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难以再做“一流科学家”

2023-07-25马陆亭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一流校长

马陆亭

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与创新作用的凸显,教育、科技、人才对强国建设的支撑地位不断增强,有着雄厚专业背景的大科学家越来越多地走向大学校长岗位。这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本身有利,因为办大学需要真正懂业务、重规律、肯实干、有影响的学术大家来掌舵领航。

现代大学已是庞大的综合体,管理活动极其复杂,既包括外部环境的多变,也有着内部结构的多元,还涉及利益关系的多面,尤其是自身职能的不断扩展和责任的不断增加。当社会处于稳定发展期时,大学的办学相对平稳,传统认识一般将教育的长周期性与校长风格的严谨性相关联。而当今社会处于变革发展期,国际动荡因素急剧增加、数字社会开始形成、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高校多样化态势明显,大学新路的探索任务非常迫切,时代赋予校长的使命责任越来越大。责任需要时间和精力来保证,责任越大,要求越高,付出自然就要越多。

依据现代社会的分工原则,专业化是效率的基础。大学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组织,不仅学术工作是专业性的,而且行政工作也是专业性的。大学校长不再仅仅是学术意义的代表,更有着引领方向、把握大局、平稳运转的管理职责,责任重大、使命崇高、能力要强。

大学校长在做校长前一般有着不凡的学术经历,甚至是一流的科学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服众且对学术工作有共情、对学术规律有遵循。但是,做了校长后便不宜再在业务上追求大发展,特别是不能再争做“一流科学家”。因为时间、精力、职责不允许,而且有可能影响到学术风气和创新质量——真正的创新是需要学术人员全身心付出的伟大事业。校长当然可以继续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这对了解科技前沿、理解教师工作、把握学校方向有利,但不宜再去追求额外的学术荣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龙头是高等教育。校长的职责所在,要求其必须放弃专业成长的小我,而要有心怀“国之大者”及学校发展的大我,以崇高的政治责任感研究教育規律、了解世界大学和科学前沿议题,带领学校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

在业务上不再追求做一流科学家,那么大学校长该朝哪些方面发力?

第一,教育家。学生健康成长、科学成才是大学教育的首要议题。当前“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思想层面已经很清楚,大学校长要特别在“怎样培养人”上下功夫。作为新时代高教改革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大学校长应当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熟悉办学规律、洞察时代需求,做“有情怀、有思想、有作为”的教育家,带领学校真正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富有创造力的时代新人。

第二,战略科学家。面对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数字时代、逆全球化等挑战,大学需要扎根中国大地和实施高水平开放相结合,支撑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校长需要具有时代敏锐性和发展前瞻性,能够在复杂局势中分析判断世界科技走向,依据国家需求和学校优势对大学学术方向、学科布局优化给予正确领导和实施战略管理。

第三,管理专家。校长是高教事业的规划者,需要不断提升学校的发展能力;是学校任务的执行者,需要保证运行的协调有序;是学术品质的保障者,需要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外部关系的建构者,需要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校长应具有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懂管理、善经营,不断在市场和关系要素中解决发展难题。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一流校长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论校长的修养
怎样才能当好大学校长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大学校长谈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