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指年线关口震荡关注底部企稳信号

2023-07-25玄铁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沪综指牛市巴菲特

玄铁

自从5月24日首度失守年线以来,沪综指年线关口争夺战已有30天,熊市见底的希望和反弹终结的恐慌情绪交替左右着盘面。

A股“牛市焦虑症”再现

6月26日,胡锡进高调入市,此后每天汇报盈亏状况,俨然化身为股民代言人,并提出诘问——“股市长期在三千点上下徘徊,本身就构成问题”。A股涨跌一时成为网络热搜话题。

对比全球股市来看,美股重返牛市,日股接近历史峰值,A股“牛市焦虑症”再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截至今年7月6日,标普500、沪综指、日经225、恒指和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的23年来的收益分别为203%、135%、72.41%、9.26%和5.05%。A股看似收益不错,但拉长周期来看,牛市巅峰期太短且波幅太大。

截至7月6日收盘,标普500和去年1月创下的历史峰值相比,仅缩水在7%左右,牛市格局未改。金融时报100指数7日收盘大跌2.17%之后,和去年2月创下的历史峰值相比,缩水9.53%,仍未摆脱23年来的箱体震荡格局。日经225的历史峰值是1989年年底收盘价38957点,7日收于32773点,缩水约16%,看似有望重返巅峰,实则蹉跎了33年光阴。

当下恒指和沪综指最新市盈率分别为12.8倍和11.3倍,远低于同期标普500的25.7倍的估值。恒指沪指指数,相较于历史高点,也均处于“半山腰”的位置,市场做多信心仍不足。

通胀预期再次强化美科技股承压

经验显示,标普500市盈率历史均值为16倍,10倍时抄底,25倍时卖出,那这一赚钱铁律会否失灵?

实证经验表明,当通胀率突破5%的红线,尤其是核心通胀突破2%时,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要耗时十年,才能实现2%的最佳通胀率目标。目前,美联储基准利率高达5%至5.25%,这一无风险收益率暗含市场合理估值的上限为19至20倍。若是通胀长期化的预期被强化,由科技股一柱擎天支撑的高估值牛市或难以维系。

据统计,5月底,美股前十大市值股票的权重,达到有“市场总指数”之称的威尔逊5000指数市值的25.9%,在2000年3月网络泡沫巅峰时仅为20.3%。由此可见,本轮行情或是机构抱团催生的人造牛市,最大特征是严重分化格局。若剔除市值排名靠前的前28只股票,标普500上半年的回报率为负数。上半年,标普500成份股中不派息股累计上涨约18%,红利股约上涨4%,分化情形为2009年以来之最。抱团股赛道如此拥挤,一旦预期落空,踩踏效應发生的概率极大。

数据见底或将推动预期管理政策逆转

巴菲特曾言,美股总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可能是在任何时刻评估估值的最佳单一指标”。这一比率也被称为巴菲特指标,比率为70%至80%是合理买股时机。据价值大师网估算,截至7月3日,以威尔逊5000指数和去年美国GDP总额之比来计算巴菲特指标,结果为169.5%。在过去50年里,其谷底是1982年7月的32.7%,峰值是2021年8月的199.5%。

而截至7月6日收盘,A股总市值为83.39万亿元,约为去年中国GDP总额的68.9%,正处于巴菲特指标“合理买股时机”。

在中国资产的估值洼地中,银行板块已在深坑。本周,某国际投行调低5只中国银行股估值引发市场热议。笔者认为,在如此低位唱空银行股,未必是真经。截至6日,农行和工行A股分别比H股溢价39.8%和51.5%,若洼地港股不见底,A股难企稳。恒生内地银行指数去年下跌9.93%,今年以来续跌3.33%。A股银行板块指数护盘效应更强,去年下跌2.35%,今年以来上涨4.96%,强于年内上涨3.76%的沪综指。数据显示,陆股通对银行业的持股比例(占总市值百分比)从1月底的2.01%,降低至5月底的1.62%。美联储加息预期对港股冲击大,这是内资撤离内银板块的主因。

谨慎来看,美联储加息在即,沪综指短期方向未明,年线争夺战将进入漫长煎熬期。不过,一些底部信号值得关注,或将推动股市预期管理政策逆转。一是散户情绪低迷。央行最新季度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倾向股票投资和未来三个月有意购房的居民占比分别为15.2%和16.2%,均为历史低位。二是机构配置重债券轻股票。截至5月末,在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债券投资占比达42.95%,接近2013年高点的43.42%。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2.7%,远低于2015年末的15.18%。(文中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

猜你喜欢

沪综指牛市巴菲特
科技巨头:如何理解最近的科技股牛市 精读
牛市或延续至全年,甲鱼接下来还会再涨一轮吗?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利剑能否终止美股十年牛市
圈话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