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3-07-25吴永永
吴永永
摘 要:和初中历史相比,高中历史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构建者,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发展历史核心素养。文章先论述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再提出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思维;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4-012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40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走进教师视野,并被广泛地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为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足、教师问题设计不科学、评价不及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对问题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充分感受知识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习惯了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中不会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亟待提高。为此,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与情境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有新的收获,对于学习历史有更深的感悟。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和学生生活的时代不同,这也导致学生的认知与历史事实相脱节。为此,教师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结合教学主题引入与之相关的时事材料,通过古今对比,让学生自主思考在面对同一政治问题时为什么不同时代的领导者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充分感受历史学科的价值,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历史思维。“学而不思则罔”,为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体验式的问题情境,用“移情换位”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历史事件中的主角,把自己置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对当时的做法展开历史的想象与思考,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历史事件的价值产生更为深刻的感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输出以文字和教师口头讲述为主,形式较为单调,难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网络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史实材料,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反映史实的专题纪录片或影视剧片段等,用图文并茂、声像并行的方式展现历史知识,使书本中枯燥的文字变得立体、鲜活起来,创造极具吸引力和诱惑力的历史课堂,促使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二)科学设计问题,启迪学生历史思维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启迪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课堂提问的主要实施者,要把培養学生的历史思维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对活跃课堂气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果,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停地发问,课堂提问缺乏科学的设计,而且对提问时机把握不当,出现无效提问或者低效提问的情况。针对于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达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难度层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来,从课堂提问中有所收获与提高。其次,高中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理不清头绪、找不到关键,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具有全局观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梳理课堂教学主线,并为学生设计贯穿主线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向,将新旧历史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多角度更为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有一点格外重要,那就是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问题的质量,还要善于抓住提问时机,可以在教学的重难点处向学生发问,帮助学生巩固和积累历史知识;也可以在学生思维陷入困境时发问,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中;还可以在课堂结尾处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求知精神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专属,无形之中将学生限定在历史知识的纲纲条条之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师生角色得到明确界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质疑的环境,创造提问的条件与机会,指导学生从课堂上发现问题,并向教师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和思维能力,使历史课堂更具开放性和探索性。
学生的思维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会变得更为积极与活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为学生及时地解决问题,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从而放下心中的顾虑,大胆地提问,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创造良好的自由提问的氛围。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用笔标画出自己不理解或存有疑问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用批注的形式在书本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困惑和不同见解,开发学生的心智。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阐述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为学生进行讲解。对于一些个别性的问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答疑解惑,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效构建师生之间的教学共同体。为了引导学生从矛盾中自悟,教师可以故意在教学中提出矛盾的观念或问题,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进行思考,在矛盾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考,从反方向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假设中质疑,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历史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将合作学习融入历史教学中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眼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自主理解和自我感悟,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实践,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合作能力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划分小组,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组合,视教学情况而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使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收获更多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小组划分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組为单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和交流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得出小组结论。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并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寻找亮点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促进小组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开放性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点时可以采用辩论式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再把具有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学生划分到一组,使班级内的学生形成多方“势力”,展开多方辩论,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善用赏识评价,激励学生善思善问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认可的表情,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所以,教师在启迪学生历史思维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善用赏识性评价对学生多鼓励、多包容、多理解,用教学艺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善思、善问,促使学生不断前进,不断超越。而且教师要重视多元化评价,给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表现更为积极、活跃,激发课堂活力,提高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肯定和欣赏。因此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提出质疑时,要认真倾听,努力解决问题,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表达的见解较为独特时,教师需要合理激励,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历史。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和想法,教师也要认真对待,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和引导,也可以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关心。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不断的赞赏和反复的激励,用赏识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滋润,使学生产生一种被认可、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建立历史学习园地,在其中展示学生的优秀课堂表现、历史作业、历史实践作品等,如此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成就感,让他们更加踏实地求知进取,还可以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自主生成更全面的历史知识。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问题教学法中,问题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设计课堂问题,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而且有些问题与当前的时代背景不符,还有些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或过难,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不同的角度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与提高。
(二)问题内容要新颖多样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巧妙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转化成多种多样的课堂提问和实践活动。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根据教材材料直接设问,或者利用教参中的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问题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引入一些新材料、新情境,或者赋予书本中的旧材料以新角度,还可以结合当地的乡土历史为学生设问,使课堂问题更具新颖性和多样性,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要注重问题的自然生成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问题都是教师提前预设好的,教师在教学时只需按部就班地讲解即可,忽视了问题在课堂中的自然生成,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所以,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要注重问题的自然生成,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问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营造自主发展的学习空间。历史教师需要放低姿态,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好感度越来越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总之,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问题教学法与高中历史教学非常契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大有裨益。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将问题贯串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经历质疑、探疑、释疑的全过程,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推动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金宝.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2021(6).
[2] 秦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应用例谈[J].试题与研究,2019(2).
[3] 沈卫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策略[J].文理导航,2019(7).
[4] 李丽敏.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J].教育前沿,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