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小说 《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
2023-07-25林攀
林攀
在我国学术界对西方象征主义研究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通过对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对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研究重点,逐渐从研究小说的主题、意象、风格、叙事转移到语言特色方面。作为西方象征主义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海明威的作品受到了许多作家的关注,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尽管如此,海明威没有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始终坚持以“自我理解”作为自己的语言特色,而且他也凭借这一点,实现了自身创作的转型和超越。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海明威对语言的使用相当严格,认为小说中的语言就如同海面中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剩下的需要读者对深层次的内容进行仔细品读。本文将对《老人与海》中的语言特色展开详细研究,希望有助于同学们对海明威创作特色的理解。
一、重复性语言的大量使用
在文学创作中,如果作者使用了大量重复性语言,通常是为了对相关内容起到强调或突出作用。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就使用了大量重复性的语言,或是对简单的词语和短句进行重复,或是对相关词语和短句进行稍稍改动之后,反复使用。这种重复,并未影响小说情节的流畅,反而使其更加神秘,体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老人与海》中,使用最多的语言方式便是重复迂回,在不同环节将描写对象的形态进行重复叙述。海明威在描寫老人“圣地亚哥”捕捉“马林鱼”时,使用了多次“down”这个词,无论是“马林鱼”咬住鱼钩后在海中四处流窜,还是“圣地亚哥”将雕塑放入海中,“down”的使用都能将当时的情景生动呈现在读者脑海中。在海上经历了多次磨难后,“圣地亚哥”内心深处始终充斥着忐忑与不安,饱经沧桑的内心随着他放入海中的钓索一起下沉,作者以此突出其内心久久无法平静的状态。在这种心灵的斗争中,海明威借助虚拟的语气,将“圣地亚哥”内心深处的呐喊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够结合自身认知和经历,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想象情境。此时,能够给予“圣地亚哥”唯一动力的便是“小男孩”,所以在与“马林鱼”进行搏斗的过程中,“圣地亚哥”反复说出“I wish I had the boy”“I wish the boy was here”的语句,这也是“圣地亚哥”内心最真实的活动状态。这种重复性的语言,真实、全面而又生动地感染着读者。
这种重复性的语言,为读者与小说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彼此距离,使其充分感受到小说巨大的感染力。比如,在描写老人“圣地亚哥”与自然环境进行对抗的过程中,海明威从各个角度描写他如何应对惊雷暴风雨、如何解决问题,将老人的弱小与自然环境的强大反复对比,凸显其永不言败的精神。读者在感受“圣地亚哥”不屈不挠精神品质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思考人类在面对自然环境时应该如何应对;思考在这种坚强不屈的斗争中,老人的精神是否是一种时代力量的展现。在海上经历长时间的漂泊后,老人内心不断挣扎,最终战胜了恐惧。此时读者看到不断重复的词汇,会不自觉地产生深刻的记忆。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灵活运用各种动词和名词,借助巧妙的设计方式,使修辞性语言具有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为读者构建一个极具真实性的场景,还使故事情节有效串联。海明威使用这种重复迂回的语言风格,主要目的是向人们宣扬在面对孤独恐惧时,应该始终保持坚持不懈的勇气。他渴望利用这种极具意识流特征的情感倾诉方式,使人们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并且在读者面前刻画出一个完美的“硬汉”形象,这些在重复迂回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呈现。
二、巧妙的比喻性语言
在文学创作领域,比喻手法具有经典性和普遍性,能够使读者从不同角度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大胆地使用了比喻手法,对人物或事物的外在形体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充分展现小说内涵的同时,积极发挥语言的表述功能,将整部小说的中心思想明确呈现在读者面前。
海明威在描写“圣地亚哥”左手状态时,使用了“像紧抓着的鹰爪”的比喻,使读者阅读时,眼前立即呈现鹰爪形象,这是对老人左手无法完全听从主人意愿的强调。借助比喻强调左手背叛主人的状态,正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海明威最具深意的语言表达方式。海明威在内心深处对“麦卡锡”这一类人非常鄙视,从而利用“背叛的左手”这一比喻,对那些苟延残喘的人进行讽刺。他将老人与“大马林鱼”之间的搏斗作为故事情节的核心,在形容“大马林鱼”时,使用了非常清晰的比喻语言,使读者的脑海中形成饱满的“大马林鱼”形象。
《老人与海》中比喻修辞的使用,化抽象化的语言描述方式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展现,使小说文学色彩更加浓厚,并确保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在语言的引导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灵活多变的动词与名词
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使用的语言具有生动、准确、含蓄、隽永的特征,通过对名词和动词的灵活搭配,将作者的个人经历与人格特点进行了充分整合,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借助丰富的词汇,海明威不仅对“圣地亚哥”后续的处事态度进行铺垫,而且使读者对作品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
在海明威生活的那个时代感染下,他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夹带着当时社会的独有特征。海明威学习了那个时代优秀的语言应用方式,将各种动词和名词巧妙地融入到小说中,让读者的情绪随着激烈的搏斗而波动,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老人与大海搏斗的过程中,作者借助“拉”“拽”等动词,呈现出“圣地亚哥”用尽全力的状态,将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的钓鱼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把其他动词与“放置”“驾驶”进行搭配,使文章句式更加口语化、简便化,确保小说情节更加生动。借助对“轻轻”“牢牢”等词汇的使用,能够在短句的连接下,充分展示海明威作为一位文学大师的良好语言功底。在对事物展示的过程中,他利用“沙丁鱼”“大马林鱼”“灰鲸鲨”等不同事物之间的鲜明对比,使场景更加生动,气氛更加紧张,节奏更加鲜明,确保读者在极具艺术特色的氛围下,对小说产生正确的认知和多元化感受,从而在领略各项文学句式的过程中,建立灵活的句式链接,突出呈现情节的连续性,确保老人坚持不懈的品质借由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得到充分诠释。
四、恰到好处的语言凸显情感特色
《老人与海》中包含大量内容朴实、真挚的语言情感,在描写具体场景时,利用自然而真实的对话,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价值。比如,在描述“渔民”和“小男孩”的对话时,海明威没有对外在环境进行过多解释,而是以单人对话方式,烘托人物之间的关系,使读者能够对小说的内在情感充分体会。
为了使作品内涵得到深化,充分发挥语言在烘托情感中的作用,海明威通过对不同细节的精细刻画,描写老人如何松开钓丝、全力拉扯钓丝的过程,就这样,老人坚忍不拔、不服输的劲头得到了生动刻画。
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过程中,最佳方式之一便是心理刻画,海明威在塑造老人形象时,对老人的身心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使读者在品读细节化的心理描写时,能够全身心融入作者创造的情境中,淋漓尽致地感受老人内心的独白,使人物形象更具感染力。老人的内心独白始终以“阳光”这一视觉形象为核心,衬托出他在经历沧桑之后,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作为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巧妙运用多元化的语言,使作品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也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能够被海明威个人的魅力所吸引,不由自主地产生敬仰之情。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借助简洁、洗练、象征、含蓄、重复、迂回的语言风格,对人物形象进行真实诠释,其朴实、简练、明快的文学语言与叙事风格,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通过分析和学习相关语言特色,提高自身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