成2组,然后引入游戏化教学,让跑得快的学生充当“大鱼”,跑得慢的学生充当“小鱼”,让“小鱼”先出发,由“大鱼”追赶“小鱼”。通过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游戏开展的有效性。
三、幼小衔接体育课堂中立足生活教育开展教学内容的实践方法
1.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体育精神魅力。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白兔运萝卜”的游戏,跑道上均匀分布小垫子,教师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4名学生。每个大组的2个小组分别在起点和终点相对站立,起点处的各组第1名学生手持接力棒。教师发出“开始”口令后,起点处的各组第1名学生出发,通过模仿小白兔蹦跳的动作渡过“小河”,要求每次跳跃都跳在垫子上,到达终点后将接力棒交给终点处的第1名学生(其间接力棒不可掉落),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完成游戏。此外,教师也可以在体育课堂中组织“小马过河”“跳房子”“打沙包”“木头人”等学生熟悉的民间体育游戏,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体育课的育人功能。
2.自制生活化体育器材,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为促进幼小衔接阶段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观察并自制生活中的体育器材,作为课堂中的体育用具进行使用,从而丰富体育活动,提升体育课堂活力。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废纸球、沙包进行投掷比赛。通过自制体育器材,不仅满足了体育课程的教学需求,还可以养成学生的动手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做好幼小衔接阶段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体育幼小衔接过渡并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