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DDIC:面板厂稼动率提升及国产替代双受益
2023-07-25刘吉洪
刘吉洪
显示驱动芯片(DDIC)是面板控制的关键芯片,随着下游面板行业逐步企稳复苏以及国产替代的大趋势,DDIC也有望迎来周期回暖。
2022年寒意袭人
DDIC,即面板显示驱动芯片,是显示面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之间,通过对电位信号特征(例如:相位、峰值、频率等)的调整与控制,完成对驱动电场的建立与控制,进而实现面板信息显示。
在下游显示面板市场增长的驱动和国家政策支持的驱动下,中国大陆DDIC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Frost & Sullivan的统计,2015年至2020年,按照产量口径,中国大陆DDIC市场规模从20.3 亿颗增长至52.7 亿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0%,高于全球同期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根据公开信息披露,中国大陆DDIC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18.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68.2亿元,预计未来随着OLED领域及车载领域应用需求的增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不过,虽然过去几年整体增长不错,但刚过去的2022 年却是寒意袭人。
市场研究机构Omdia表示,在经历了2020、2021这两年的激增之后,由于俄乌危机、全球通货膨胀、经济前景不确定、超额预订和库存问题,2022年的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急剧下滑。根据Omdia 最新的《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追踪报告-4Q22》,2022年全球DDIC的总需求为79.5亿颗,同比下降10%。大尺寸DDIC占2022年总需求的69%,其中液晶电视DDIC占大尺寸DDIC的38%。在中小尺寸DDIC市场(包括LCD和OLED驱动芯片)中,智能手机仍然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2022年占比18%。
需求温和修复
Omdia认为,虽然IT应用需求在2023年仍将疲软,但随着高分辨率在电视面板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以及OLED智能手机的增长恢复,预计2023 年显示驱动IC 的总需求将保持在79.8亿颗。
不过,每个季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从各家研究机构以及下游面板行业的情况看,DDIC今年呈现的大致是前低后高态势。
年初,由于面板厂对显示DDIC采购在需求下滑和高库存的共同作用下采购策略更偏向保守,根据奥维睿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显示DDIC需求13.2亿颗,同比下滑27%。
去年三季度以来,经营压力下,上游面板厂选择控产保价,叠加今年上半年国内促销节到来,品牌厂以及代工厂在价格反转的影响下,采购策略逐渐转向激进,纷纷提前备料并增加采购,加之,海外部分区域,如北美、拉美等渠道库存已逐渐降至正常水位,渠道商亦开始释放补充渠道库存的订单。根据迪显DISCIEN的报告,在前期低基数的影响下,TV TOP7品牌的面板采购量同比变化在3月由跌转增,且同比增幅在4月进一步提高至超过20%。终端需求回暖信号向上传递,面板厂稼动率开始回调,随着面板价格上涨以及Q3海外备货需求的释放,面板厂稼动率持续回升,部分世代线稼动率近期甚至来到95%。
迪显DISCIEN的报告显示,库存去化效果显著叠加下游需求逐步回暖,显示驱动IC出货已经筑底,需求开始温和修复。
而近期,DDIC行业频频传出PC、手机等部分急单需求涌现,包括联咏、敦泰及天钰等头部显示驱动IC厂商价格有所止跌并小幅回升。在经历一年多的“降价清仓”后,显示驱动IC似乎吹响新一轮涨价“号角”。
据行业媒体芯八哥观察分析,并结合供需两端库存、营收及订单情况看,此轮涨价更多是行业价格触底下的市场自发性被动补库存需求的调整。短期内,急单涌现导致供不应求,价格回归常态;长期看,下游终端的实际供需情况才是影响行业价格和市场发展的核心引擎。
看好国产替代趋势
展望3Q23,中金公司认为,由于玻璃基板等原材料成本上涨、面板厂盈利改善诉求强、需求有所改善等原因,LCD面板价格可能呈现温和上升趋势,但由于稼动率提升释放产能,涨幅将明显收窄。
长期来看:1)需求端,中金看好2023-2025年,TV大尺寸化趋势推动出货面积逐年增长,预计2023-2025年TV面板出货面积有望实现不低于每年4%的增长,中金同时看好PC端明后年迎来换机高峰(以4-5年换机周期来计算),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2)供给端,中金根据现有规划产线测算,在2022年供给面积增长7%后,行业2023-2025年供给端增速明显收窄(小于需求增速),因此未来3年,行业供需格局将逐年改善,延续景气度上行趋势。
中金认为,包括DDIC在内的上游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于面板行业整体稼动率的提升。
芯八哥则表示,短期看,本次DDIC涨价系短期行为,国内显示驱动IC涨价或不可持续。主要以敦泰、联咏及硅创等台系厂商为主;另外的包括麦格纳半导体、LX Semicon(LG分拆子公司)、三星LSI等韩系大厂依托LGD、三星电子等客户,集创北方、奕斯伟及新相微等大陆厂商依托京东方、惠科等大客户并未跟进,其作为潜在替代者最新动态建议重点关注。
长期看,芯八哥表示,看好显示驱动IC国产化替代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TFT-LCD显示面板制造中心和主要的AMOLED面板生产基地之一,随着近年来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内地加速转移,供应链本土化需求趋势下的存量替代,叠加贸易争端等不稳定因素,按照2021年全球显示驱动IC市场规模的110亿美元及国内显示面板约占72%产能测算,国内全球显示驱动IC规模超79亿美元,2022年国产替代率约20%,先集创北方、奕斯伟及新相微等国产厂商替代规模超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9亿元),发展前景巨大。
同样,中金也看好国产替代趋势,认为下游面板全球产能转移推动DDIC国产化率。2021年中国大陆显示面板产能占全球比例65%,并且在不断提升,但DDIC国产市占率仅为15%,面板厂倾向采购本土芯片设计商(韩国三星、LG分别有100%、92%的DDIC供应自韩国,中国台湾友达光电、群创光电分别有90%、85%的DDIC供应来自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面板厂有60%左右的DDIC供应来自中国台湾)。
中金认为国产DDIC芯片公司有以下优势:
1)日韩和中国台湾厂商的核心技术管理团队在外,国内厂商的反馈调整速度较为及时;
2)中国大陆的地价、人力、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无关税壁垒,更具降本竞争力,在国际局部冲突的影响下,产业链国产替代将具备更稳定的供货表现;
3)部分国外DDIC 与面板厂商绑定,在晶圆产能稀缺的背景下,海外DDIC厂商优先向海外面板厂供货,因此国内面板厂开始扶持国内DDIC创业公司。
竞争格局方面,LCD 驱动主要由中国台湾厂商占据,OLED驱动主要由韩国厂商引领。大尺寸面板驱动IC方面,根据Omdia数据,2022年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企业依次是联咏科技(23.9%)、LXSemicon(14.5%)、奇景光电(10.5%)、三星(9.3%)和天钰科技(8.7%),CR5为66.9%。
总体看,两家大陆厂商集创北方、北京奕斯伟2022年市占率共为13.0%,相比2020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分应用领域看,智能手机LCD驱动IC方面,中国台湾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大陆厂商集创北方占比18.3%;TDDI方面,集创北方2022年占比19.9%。OLED驱动IC方面,云英谷2022年实现了2.5%的市占率。
图:中国内地显示面板产能占比及驱动芯片国产化率
資料来源:CINNO Research、芯八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